导读
不对称催化是构建纯对映异构体的关键策略,基于此所发展的经典方法如烯胺活化能高效快捷地合成手性α-羰基化合物。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手性催化剂是不对称催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挑战。在一些具有超高催化活性的均、多相催化体系中,金属团簇被证实是真实的催化物种,如果能将金属团簇的高活性和手性小分子催化剂的选择性控制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发展优势的手性催化体系,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利用手性配体螯合金-银团簇,发现其能催化Aldol反应,获得比常用小分子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J. Am. Chem. Soc.2023, 145, 12255),该结果说明金属团簇在不对称催化中极具潜力,但是团簇非常活泼,如何有效调控其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极具挑战。
正文
安徽大学李漫波课题组一直从事金属团簇合成及催化研究,发现了钳形(pincer)配体在金属表面独特的“双金属双配位”模式(图1A,B),有利于暴露出“开放性有机氮位点”,开发了系列金属-pincer团簇催化剂(Nano Lett.2023, 23, 235;Angew. Chem. Int. Ed.2023, 62, e202215741;J. Am. Chem. Soc.2024, 146, 9631;Nano Lett.2025, 25, 11374;Angew. Chem. Int. Ed.2025, 64, e202413861)。此外,还发展了金属团簇的表面精准功能化方法(J. Am. Chem. Soc.2023, 145, 12164-12172)。近日,该课题组利用该方法,实现了金属团簇上手性有机催化位点与金属催化位点的动态调控(图1C),激活了金属团簇高效的不对称催化潜力。相关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https://doi.org/10.1021/jacs.5c12393),安徽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张莹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李漫波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1. (A) 金-pincer配合物的传统三配位模式;(B) 金-pincer团簇的双配位模式;(C) 金属-pincer团簇不对称催化策略。
以PNHP钳形配体稳定的Au11纳米团簇为母体,通过表面四个“开放性有机氮位点”酰胺化引入R/S-脯氨酸(图2),精准构建了具有稳定8e闭壳层结构的手性Au11团簇。利用类似的方法,进一步合成了β-氨基酸、双环脯氨酸、伯氨基酸等氨基酸修饰的稳定手性金属团簇催化剂体系,系统调控了金属团簇的手性有机催化位点与纳米金属催化位点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
图2.手性金属-pincer团簇催化剂构筑方法。
获得了表面手性修饰的金属-pincer团簇后,研究者以硝基烯烃和醛的Michael加成反应为模板开展了其不对称催化研究,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脯氨酸修饰后的金属-pincer团簇无论是在转化率还是选择性控制上都比单纯的脯氨酸和母体团簇催化性能高(表1)。即使将脯氨酸的用量扩大25倍,0.2 mol%的金属-pincer团簇催化剂仍然比5 mol%的脯氨酸催化效果要好得多。
表1.不同催化剂的首次反应尝试
通过调控团簇表面的手性有机位点和金属位点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能有效调节金属-pincer团簇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图3)。其中L1-Au11因双位点空间匹配最佳、催化性能最优(L1S-Au11优化后获95%收率、97% ee、>20:1 dr)。基于该最佳条件,作者系统研究了L1-Au11金属团簇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底物普适性(图4),发现其对芳基/杂芳基/烷基取代及多官能团硝基烯烃、包括各类醛类底物均表现出优异催化活性,并能实现γ-硝基醛的对映发散合成,证实该金属团簇催化剂同时具备广泛的底物适用范围和精准的立体选择性调控能力。
图3.功能化金属-pincer团簇的催化性能对比。
图4.金属团簇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
机理研究进一步阐明了金属团簇的金属位点和有机位点的协同活化。综合19F NMR、原位ESI-MS、N-Boc-脯氨酸纳米团簇对照、快速相转移及非线性效应等实验(图5),阐明L1S-Au11催化机制:表面四个[Au2(PNP)]模块中金位点配位活化硝基烯烃,手性氮位点通过烯胺活化的方式活化醛,金属核纳米催化与表面有机手性催化精准协同,实现高活性与高对映选择性调控。该工作为构建高效的手性催化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5. (A) 原位核磁共振实验;(B) 原位电喷雾电离质谱实验;(C) 相转移实验;(D) 非线性效应实验;(E) 提出的活化模式。
文献详情:
Functionalization of Gold-Pincer Nanocluster for Asymmetric Catalysis
Ying Zhang,Ruo-Fan Liu,Sheng Zhang,Man-Bo Li*
J. Am. Chem. Soc.2025
https://doi.org/10.1021/jacs.5c12393
长按扫码,查看原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