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视倾力打造的节目,打破传统先进典型宣传的以往模式,用综艺化表达传递正能量,以小切口讲好大故事,凭典型案例展现新发展,在策划、制作与传播的全链条中,书写着媒体人对时代精神的深刻诠释,更凝聚着幕后团队全体成员跨越山海的艰辛付出。
首期节目中,编导团队没有刻意渲染毛相林凿路的悲壮,而是通过他布满沟壑的双手、黄会元父亲“继续修路”的原声录音,以及数十秒静默的镜头留白,让观众在细节中感受“当代愚公”的坚守;也没有空谈王传喜改革的成就,而是用泛黄的法院传票影印件,将代村从“负债泥潭”走向“田园新城”的艰辛具象化。这种“克制的真实”,正是节目用综艺手法包裹正能量内核的精妙之处 —— 它不回避楷模的脆弱与遗憾,却让这份“不完美”成为最动人的“人味”,让观众从“听故事” 变为“走进故事”,在情感共鸣中汲取奋进力量。
用个体奋斗映照时代发展。节目摒弃了宏大叙事的空泛,始终从人物的工作细节、生活感悟切入:从毛相林写信唤回村民修路的日常,到王传喜儿子调侃“父亲从不知道我读几年级”的家常,这些微小的片段串联起中国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而这种“以点带面”的叙事逻辑,贯穿于节目全季的主题设计中:除已播出的“闯出幸福路”聚焦乡村开拓者,后续还将通过“文化创新”主题展现江洪流“艺术 + 文旅”、李娜倮“音乐 + 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以“生态保护” 主题讲述易志坚“点沙成土”、于士涛守护塞罕坝林海的生态答卷;借“民生服务”主题呈现伍成莉改造老旧社区、骆叶青守护社区求助热线的基层智慧;凭“德法相伴”主题记录检察官守 “未”团队、”一加爱心社”的温暖坚守;用“科技创新”主题展现王智彪突破医学壁垒、代方银革新蚕桑产业的科研担当;靠“智能智造”主题彰显巩书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王旭丽研发国产机器人的跨界突破。每一个主题都是一个“小切口”,却共同拼凑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大“面”,让观众在个体故事中看见时代奔涌的浪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