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利宜。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特别访谈节目《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在如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国家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的9月15日至21日正值第十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借此契机,我们聚焦网络安全话题,希望能让大家对网络安全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黄陵县网信工作中心副主任刘博、黄陵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李坤,一同就如何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这个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首先,请两位嘉宾和我们的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刘 博: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我是县网信工作中心刘博,很荣幸能在这次访谈节目中,与大家分享网络安全工作的相关情况。
李 坤:大家好,我是黄陵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李坤,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守护网络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主持人:刘主任,9月15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请您先介绍一下今年我县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整体安排好吗?
刘 博:今年黄陵县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为主题,活动将于 9 月 15 日启动,并持续至 9 月 21 日。宣传周期间,将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包括线上有奖答题、拍摄宣传视频、现场发放宣传资料、网络产品展示等;9月15日启动当天,还会为前来参与活动的广大市民朋友发放定制宣传品,以此吸引公众参与,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并投身网络安全宣传。此外,宣传周内还将陆续开展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特色主题日活动,进一步细化宣传场景,提升网络安全宣传的针对性与覆盖面。
主持人:李警官,公安部门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任务又有哪些呢?给大家说一说?
李 坤:作为县区的公安部门在网络安全领域主要承担两大核心任务。一是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全力保障重点门户网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能够平稳、可靠运行;二是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像反黑客攻击、反电信诈骗等,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拿电信诈骗来说,这类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给群众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是我们持续严厉打击的对象。除了打击犯罪,我们还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举办普法课堂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主持人:网络安全无小事,网络安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信息保护到网络诈骗防范,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刘主任,您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怎样才能保护好个人信息呢?
刘 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谨慎授予软件权限,对于非必要的位置信息、通讯录访问等敏感权限,尽量不要开启;其次,使用公共WiFi时,不要进行涉及个人隐私和资金交易的操作,因为公共WiFi安全性较低,特别容易被黑客攻击;另外,需要重点警惕AI技术衍生的网络安全风险。很多不法分子经常利用AI换脸、拟声手段,伪装亲属或好友发起视频通话,常以资金周转等借口实施诈骗,而这类诈骗的前提,往往是市民在网上过多暴露照片、地址、声音、指纹等敏感个人信息;所以,市民应避免在互联网过度泄露敏感信息,对未知软件平台和好友要时刻保持警惕。
主持人:提起电信诈骗,现在其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李警官,从公安办案的实际角度出发,给我们详细讲讲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好让听众朋友能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李 坤:好的。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中,“冒充公检法”诈骗十分猖獗。骗子会假冒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利用大家对法律机关的敬畏心理,谎称你涉嫌违法犯罪,制造紧张气氛,然后要求你把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转账,钱财就会落入骗子手中。还有“投资理财”骗局,骗子一开始会给受害者一些小额返利,获取信任,等受害者放松警惕、投入大额资金后,就会关闭平台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大家一定要格外小心,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主持人:刘主任,关于密码,很多人并不陌生,人们通常以为就是每天接触的计算机或手机开机“密码”电子邮箱登录“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在使用这些密码的时候大家最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刘 博: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密码,比如生日、电话、邮编等相关数字。这些简单密码特别容易导致账号被破解。据相关统计,因使用简单密码引发的安全问题占比高达50%。因此,大家需养成定期更新重要软件和设备密码的习惯,密码组合尽量复杂些,包含数字、字母、特殊字符,并且不同平台使用不同密码,这样即使某个账号密码泄露,其他账号也能相对安全。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新型网络安全威胁,及时获取安全资讯,了解最新诈骗及攻击手段,遇可疑情况时,妥善保留证据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获取保护建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主持人:听刘主任这么一说,大家确实要时刻保持警惕。那面对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老百姓具体应该怎么防范呢?下面请李警官您给大家具体说一说?
李 坤: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这七字原则。当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被骗子的花言巧语,也不要被所谓的高额利益诱惑。以“冒充公检法”诈骗为例,公检法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的,更不会要求你转账到指定账户,这是基本常识。如果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务必及时向警方、银行核实,同时,千万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主持人:网络谣言也是网络安全的一大隐患,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很容易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李警官,公安部门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呢?
李 坤:公安部门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网络巡查,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和人力巡查相结合,及时发现网络谣言线索;二是一旦核实某信息属于谣言,会迅速依法对造谣、传谣者进行严厉打击;三是联合媒体,及时发布辟谣信息,通过权威渠道向公众澄清事实,引导公众不信谣、不传谣。
主持人:刘主任,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老百姓该如何辨别一条信息是不是谣言呢?
刘 博:公众在面对网络信息时,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要盲目跟风转发。首先,查看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一般来说,官方发布、权威媒体报道的可信度较高;其次,对于未经证实的消息,尤其是那些煽动情绪、毫无事实根据的内容,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轻易相信;最后,如果发现可疑信息,怀疑是谣言,要及时向平台或网信、公安部门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主持人:李警官,恶意软件入侵同样严重威胁着网络安全,一旦设备被恶意软件入侵,数据安全、系统稳定都会受到极大影响。恶意软件一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传播呢?
李 坤:恶意软件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恶意链接传播,比如收到的一些可疑短信、邮件中的链接,一旦点击,就可能下载恶意软件;二是通过盗版软件传播,很多盗版软件在破解过程中被植入了恶意代码,用户安装后,恶意软件就会悄悄运行,窃取数据;三是通过来路不明的APP传播,这些APP可能伪装成正常应用,实则暗藏恶意软件,所以下载APP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
主持人:刘主任,了解了传播途径后,我们该如何防范恶意软件入侵,保护好自己的设备安全呢?
刘 博:防范恶意软件入侵,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正规应用商店对上架软件有严格审核机制,能有效降低下载到恶意软件的风险;二是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期更新病毒库,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能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恶意软件,能及时进行拦截和查杀,保护设备安全。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分享,网络安全是一场全民行动,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同时也离不开公安、网信等部门的不懈努力。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听众朋友能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防范技能。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黄陵县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引领下,共同守护网络安全,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今天的《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访谈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再见!
撰稿|主持:史利宜
审核:段朝辉
责编:史利宜
黄陵融媒体中心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