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生活经历,对音乐艺术才会有深切感受。
有一位朋友,是这样评价阿炳自己演奏的《二泉映月》的:
“听了阿炳的《二泉映月》原版录音,再对比现在所谓演奏家经过“二度创作”的演奏,由于二胡的质感相差天地,根本就没有阿炳那种如悲如忧、如泣如诉的直白表述感染力了。
“《二泉映月》是一个贫困交加的民间艺人对苍天的呐喊,对世道的控诉,没有那种境况,没有那把二胡,《二泉映月》就失传了。
“仔细听,阿炳拉得很直白,没有那么多的技巧含量,正是基于这种无意下的直白表述,才使二泉映月成为经典二胡曲。
“大道至简,阿怲之后,无人继承他的衣钵。”
都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但75年来,《二泉映月》触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阿炳收获无数这样的知音。
别的先不说,就“二胡的质感”一条,阿炳紧绷丝质老弦苦练出的二胡,老无锡回忆说音色“又糯又甜,甜而不腻,糯而不黏”,早已经随阿炳远去,世间难觅。
即使杨荫浏先生抢救下来的、阿炳亲自演奏的录音,那把二胡其实也是临时借来的。阿炳自己的二胡,当时已经被毁掉了。
每当有人瞧不起阿炳是个民间艺人,质疑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多有随意发挥”,并说流传下来的《二泉映月》是经过真正的“音乐家”整理的,就会有阿炳的“粉丝”这样答复他:
“我还就特别爱听那随意拉拉的几个琴音,可惜的是现在已被所谓‘艺术’地美化掉了……”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好的音乐无需登上大雅之堂。在街头巷尾既可遇到天荒地老难得之人!”
真正的音乐,都是“天籁之音”,阿炳的粉丝,才是真正的“爱乐人”。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