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翠芽、阳羡雪芽、天目湖白茶、无锡毫茶、雨花茶……以地之名,茶香沁润着一方水土的气息。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对延庆国光苹果等1409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的公告(第640号)”,其中江苏的茶就有5项入选。
说到江苏的名茶,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无一不是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让一地之名与茶文化交相辉映。“阳羡”这个古地名,也因为茶而活跃在当代人的口中。
本期“读城·地名城会玩”,文脉君和大家一起走近“阳羡”和阳羡的茶文化。
清明前送达,运茶叶的“李善德”们星夜兼程
阳羡在哪里?其实,它是宜兴的古称。这里从六朝时期就是名茶产地。
“阳羡雪芽”这个名字,出自苏东坡的诗:“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唐代的阳羡茶,是阳羡雪芽的祖先,也叫紫笋茶。因为陆羽的推荐,阳羡茶被列为贡茶,当地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官方管理的贡茶制作场所。唐代诗人卢仝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其实,天子想按时喝上阳羡茶,“外卖小哥”也十分不易。每年清明之前,紧张繁忙的阳羡茶的采办工作展开。贡茶得在二三月采制,确保清明前送达长安,赶上朝廷每年的“清明宴”。物流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外卖小哥”得日夜兼程,就像《长安的荔枝》里的李善德一样。前提还得是天公作美,不遇春寒、茶叶正常采摘。
大唐的运茶快递有多快?唐代文人李郢在《茶山贡焙歌》中写:“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也就是说,日行400里。有学者计算,唐朝规定的运程时速是陆行马最高每日70里、水行顺流最高每天140里。相比之下,茶运速度分别接近6倍和3倍。所以,当时阳羡茶被称为“急程茶”。
这单皇家专属的“外卖”,普通人有机会尝尝鲜吗?可以有。部分贡茶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册府元龟》所载:“(元和)十二年五月,出内库茶三十万斤,付度支进其直。”这“三十万斤”贡茶,就是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筹集军费而投放市场的。
清代“大吃货”袁枚也馋阳羡茶,他在《随园食单》中描述:“阳羡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
“寸土寸金”,宜兴紫砂壶因茶而身价倍增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茶,而茶文化也能让一个地方名扬天下。
阳羡,也就是宜兴,这个历史上贡茶的产地,如今因为茶的“好伴侣”——紫砂壶而闻名。
宜兴有“陶都”之称,其制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宜兴手工紫砂陶艺始于北宋初年,最初不是用来制作缸、坛、罐,就是制作大体量砂壶。那时候的紫砂壶,就是日常煮水用的生活器具,胎质较粗,制作工艺也不够精细。
“傻大个”的紫砂陶器,从什么时候开始华丽逆袭,变身为文人雅士案头精巧玲珑的紫砂壶?大约从明嘉靖后期开始,伴随着紫砂陶器与传统茶文化的结盟,以及芽茶的普及和冲泡法的流行。紫砂壶逐渐融合诗词、书法、书画、雕刻等其他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茶器文化。
正是紫砂壶与茶文化的深度“绑定”,让宜兴“寸土寸金”。明代《阳羡茗壶系》记载,名手所制宜兴紫砂壶,“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宜兴紫砂壶凭什么有这么高的价值?《江苏茶文化史》分析了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具有实用和艺术鉴赏双重特色。紫砂壶与中国传统茶文化及饮茶方式相契合,能够“发真茶之色香味”。宜兴紫砂壶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背景,融合了书法、绘画、文学、雕塑等艺术形式。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