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秋天的夜晚,独处一室,独守一窗,有人谓之孤独,而有人却谓之享受。
因为听风乃可消烦虑,望月乃可涨诗兴,品茗乃可得禅机……。
那么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便是一首写在秋夜的富含意趣的七言诗。
这首诗虽出自清代一位冷门诗人之手,但是它却将秋夜的美写得格外动人,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秋夜
清·安定
效颦非是爱吟诗,兴直沾豪挥霍时。
落笔有声风入韵,推窗得句月微窥。
神清桂露香书案,闲对茶经当酒卮。
解说文章千古事,眼前无一不吾师。
安定,字立人,又字慵夫,号鹤清,我国清朝诗人。
因为作者的信息尚无详细记载,所以这首诗也暂时没有查到相关的写作背景。
那么从整体内容来看,此诗或许是作者写于自己的书房之中,它不仅体现出了作者所居环境的宁静与雅致,更是体现出了作者性情方面的高雅与朴实。
诗的首联道出作者写诗的缘由:效颦非是爱吟诗,兴直沾豪挥霍时;效仿前人其实并不是“我”本就喜欢吟诗,而是因为一时之间诗兴高涨,所以拈笔将心中的快意挥洒而出。
作者在首联中用了“效颦”一词,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讽刺,而是在借一种自嘲的口吻将作者的“谦虚”态度体现出来。
后面一句点出作者写这首诗的真实原因所在,那就是他心中的情感与诗意的荡漾,从而使得他不得不“一吐为快”,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谓的“灵感”相激吧。
反复的推敲与构思,代表着对“诗”的尊重与热爱,而一时的兴起和突如其来的灵感冲击,也是基于对诗的最淳朴的一种情感。
那么作者这句“兴直沾豪挥霍时”,其实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诗歌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而且还激发了我们对下文内容的阅读欲望。
颔联美得清新灵动:落笔有声风入韵,推窗得句月微窥;落笔之间,好像风儿也将其韵致带到了诗中,推开窗户心中已然有了诗句,而那月亮就像也窥视到了一样。
颔联之所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于作者在这里妥当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而让物象“风”“月”得以活化;这样写不但使得二者的形象更显逼真活泼,而且还使得它们拥有了和人一样的情感,与作者之间构建起了相互欣赏、相互默契的知者关系。
“有声”再体现作者下笔有神、轻快挥洒的入境形象的同时,也把轻柔的风声带入到诗中,让诗境因为声音的添入而变得生动美妙起来。
“得句”一词紧承首联,印证了作者被“诗兴”激荡的事实,也以含蓄的方式说明了作者才情之高、灵性之高的事实。
挥笔有风伴,得句有月窥,风与月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美感,让这个秋夜变得无比美好和诗意,它们更是以知己的角色把作者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境界体现出来。
“神清桂露香书案,闲对茶经当酒卮。”;神清气爽时,感觉书案都让那桂花枝头的露水浸入来清香一样,闲来对着茶经,将其当作酒杯。
颈联写实景也写虚景,在虚实结合的描写之下,又一幅美妙的画面被呈现于读者眼前。
前一句从视觉上升到感觉,把桂露之“香”进行了诠释,也将诗书之香进行了诠释。
后一句通过对作者具体行动的描摹,进一步展现了他闲适而又高雅的形象和心境。
桂露与茶经皆代表着一种高洁淡泊的处世态度与情怀,所以作者在此择其入诗,看似在丰盈画面,实则在表达自己的不俗情操。
“解说文章千古事,眼前无一不吾师。”;解说文章是一代又一代的人需要去传承的一件事,“我”眼前所见的这一切可谓都是“我的”老师。
尾联不再继续写景写举动,而是在夹叙夹议之间,把作者的观点表达出来。
再在作者看来,写诗说文是千古之事,他笔下所成的诗、他写诗的整个经过等与“千古事”相比,可谓微不足道。所以作者觉得他在这个秋夜所见的一切,比如那风那月,比如那桂露那茶经,都是他的老师。
尾联的内容与首联遥相呼应,它把作者尊重学问、虚心学习、潜心思考的高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作者之所以说“眼前无一不吾师”,显然是因为他从风、月、露、茶等上面,参悟到了许多深刻的哲理,汲取到了许多珍宝贵的营养,也探寻到了许多生活意趣。
诗兴每于清夜涨,揽将风月助高吟;读完一首,满心享受。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依旧在这里等着各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