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望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 李四光先生的名字始终熠熠生辉。他以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打破技术壁垒,为我国石油勘探、地震研究筑牢根基,更用 “爱国、求实、创新、奉献” 的精神,在地质领域种下了传承的种子。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正是为延续这份精神而生的最高行业荣誉,每一届获奖名单,都是对 “新时代李四光传人” 的最好注解。
近日,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终评名单公示!这一次,又有哪些地质人凭借坚守与突破脱颖而出?是踏遍荒原戈壁,在资源勘探一线攻克难题的野外先锋?还是深耕实验室,用理论创新推动地质科学进步的科研强者?看看究竟是谁,接过了李四光先生的精神火炬,成为本届 “野外奖” 与 “科研奖” 的获得者!
一、
获奖人简介
1、李亚林
(野外奖,编号LSG20251827)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1970年生,四川人,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地质专业毕业,1996、1999年分获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物理硕士、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山地-超深层地震勘探技术,主持克拉苏9000km²三维地震、研发“GeoMountain”成像软件,推动塔里木8000m以深油气规模发现;2024年获SEG Reginald Fessenden奖,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目前致力于深层-超深层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与智能化地震数据处理平台建设。
2、丁正江
(野外奖,编号LSG20251245)
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1977年6月生,安徽蒙城人,理学博士、博士后,地质矿产勘查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坚守野外一线23年,主持探获大中型矿床11处,累计提交金资源量1300余吨;创建“全过程绿色勘查”制度,修复矿山70余处、复绿山体近500公顷。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特等奖1、一等奖5、二等奖3),入选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等荣誉。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现牵头自然资源部深部金矿勘查开采技术创新中心,主攻深部与海域金矿绿色勘查技术。
3、王炯辉
(野外奖,编号LSG20250735)
单位: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1964年生,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新技术矿产产业化,首创“泥河模式”“嵩县模式”被国土资源部全国示范推广;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墨重点专项负责人,带领团队建成亚洲最大石墨矿山,推动我国石墨产业高端化发展。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现主攻新技术矿产全产业链布局与自主可控供应链建设。
4、陈景河
(野外奖,编号LSG20250797)
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57年生,福建永定人,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厦门大学EMBA,教授级高工。紫金矿业创始人,提出“上金下铜”成矿预测理论,主导紫金山金铜矿勘查与开发,推动紫金矿业成长为国际化矿业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8项。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目前聚焦绿色矿业与新能源矿产(锂、铜)全球资源布局。
5、许向宁
(野外奖,编号LSG20250185)
单位: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
1971年7月生,云南永胜人,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队长,成都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坚守野外一线20余年,主持省部级科研生产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5部、授权专利10项;牵头编制“若尔盖山水工程”方案,获中央财政补助20亿元,实现川东北深部锂钾资源勘查突破。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及“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暨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与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工作,主持完成多个西南山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与地质找矿项目,创新提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风险防控”技术体系。现主攻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深部锂钾资源绿色勘查技术。
6、周尚国
(野外奖,编号LSG20250689)
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
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首席地质专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指导组专家,矿产储量评估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金属矿产勘查与区域地质调查,主持完成多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项目,发现大中型铁矿、金矿多座,推动华北地台北缘找矿突破。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目前研究方向为深部铁矿成矿规律与勘查技术。
7、彭云彪
(野外奖,编号LSG20250809)
单位:核工业二〇八大队
1965年4月生,内蒙古包头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总工程师。35年扎根戈壁荒漠,创立“古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成矿理论,主持发现纳岭沟等特大型铀矿床,推动鄂尔多斯、二连、巴音戈壁3个万吨级铀资源基地建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4年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现主攻深部砂岩铀矿勘查与成矿理论创新。
8、荆少东
(野外奖,编号LSG20250976)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
1972年生,山东青岛人,正高级工程师,2021年12月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7年扎根勘察一线,主持川气东送、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地下水封洞库等国家重点工程106项;获全国行业优秀勘察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授权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6项,主编行业规范9项。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现任中石化集团公司工程部副总经理,主攻地下水封洞库与长输管道复杂岩土工程关键技术。
9、代世峰
(科研奖,编号LSG20250818)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970年12月生,山东日照人,博士,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煤地质学与煤系战略性金属成矿研究,发表SCI论文225篇(他引15000余次),出版专著9部;发现煤系超大型镓铝、锆-铌-镓矿床各1处,提出煤中锗、铀、稀土等成矿模式。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主编,获国际有机岩石学会John Castano奖、Gilbert H. Cady奖及Dal Swaine奖2次。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现主攻煤系关键金属富集机制与资源预测。
10、吴珍汉
(科研奖,编号LSG20250179)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1965年2月生,江西余江人,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构造地质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研究,主持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调查与地应力测量等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6部。获北京市科技二等奖、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等。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现主攻活动构造与重大工程地壳稳定性评价。
11、侯明才
(科研奖,编号LSG20250529)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1968年生,四川南部人,博士(后),教授、博导,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大地构造沉积学与含油气盆地分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 19篇),出版专著4部。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目前研究方向为深层油气储层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重建。
12、王学求
(科研奖,编号LSG20250296)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1962年生,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勘查地球化学与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30余项,发现大型金矿16处、大型稀土矿3处,发表论文近30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现主攻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与“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
13、王汝成
(科研奖,编号LSG20250390)
单位:南京大学
1962年生,江苏兴化人,法国图卢兹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稀有金属矿物学、矿物晶体化学、表面矿物学及稀有金属成矿学研究,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指导博士研究生30余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侯德封奖等。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现主攻稀有金属矿物学与成矿机制研究。
14、王贵玲
(科研奖,编号LSG20250309)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964年生,河北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总地质师,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地热资源探测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973”、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获国家能源局二等奖、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等。202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现主攻深部地热资源成因与可持续利用。
15、胡祥云
(科研奖,编号LSG20250858)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电磁探测与深部资源勘探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1篇。提出多项地球物理勘探算法,有效提高了深部矿产电磁勘探精度。2019年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202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现主攻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智能反演方法。
信息来源: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官网、中国石油集团、各大院校官网等
赶紧点击下方二维码加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