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伏天的时候,想着出三伏了之后,天气就会凉快,但是三伏天之后,天气还是非常的炎热,于是乎,想着处暑,总该是出暑了吧?可是天气温度依旧居高不下,即使现在已经是白露之后了,秋老虎依旧猖獗,那么具体什么时候会凉快呢?下一个节气就是秋分了,它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那么到了这个节气,大概率是会真的变凉快了。
从气候上来讲,秋分就是一个“分水岭”。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正如谚语所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逐日下降,步入深秋。如果这个时候天气还那么炎热,那么大概率就会造成秋旱的一个情况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警惕天气的一个变化,无论是在生活还是饮食上,都要及时的做出改变。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仪式。后来因为秋分日期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为了让祭月仪式能与一轮满月相伴,才将节日调整至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而在秋分这天,习俗也非常的多,比如说吃秋菜,还有竖蛋等,多个习俗。
我们前面提到了,秋分是气候的分水岭,所以古人也总结了自然的一个规律,发现秋分的早晚,对于后续的气候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农谚就有“早秋分湿漉漉,晚秋分凉飕飕”,9月23日秋分,今年是早还是晚?
如何理解秋分的早和晚?
早和晚是说秋分到来的一个时间,它在公历的时间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农历的时间上,差异却非常的大,一般来讲,秋分交节的时间点落在农历八月之初(通常是八月初一至十五之间)。这种就是典型的早秋分。
这就说明,暖湿气流撤退得相对较晚,冷空气势力尚未完全占据主导。冷暖空气此时仍能频繁交汇,从而形成较多的降雨天气,因此会感觉“湿漉漉”、阴雨连绵。
如果说秋分交节的时间点落在农历八月之末(通常是八月十六之后),也就是我们说的晚秋分。
这个时候,也就意味着,冷空气活动提前且势力较强,夏季风被迅速南压,暖湿气流减少。天空晴朗少云,夜间辐射降温加剧,因此会感觉“凉飕飕”、秋高气爽,甚至带有早寒。
今年的秋分是农历的八月初二,也就是典型的早秋分,而这也意味着后续出现,下雨的概率会很大,意思就是容易出现秋凉的一个情况。
今年是早秋分,我们应该做何准备呢?
“早秋分湿漉漉”,农民就需要提前疏通沟渠,防止农田积涝,并抓紧晴好天气抢收晾晒粮食,防止谷物霉变。如果出现的是“晚秋分凉飕飕”,则需注意防范早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显然我们要更加注意,雨水过多,造成的一个影响。
早秋分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转凉会伴随着湿气,需要准备防潮保暖的衣物,而且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农作物的一个采收,不要给耽搁了,以免造成大的一个损失,湿气重的话,我们则需要多吃写润燥去湿气的食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