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欢政
个人简介
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特聘教授
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会长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
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
ChinaReplas报告主题
用大视野、大思维、大战略,重新透视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行业
报告精选
杜欢政会长指出,中国塑料回收行业正处于 “世代转换” 期,需以 “大视野、大思维、大战略” 重塑发展路径。
中国塑料回收与再生行业正面临深刻的“世代转换”,旧有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要求,内外压力交织。内部挑战包括低回收率(仅20%左右)、技术瓶颈和高值化再生需求迫切;外部则受到国际政策(如欧盟包装新规、碳关税CBAM)、国内“双碳”目标、循环经济五年5万亿产值目标、ESG与绿色供应链等多重驱动。
必须跳出传统“末端治理”思维,以大视野、大思维、大战略重新审视行业。大视野要求将塑料回收纳入国家双碳战略、资源安全与产业竞争力框架;大思维强调从“回收环节”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价值链重塑、生产者责任延伸和跨行业协同;大战略则需构建标准化回收体系、建立再生材料标准、推动品牌联合采购与技术攻坚。
中国需走本土化创新之路,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应在制度设计、城市系统与企业合作中形成适配国情的落地路径。重点包括:
推动化学回收等技术突破,解决混合塑料高值化再生问题;
构建“来自什么、回到什么”的闭环体系(如汽车到汽车、包装到包装);
通过数字化、溯源体系提升回收效率与材料价值;
发挥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结合绿色消费升级,拉动再生材料需求。
企业层面,应摒弃低成本扩张旧路,转向高值化、品牌化、协同化发展。中小企业可通过区域联盟、技术合作、联合采购提升议价能力与附加值。典型案例包括Nike运动鞋循环利用、循环包装体系构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本土化等,表明塑料回收已不再是“技术孤岛”,而是涉及政策、技术、市场、消费的系统工程。
未来五年,行业将围绕“再生材料标准化、碳足迹核算、产业链整合”重构利益分配规则。塑料回收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战略问题,关乎资源安全、产业转型与全球竞争力。唯有系统思维、多方协同,才能实现“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可持续未来。
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暨第8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在宁波圆满落幕,为了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废塑料新观察将连续更新大会嘉宾的精彩演讲内容,欢迎读者们持续关注。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杜会长演讲视频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电话:1890130993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