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球商业评论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
【曾几何时,见到LABUBU比见到明星还让人高兴/来自网络】
吾球商业地理:
这是一个关于“标准”与“非标”的时代寓言。张雪峰将鲜活的人生标准化为冰冷的数据,许诺一条安稳的捷径;LABUBU则将流水线的产品伪非标化,贩卖独特的幻觉。他们从两端收割同一种焦虑,却都走向了价值的虚无。唯有拒绝被定义,方能走出这场双重的困局。
采写+主编/王千马;
图片/网络;
编制/大腰精+牛儿响叮当+咿呀丫
不知怎的,最近我越来越觉得,LABUBU跟张雪峰好像,大概他们都是网红。
其实我是不喜欢LABUBU,用成都话讲,怪眉日眼的。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我不喜欢张雪峰。他让我总想起聂枭、陈安之。如果说成功值得让人尊敬的话,你不能说他是成功人士,但他活成了成功学大师。
事实上,我觉得他们很像,跟他们的成功逻辑有很大关系。他们本风马牛不相及,却共享着同一套成功的底层密码,那就是精准地捕获并商业化了一个时代的集体性焦虑,并提供了一剂看似直接的“速效药”。
身为泡泡玛特旗下那个龇牙咧嘴、精灵古怪的前者,LABUBU凭借“盲盒”模式,席卷无数年轻人的钱包与社交平台。在这背后,是当代年轻人,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的一种普遍情绪——孤独感(Loneliness)与对情感联结(Emotional Connection)的渴望。 尽管今天的年轻人很自我,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但人终究是群体动物,渴望归属感。在巨大的城市中,年轻人需要通过共同的爱好和消费符号来找到“自己人”。LABUBU就意外地充当了这一“通行证”。有意思的是,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可爱完美”的娃娃。它有点怪、有点叛逆、甚至有点“丑萌”。所以不讨我的喜欢,但这种形象反而让年轻人觉得真实、不完美、有性格,就像一个“不需要我费心社交,但能懂我”的古怪朋友。它为年轻人的孤独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感投射对象。所以,我把它称之为“新审美”。
更关键的是,它选择了开盲盒这样的营销模式。毕竟,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单调重复,充满压力。盲盒的“随机性”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刺激的游戏化体验。支付一个已知的(不高的)价格,去博一个未知的(可能惊喜的)结果,这个过程本身就像一次 mini赌博,能快速分泌多巴胺,带来短暂的兴奋和快乐。
我把这种模式称之为标准化产品的非标化。其核心卖点正是“个性”、“独特”和“稀缺”。相反的,张玉峰则努力提供的是,非标人生的标准化。
换句话说,他试图用一把工业时代的“卡尺”,去丈量信息时代的人生。也是用一种实用主义至上的逻辑,收窄了“教育”和“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在他的话语体系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好就业”,专业的价值在于“高薪资”,大学的意义是换取一份“稳定工作”的筹码。与此同时,学生不再是充满无限可能的、鲜活的个体,而是一个个需要被输入参数(分数)、然后由他输出最优解(专业/学校)的“决策机器”。人的热爱、梦想、性格特质这些核心要素,在“薪资”、“排名”、“就业率”这些硬指标面前,被系统性地忽略了。
诚然,中国高等教育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设置,就像我今天看很多高校的新闻课程,都觉得和实践脱节多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按着张玉峰的设定,来安排自己的人生。谁说毕业后“打螺丝”就一定没有未来?我在创作《“制造”新东莞》一书时,曾关注过步步高、vivo和oppo,也一并关注过段永平、陈明永这些创业者的成长史。作为浙大的高材生,也是段永平的师弟,陈明永投奔段永平后,还是被发配到生产一线,但正因为打螺丝出色,成为冠军,很快就从基层逐步晋升至核心管理层。我想陈明永应该感谢这段基层的经历,它为其后续创立vivo等企业奠定了管理基础。
我也关注到张雪峰评论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一段话。王宁当年高考的时候也只是上了一个民办,那又如何?今天不还是成了河南的首富?所以他劝那些高考考不好的孩子,也不要丧失对自己的信心,路还很长。
这个倒是有点不那么张雪峰了。的确,人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图个好学校,好就业,好薪资。一开始的好,不一定是真正的好。千锤百炼后的好,才是真的好。
每个人其实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在读研、考公盛行的山东,我毅然在本科毕业后就选择当记者,从实习到见习,再从小记者到报刊主编再到今天的作家……虽然甘苦自知,却也心花怒放。到今天,当年的老师还以我也例告诫学生,说不考研不考公,也照样有活路。所以,在我看来,未来信息时代的人生,更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小时候常听闻“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今天也常告诉孩子们,“内驱力”才是推动你真正向上的力量。甭管你喜欢的是机器人、无人机的前沿科技,还是考古这样的小众赛道。只要你喜欢,它们就是顶流。谁说考古不重要呢?不考古,不知我们的由来。又谁说考古就是老古董呢,事实上,未来的考古,也会用上机器人、无人机。
说到底,我不太喜欢张雪峰,不是在于他本身的无数槽点,而是信口开河下的逻辑,固然在短期内帮助许多家庭做出了更“安全”的选择,但它所带来的长期社会代价是巨大的。它加剧了专业的冷热分化,扼杀了基于热爱的探索精神,并在潜移默化中矮化了大学作为“启蒙之所、理性之源”的崇高使命。如果一个社会最聪明的头脑,都被引导去追逐那些看似“现世安稳”的道路,谁来进行基础的、前瞻性的、可能失败的探索?国家的创新引擎又从何而来?
