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老太赴日探亲后去世,女儿把日本医院告了:为何中国人要多付三倍医药费?

0
分享至

很多在日本生活的人都说,虽然看病不便宜,但有医保撑着,心里总归踏实点。只需自己出三成,剩下七成由国家承担,听起来这制度挺体面,也挺周到。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被这个制度照顾到。最近大阪地方法院受理的一起医疗诉讼,就悄悄揭开了日本医保体系之外的一道“灰线”。


一位旅日多年的女性,A女士,60多岁,如今是日本国籍。她最近将日本一家国立医疗机构告上法庭,原因不是因为医疗事故,而是因为一笔账单——67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1万元。


这笔费用并非不该支付的费用。A女士明确表示:“我们已经支付了应承担的部分费用。但是以国籍为由要求支付三倍医疗费的做法,令人无法接受。”

她的母亲已经于2023年2月(回国后)离世,享年86岁。在此之前,她一直住在A女士位于大阪的家中。本来,只是一次普通的赴日探亲。但因为疫情,情况完全变了样。

时间回到2019年11月,A女士的母亲持短期90天探亲签证来到日本,见她这个女儿一面。结果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日航班骤减,她滞留在日本。日本政府考虑到特殊情况,给予了这些人“特别在留许可”,允许他们每90天更新一次签证,合法继续居留。


但问题也出在这——这种“特别在留”属于短期资格,法律上仍然不算“长期在留者”,所以无法加入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

换句话说,她虽然在日本住了一年多,却始终被排除在医保体系之外,就是想交国民健康保健都交不了,所以也并非是来薅羊毛的医疗群体……

2022年1月的一天,老太突然出现左半身麻痹,被送往大阪吹田市的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确诊结果是脑肿瘤与大肠癌,立刻住院治疗,两个月后出院,身体状况稳定,老太准备回国治疗,回国继续生活了几个月后,没想到于2023年2月去世了。


事情本来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也在同一时间,日本医院一张账单寄到了A女士手上:675万日元的医疗费,让A女士目瞪口呆。(日本是先看病,再寄账单,账单慢,要逐项核算诊疗服务,尤其是住院、外籍、无医保等特殊情况,需要更多确认、审批与书面程序。)

她询问医院:“同样的治疗项目,日本人就算没有医保,也不至于要这么多钱吧?”医院答复:“因为你母亲是外国人,我们对无医保的外国患者一律按照每点30日元计费,是日本人的三倍标准。”


关于这个“点”是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日本的“医疗点数制度”。在日本,每一项医疗行为,比如挂号、抽血、做CT、换药……都有一个固定“点数”,政府相当于给每种服务都打了个“分”。比如抽血是40点,输液是50点,看一次门诊是100点……就像菜单一样。正常情况下,每点收费是10日元,这是基础标准。


如果是有医保的人,只需负担其中的30%甚至更少;没有医保的日本人,也只需要照这个“账单”交100%的费用。但A女士的母亲,因为是外国人,医院直接将“每点10日元”变成了“每点30日元”,整张账单直接翻了三倍

A女士当时已经支付了225万日元,也就是日本人无医保情况下的标准费用。但对剩下的450万日元,她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


A女士表示:“医疗关系到生命,希望这个社会能变成一个人人都能安心接受治疗的地方。”她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得到法律确认:她不应承担这部分差额。


在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A女士直言:

“我不是不愿意付钱,我们已经尽全力付清日本人应承担的部分。但因为国籍不同就要付三倍,我不能接受。”

而医院方面则回应称:“我们不针对个案评论。定价是参考周边医院标准制定的。”也就是说,不只他们这么做,周围的医院也对外国人使用类似的收费方式,当然这也是日本医院的惯例了。


但“大家都这么做”就代表合理吗?这个问题引发了日本媒体和学界的争议。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神马征峰指出:“如果人们因为费用过高而回避就医,不仅病情可能恶化,还可能造成感染扩散的风险。应尽快建立机制,消除与日本国民之间的不合理费用差距。”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日本全国有14%的医疗机构对外国短期滞留者使用了超出常规的收费标准。有些地方每点收费20到30日元,理由包括语言支持难、医疗沟通耗时、账款难以追回等……

但也有旅日华人发出质疑:

“你可以按正常标准自费,那是100%,可以理解。
但300%就太过了。哪怕你说翻译、风险这些需要额外费用,也不该直接乘三。
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温和但冷冰冰的‘制度性排斥’。”

总之,这是一起双方说起来都有“理”的案件,那么你怎么看?

