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政府正式定了2025年度的最低工资标准,整体涨幅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新高,打工人的钱包要更鼓一点了。
先看最核心的变化:2025年全国平均最低时薪,会涨到1121日元,折合人民币大概55元。对比2024年,一下子涨了66日元,增幅达到6.3%—— 这可是历来最大的一次涨幅,不管是在日本本地打工的人,还是打算去兼职的留学生,都能直接受益。
而且这次涨薪很 “实在”,连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都跟上了:像之前最低工资偏低的宫崎、冲绳、高知县,这次最低时薪首次全都突破了1000日元(约50元人民币);而东京这种经济核心区,标准更高,直接冲到1226日元(约60元人民币),刷新了当地纪录。
其实回头看,三年前这还是个 “让人怀疑的目标”。2022年日本政府提出“到2025 年全国平均最低时薪过千日元”时,外界不少人觉得 “难度太大”—— 当时全国平均才 930日元(约46元),部分地方甚至只有820日元(约40元),差距明显。
可没想到,仅仅三年时间,日本不仅兑现了承诺,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日本涨薪现反差
日本这次最低工资调整,藏着个挺有意思的反差:越是像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涨薪越 “保守”—— 时薪涨幅基本压在63日元,刚到 “说不过去” 的底线;反而熊本、大分、秋田、岩手这些相对偏远的地方,涨薪诚意更足,给到的涨幅比大城市高不少。
为啥地方城市这么积极?说白了就是怕年轻人跑光。现在日本地方面临一个挺棘手的现实:以前大家觉得 “地方城市物价低,日子好过得多”,可近几年物价涨起来后,这个老观念早就不管用了。
日本政府最新的物价指数显示,今年7月,东京的物价比5年前涨了10.8%,人口15万到100万的中型城市涨了11.6%,而人口不足5万的小城市、村镇,涨幅直接冲到 12.8% —— 也就是说,越是偏远的地方,物价涨得越猛,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压力比东京还大。
这差距主要来自三个 “绕不开的开销”:交通费、通讯费、水电煤。这些东西有个特点,用的人越少,价格越贵。比如地方小城人少,公交班次少、线路短,单次车费可能比东京还高;网络通讯套餐,地方可选的少,价格也没大城市划算;水电煤更是如此,规模小、成本高,自然卖得贵。
更关键的是,地方城市还没大城市那样的补贴福利。就像今年夏天,东京为了防中暑,直接给居民免了4个月的自来水基础费。《每日新闻》这些媒体分析说,东京能这么干,一是因为财政有钱,二是有统一管理的特殊模式,其他地方想学也学不来 —— 地方政府没那么多预算,根本搞不起这种补贴。
今年最低工资上调幅度排名前列的秋田县等地,无一不是人口流失的重灾区。一边是比大城市低的工资,一边是比大城市高的通胀,地方城市自然留不住人:外来人才不想来,连本地年轻人都想往东京、大阪跑。日本最低工资调整早不只是 “涨点工资” 的经济问题了,更是关系到 “怎么留住人、稳住地方人口” 的国家战略问题 —— 要是地方留不住年轻人,后续的发展只会更难。
日本涨薪背后:
中小微企业有点扛不住
不过从整体来看,在日本到处缺人的大背景下,涨薪对企业其实是 “利大于弊”—— 毕竟工资高了,才能留住工人,减少招人难的麻烦。但反过来,涨薪带来的人力成本上升,也让中小微企业压力不小,这也是没法回避的事实。最近这些年,日本既有因为赚的不够花而倒闭的企业,也有因为没人干活而关门的企业,两种情况都挺多的。
日本法政大学的山田久教授就跟NHK分析过,今年挺特别的:一方面大家确实看到了最低工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城市跟企业商量后,把最终要涨到目标时薪的期限推到了明年 —— 这其实就是双方各让一步的结果,既考虑了打工人的收入,也给了企业一点缓冲时间。
说到底,现在最关键的还是政府得想想怎么帮中小微企业:比如给点政策支持、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帮这些企业多赚点钱。毕竟只有企业能扛住成本压力,涨薪这事儿才能长久。
近期展会
1、
2、
3、
4、
5、
6、
版权说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微信:xinshuo201220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