所以,让非标化的人生,回归非标化,才是这个世界发展的真正动力。
但这并不意味LABUBU的非标化,就能长久。据封面新闻报道,2025年9月,泡泡玛特的新品SKULLPANDA“不眠之夜”系列还没正式发售,二手市场已经跌破原价。“问题出在哪?”评论员毕舸一针见血,“出在泡泡玛特把‘潮’当成了‘钞’。他们以为只要不停出新IP、换皮肤、提价格,就能一直收割。”然而,当它们“把同一个IP翻来覆去炒冷饭,还指望大家当第一次吃那样激动?真当粉丝是韭菜呀”。
说到底,它的“非标”其实是一种被设计出的幻觉:LABUBU通过“盲盒”这种形式,将一次简单的购买行为包装成一场开启“独一无二”惊喜的仪式。你抽到的不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标准品,而是“你的运气”、“你的专属”。然而,这种“独特性”是彻底被动的、被赋予的。你获得的依然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其“稀缺性”完全由品牌方人为控制(如设置隐藏款概率)。它用营销的“非标”幻象,掩盖了产品的“标准”本质。
与此同时,年轻人通过购买和拥有LABUBU,来标榜自己的潮流态度,寻求圈层认同。这看似是个性的表达,实则是一种“模板化的个性”——你和成千上万的人通过消费同一种符号,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其结果是个性的泯灭,而非张扬。
在我看来,LABUBU的失败,是“消费主义”对“真实性”的伪造。它试图将标准化的商品,包装成非标化的情感寄托,最终带来的不是归属,而是新的空虚。
这样说起来,张雪峰和LABUBU,其实有些不相似,一个试图将非标的人生标准化,一个试图将标准的产品非标化。但是,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一体两面,虽然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力,却共同指向了同一个时代病症:我们在焦虑中渴望“标准答案”来确定方向,同时又渴望“个性标签”来定义自我。
而真正的出路,或许在于打破这种二元对立:
面对人生(教育、职业)时,我们应拥抱其“非标”本质。拒绝任何试图将你的人生标准化、算法化的“捷径”。相信自己的热爱与直觉,敢于探索,勇于试错,在广阔的世界里绘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地图。
面对消费(商品、文化)时,我们应看清其“标准”本质。理性看待营销创造的“个性”幻觉,不为符号化的标签支付过高溢价。真正的个性来源于创造,而非消费;来源于内在的丰盈,而非外物的堆砌。
我相信这个世界的韭菜,终究会醒悟:不要用购买“标准化答案”来应对非标的人生,也不要用消费“非标幻觉”来填补内心的标准空白。 真正的价值,永远在于对复杂性的理解,对真实性的坚持,以及对自己那颗“非标”内心的忠实聆听。
附件
![]()
《“制造”新东莞》
入选:
广东省作家协会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创作工程
东莞文学艺术院重点签约创作项目
已由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当、京东均有售
![]()
《城市战争:
国运、时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国区域沉浮》
入选:
“新华荐书”2023年度十大好书
中国出版集团2023年度优秀主题出版物
及2024年度全民阅读书单
第五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人文社科类
十佳图书候选作品
- THE END -
吾球商业地理
见城市生长和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