推荐通过拍照让AI教你日语的APP:日语闪卡汪,通过生活场景强化记忆

https://app.open.qq.com/p/business/micro-download?appId=111244364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新华社权威快报|8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新华社权威快报|8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新华社
2025-09-15 10:03:18
最后的白面板旗舰!一图读懂魅族22:2999元

最后的白面板旗舰!一图读懂魅族22:2999元

快科技
2025-09-15 18:08:40
甘肃兰州市副市长靳芳已任市委常委

甘肃兰州市副市长靳芳已任市委常委

澎湃新闻
2025-09-15 17:16:30
小S官宣复出,称想给大S打电话,网友曝其一直在花大S的钱

小S官宣复出,称想给大S打电话,网友曝其一直在花大S的钱

不八卦掌门人
2025-09-15 17:41:17
林彪身亡后,毛主席不想再见江青,汪东兴:只要您下令,我就敢拦

林彪身亡后,毛主席不想再见江青,汪东兴:只要您下令,我就敢拦

帝哥说史
2024-09-18 20:10:02
痛心!38岁江苏美女教师梁娇去世,丈夫去世不到百天,女儿才7岁

痛心!38岁江苏美女教师梁娇去世,丈夫去世不到百天,女儿才7岁

云舟史策
2025-06-23 09:35:09
定了!确认是张艺谋

定了!确认是张艺谋

山野卢员外
2025-09-14 21:45:53
南京江北核心区楼盘房价跌至1字头,100万的房子,现在只要一半?

南京江北核心区楼盘房价跌至1字头,100万的房子,现在只要一半?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09-15 15:46:06
去过国外才明白:为什么欧美都排斥手机付款,国人却视为骄傲

去过国外才明白:为什么欧美都排斥手机付款,国人却视为骄傲

诗意世界
2025-09-10 10:22:01
“玉米是所有粗粮里最会骗人的”,网友:天塌了,每天都让老公吃

“玉米是所有粗粮里最会骗人的”,网友:天塌了,每天都让老公吃

另子维爱读史
2025-09-08 21:29:22
男子分享“妈妈牌”耐克书包爆火:母亲花了大心思缝的,之前嫌丢人,现在觉得太好看了!耐克:缝得真棒

男子分享“妈妈牌”耐克书包爆火:母亲花了大心思缝的,之前嫌丢人,现在觉得太好看了!耐克:缝得真棒

极目新闻
2025-09-14 15:42:41
央视曝福建舰最大短板:无法同时起降战机,调度能力落伍了!

央视曝福建舰最大短板:无法同时起降战机,调度能力落伍了!

起喜电影
2025-09-15 09:56:31
英媒:中方据悉已正式邀请特朗普访问北京,但这老头好像不太想去

英媒:中方据悉已正式邀请特朗普访问北京,但这老头好像不太想去

大道无形我有型
2025-09-14 13:06:49
甘愿放弃中国国籍,交531亿罚款,赵长鹏成全球最信美国的大冤种

甘愿放弃中国国籍,交531亿罚款,赵长鹏成全球最信美国的大冤种

青眼财经
2025-09-15 18:17:37
给乌克兰捐款5亿美金?李嘉诚紧急发声,更大的“麻烦”却在后面

给乌克兰捐款5亿美金?李嘉诚紧急发声,更大的“麻烦”却在后面

小鬼头体育
2025-09-15 12:31:33
为什么中美双方宁可两败俱伤,也不肯给对方一个台阶?

为什么中美双方宁可两败俱伤,也不肯给对方一个台阶?

荆楚寰宇文枢
2025-09-14 22:17:26
蒙古国最大铜矿卖给澳洲,放话不准卖给中国矿石,16年后却成这样

蒙古国最大铜矿卖给澳洲,放话不准卖给中国矿石,16年后却成这样

霁寒飘雪
2025-08-03 09:21:07
湖南18岁女生和父亲西藏自驾游,母亲发现纸篓脏东西,崩溃了

湖南18岁女生和父亲西藏自驾游,母亲发现纸篓脏东西,崩溃了

纸鸢奇谭
2024-10-02 19:27:38
王晶终于坦白!张柏芝婚变主因不是王菲,而是让她3年怀孕5次的人

王晶终于坦白!张柏芝婚变主因不是王菲,而是让她3年怀孕5次的人

书雁飞史oh
2025-08-20 12:24:23
26人被查,13人被处分

26人被查,13人被处分

大象新闻
2025-09-15 14:39:12
2025-09-15 20:04:49
日本物语 incentive-icons
日本物语
日本文化娱乐带你了解炫酷日本
6775文章数 1391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馆长"泼凉水 媒体:谁当选国民党主席对大陆已不重要

头条要闻

"馆长"泼凉水 媒体:谁当选国民党主席对大陆已不重要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亲子
数码
本地
旅游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催100次不如夸1句!这本书让我告别磨蹭娃

数码要闻

三星官网意外曝光Tab A11平板 搭载联发科Helio G99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