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恋爱暴力+职场复仇:长沙法院布告揭开“最年轻死刑犯”的三天两城杀人全过程
原创君之言之君之言之2025年09月11日 23:14湖北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张贴的一则布告,引发关注。
布告显示,2023年6月29日7时许,东莞市厚街镇出租屋内,黄某云仅凭“怀疑女友吴某约人”这一念头,用钳子强行拔除吴某下颚八颗牙齿,医院鉴定为重伤。
次日9时许,他尾随吴某提到的刘某某进入商场厕所,拳击对方面部致轻微伤。
东莞警方当天接警记录与长沙中院判决书记载一致,两起伤害在48小时内连续发生。
6月30日下午,黄某云驾车离粤入湘,直奔曾就职的长沙开福区外卖配送站。
7月1日18时许,他因离职工资结算与站长方某再起争执,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先刺倒两名劝阻同事,均为轻伤,随后追上逃跑的方某,连续捅刺胸腹要害致其当场死亡。
民警接报警后一分钟到场,将其制服,凶器仍在手中。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黄某云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决书写明“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社会危害极大”,黄某云当庭表示不上诉。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同意,报请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8月29日,最高法院签发执行命令,长沙中院同日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注射死刑。
整个事件从第一次动手到生命终结,历时三年零两个月,却只在三天内便造成一死三伤。
布告用“拔齿、拳击、持刀连刺”三个动作浓缩了全部暴力升级轨迹。
黄某云生于2002年,作案时刚满21岁,判决未认定任何法定从轻情节。
法院在布告中连用“蓄意”“报复”“追刺”等词语,将其主观恶性固定为法律文本,也回应了社会对“恋爱暴力+职场泄愤”叠加的恐慌。
女友吴某与黄某云同居仅数月,便在6月29日清晨被钳子拔掉八颗牙齿,重伤二级。
长沙中院判决书载明,行凶动机仅是“怀疑她约人到家”,并无实据。
东莞厚街医院病历显示,吴某下颌骨骨折、牙龈撕裂缝合二十余针,后续鉴定为“容貌和功能严重受损”。
如果她在交往初期留意到黄某云此前多次因琐事与人动手、随身携带管制刀具、极度限制她与异性正常交往等异常细节,或许能在暴力升级前抽身。
警方走访记录也表明,黄某云同乡、同事对其“易怒、记仇”早有共识,却无人向吴某发出预警。
亲密关系里,一次情绪失控、一句极端威胁都是人格样本,忽视这些信号,就等于把自身安全交由对方情绪支配。
吴某的遭遇证明选伴侣不是挑浪漫,而是选风险,识人不准,交友不慎,代价可能是终身难以修复的伤痛。
情绪控制不是软技能,而是社会生存的硬规则。
长沙中院布告显示,黄某云从怀疑、拔齿到持刀连刺,全程未出现任何外力制止节点,三次冲突均因情绪瞬时决堤而升级。
东莞警方接警记录证实,6月29日伤害案发生后,黄某云未被即时约束,得以次日再伤刘某某,再驱车跨省行凶。
连续事实证明,若第一次暴怒被及时干预,后续悲剧可能被切割。
司法文书虽未直接论述情绪管理,却以“手段升级”“毫无节制”的认定,反向说明失控情绪是连环暴力的燃料。
社会层面,企业、家庭、执法机关若能提前识别极端情绪信号,把调解、心理干预、临时保护令嵌入日常流程,个人冲动就不会轻易升格为公共灾难。
否则,法律只能在末端为情绪买单,而生命已无法重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