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房文彬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金融科技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同时也带来诸多新的挑战与思考。
在9月10日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围绕金融机构如何从传统到智能,从“用起来”到“有价值”等数智化转型新路径进行探讨。
大模型驱动金融机构加速智能化转型
2025年被认为是大模型进入各行业核心生产环节、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年,尤其在金融行业,AI技术正驱动金融服务走向前所未有的普惠化、智能化。
中国绿色租赁发展共同体主席张利钧表示,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金融服务的认知边界与应用场景。它推动金融服务向更智能、更普惠、更高效的方向跃迁。
大模型如何在业务场景中产生价值?在百融云创高级副总裁陈立宇看来,银行的智能化转型需聚焦三个核心流程,构建从业务升级到价值落地的完整路径。第一,推动业务流程AI化。业务流程AI化的核心,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替代或辅助人工完成这些标准化、重复性的业务,实现流程效率提升。第二,实现业务流程Knowhow(专业经验)AI化。银行在长期运营中积累的业务规则、风险判断逻辑、客户服务经验等隐性Knowhow,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专业经验转化为可被AI模型学习的结构化知识,让模型能像资深从业者一样理解业务逻辑、做出决策判断,是智能化转型深化的关键。第三,建立AI价值交付的标准化评估体系。AI技术的应用效果,不能仅以技术参数衡量,核心要看是否具备“规模化交付价值”,即AI方案能否在大规模业务场景中稳定落地,持续为银行降本、增效、控险。
具体来看,华夏银行科技开发与运行中心总经理兼数字金融管理部总经理寿弘宇介绍,通过大、小模型融合保障报告的广度、深度与精度,华夏银行将原来3-5天的报告撰写时间缩短到30分钟,效率提升95%以上。此外,“超级客户经理顾问”能减少50%的人工咨询量,对话满意度超过70%。
“星展银行已投入AI技术研发超过10年时间,目前手中握有超过800个AI模型,可运用到至少350种业务案例上,预估2025年可创造逾10亿新加坡元经济效益。”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兼科技及营运部主管宫霄峻表示。
北京银行则通过大小模型的双轮驱动,初步形成了包括报告自动生成、归因分析,以及语音语义识别等20余项AI能力,同时也打造了尽调助手、智能财报助手、AI会议助手等100余项应用。
构建金融数据融合应用新范式
虽然大模型驱动金融机构加速智能化转型,但同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多方面挑战。
“首先是目前的经济形势压力比较大,银行面临利差收窄、营收能力减弱的局面。其次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及模型投入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较高。最后,我们也看到2024年人工智能应用多点开花,而在2025年,新场景发掘逐步减弱,较难找到突破口,进一步加大了推进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代铁强调。
数据安全问题也是大模型发展的关键一环。宫霄峻在会上分享了一些实例,比如,2024年10月,国内的某个大型互联网公司发布公告,他们的大模型训练项目遭遇了一起投毒事件,主要是一个内部人员在内部训练的时候专门使用了攻击代码,就把大模型训练任务整个破坏了,令整个团队的工作全部都偏离了正轨,造成了800万元的损失。
此外,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以下简称“风控中心”)总经理范贵甫表示,当前金融数据流通也面临以下几层挑战:一是数据价值释放需求与安全合规要求之间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虽然构建了完善的数据保护框架,但也提高了数据流通的合规成本。二是业务创新需求与技术瓶颈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数据加密、脱敏技术难以满足“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新型业务需求。三是跨机构协作需求与信任缺失之间的矛盾。金融机构间缺乏有效的互信机制,导致“不愿共享、不敢共享”的普遍现象。
对此,范贵甫表示,风控中心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推动构建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已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已流通数据涵盖银行电子凭证、资金流水、风险信息、漏洞信息等;已上线业务场景包括银行电子凭证开具、对公资金流水跨行核验、对公贷后资金回流监测预警、金融APP反诈电子标识生成发放与监测识别、金融科技应用风险监控等;同步申报的“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已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
“在实践中,金融机构需避免两种极端心态,大模型‘万能论’和‘无用论’。”中国民生银行数据管理部总经理沈志勇表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而非科技公司,应聚焦核心业务场景,在技术层面适度实验,与科技企业形成良性分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