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釜山国际广告节New Star全球青年创意竞赛圆满落幕,中国选手凭借亮眼表现斩获金奖与“水晶奖”,引发国际评委团高度认可。赛后,New Star评委主席、爱德曼全球执行创意总监Jamie Cordwell接受《现代广告》专访,围绕赛事作品质量、青年创意人才培养、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度分享,既解析了获奖作品的核心优势,也为全球青年广告人提供了宝贵建议。
谈及本届New Star竞赛的整体感受,Jamie首先肯定了参赛作品的高质量:“本次赛事选手需在30小时内完成创作,且命题相当开放——要求‘扭转大众对AI的负面印象,让人们认可AI价值’,目标受众更是宽泛的‘所有人’。对创作者而言,这种‘无边界’命题其实是最大挑战,但所有参赛者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主动缩小范围、聚焦特定群体,比如聚焦老年人、年轻家庭、学生等,从具体人群的需求痛点切入,这种思路非常聪明。”
他进一步补充,尽管创作时间紧张,选手们的呈现形式却极具多样性:“有人制作短片,有人策划户外 campaign,还有人研发工具并现场演示,作品质量完全达到专业广告奖项的水准,甚至让我感到‘震撼’。更难得的是,选手们通过作品展现了AI的正向价值——不是用AI替代人力,而是借助AI提升短时间内的创作效率,这正是行业当下需要的思考方向。”
作为本届竞赛的焦点,中国选手的金奖作品被评委主席评价为“全票认可、脱颖而出”。谈及作品的核心优势,Jamie总结了三大关键亮点: “首先,作品没有陷入‘空夸AI优势’的传统宣传误区,而是直面‘大众对AI的恐惧’这一核心痛点。它没有说‘AI很好’,而是思考‘AI如何在生活中帮到人们’——比如在超市采购时,当人们纠结‘今晚做什么饭’,AI就成为‘晚餐决策工具’;在五金店维修时,当人们困惑‘怎么修浴室’,AI就变成‘家庭DIY助手’,这种‘场景化赋能’让AI从‘遥远的技术’变成‘身边的帮手’,思路非常巧妙。” “其次,作品降低了AI的获取门槛。很多人无法通过工作免费使用AI,会困惑‘AI多少钱’‘怎么注册’,而作品将AI会员服务转化为超市、五金店货架上的实体卡牌——人们能直观看到、直接购买,用‘实体化’解决了‘数字化门槛’问题,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轻松接受。”
“最后,团队在30小时内不仅完成核心创意,还额外制作了一支高质量短片,执行力让人惊叹,甚至让我忍不住想问‘你们到底有没有睡觉’。整体来看,这件作品一次性解决了‘AI认知恐惧、场景化应用缺失、获取门槛高’三大问题,用‘实用价值’让大众自然认可AI,这正是优秀创意的核心——不是强行扭转认知,而是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实现认知转变。”
Q:现代广告
A:New Star评委主席、爱德曼全球执行创意总监Jamie Cordwell
Q:当前部分年轻人对进入广告行业持观望态度,您认为New Star这类青年创意竞赛对行业和年轻人而言,还有重要意义吗?
A:当然有。从本届赛事就能看出,选手们为了出好作品通宵达旦,对获奖充满热情——金奖得主获奖时的欢呼声全场都能听到,这种对创意的热爱非常动人。我理解年轻人的犹豫:现在科技、游戏等行业都很“酷”,广告行业需要更努力地吸引人才。但从本次New Star青年赛中我们看到,仍有大量优秀人才愿意投身广告领域,他们渴望得到反馈、渴望做出好作品,而竞赛正是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积累经验的平台,这种价值不会消失。
Q:AI正在重塑广告行业,您认为青年创意人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A:AI确实会带来挑战,但它淘汰的是“平庸的作品”,而非“优秀的创意”。像本次金奖作品展现的巧思——对生活场景的洞察、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这些“以人为本”的创意能力,是AI无法替代的。所以青年创意人不必恐慌,反而应该借助AI提升效率,把更多精力放在“打磨好想法”上,只要创意足够出色,就一定能在行业中立足。
Q:作为资深从业者,您对刚入行的青年广告人有什么具体建议?
A:我有两条建议。第一条是“做友善的人”。很多人觉得职场需要“锋芒毕露”,但我职业生涯中看到的是——友善的人往往能走得更远。没人愿意和易怒、贬低他人的人合作,但所有人都愿意为优秀、友善的伙伴全力以赴。我很幸运,身边的团队都是友善且专业的人,这让工作效率和幸福感都很高,所以希望年轻人能重视“待人友善”这一点。
第二条是“善用身边的联结”。我父母曾告诉我“生活中重要的不仅是你知道什么,还有你认识谁”。不要因为“好面子”就拒绝借助亲友、前辈的帮助——比如LinkedIn上的行业前辈、亲友圈里在广告公司工作的人,主动向他们请教、寻求推荐,这些“小联结”可能不会直接帮你拿到工作,但能为你打开一扇门,比如获得面试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建议。家庭和朋友的支持,永远是职业道路上的宝贵助力。
Q:有选手反映“评审时对作品的点评较少”,部分未获奖选手因此感到失落,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A:首先要向未获奖的选手解释,也希望他们能理解——评审时我们反复投票、纠结了很久,因为所有作品的水准都很高,最终只能选出3个奖项,获奖概率甚至不到10%,“难以抉择”恰恰说明大家都很优秀。没获奖不代表作品不好,更不代表能力不行,希望他们能抬头挺胸,明年带着更棒的作品回来,你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创作者,就像那些提名奥斯卡的演员一样,每一次努力都值得被肯定。
Q:您之前提到没去过中国内地,未来有计划吗?对中国有什么印象?
A:我非常想去中国,这在我的“旅行清单”上排在很前面!我是中国菜的“超级粉丝”——在伦敦,我和好朋友每周都会去吃中国菜,尝试不同的餐厅。中国的文化也让我很着迷,比如张家界的“悬浮山”(电影《阿凡达》取景地),朋友给我看照片时,我完全被震撼了,觉得像电影里的场景一样不可思议。不过中国太大了,我想至少留出3周到1个月的时间,好好探索不同城市,当然,也要尝遍各地的美食。
专访最后,评委主席再次肯定了中国选手的表现:“本次中国团队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不仅创意出色,选手们对创意的热情更让人感动。”他也表示,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优秀广告作品,更希望有机会到访中国,深入感受中国文化与创意生态。而对全球青年广告人而言,这场专访传递的核心启示或许是——无论行业如何变化,“扎根生活、以人为本”的创意,永远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本文首发于现代广告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原创内容转载开白可直接在文后留言
或添加新媒体主编微信:aegean1313
请备注来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