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茂密林海中,护林员老王通过手机APP实时上报火情隐患;高原牧场上,牧民格桑利用网络直播销售牦牛肉;国家公园里,科研人员通过高清视频实时监测野生动物活动……这些场景正因一项名为“宽带林草”的国家工程而成为现实。
2025年8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宽带林草”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到2027年底的具体目标:林场(所)驻地通4G/5G网络比例达到90%,人口聚居区、重点防火瞭望塔等重要点位4G/5G网络覆盖水平明显提升。
从现实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通信网络覆盖最广泛、网速最快的大国之一。然而,占国土总面积超过70%的林区、草原以及部分偏远地区依然属于通信基础设施薄弱区域,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生产生活,更限制了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通知》的出台有利于弥合数字鸿沟、保护生态、促进林牧区经济发展。
首先,“宽带林草”可以弥合数字鸿沟,让牧区、林区群众享受到数字化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基本服务。《通知》明确提出要深化人口聚居区网络覆盖,持续深化林场(所)驻地、自然保护地管护站点、森林草原防火集中靠前驻防点、20户以上人口聚居区等宽带网络覆盖,加快向5G网络和千兆光网升级。
“宽带林草”将推动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网络覆盖将促进电子商务、智慧旅游、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普及,改善林区居民生活品质,吸引年轻人留在本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其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提升生态保护能力。《通知》要求深化林草防火点位网络覆盖,探索适宜森林、草原、湿地及自然保护地等场景的宽带接入技术和组网方案,按需拓展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物联网等覆盖范围,加大森林草原防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森林草原火灾是生态文明的重大威胁,而通信网络覆盖将实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通知》要求“拓展偏远山区以数字宽带自组网为主的森林防火专网覆盖范围”,这项工程将直接助力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
最后,林区和草原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网络覆盖将为这些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知》要求“逐步推进5G网络向森林和草原牧区、林下种植、养殖、产品采集加工等区域延伸覆盖”,促进当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此外,“宽带林草”将提升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和游客体验。《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地等用网需求和保障条件”,优化网络覆盖,使游客既能享受自然之美,又能保持与外界的连接。
不过,“宽带林草”建设也面临艰巨挑战,多数地区地形复杂、人口分散、生态敏感。运营商对于林区和草原地区的网络建设也存在很大压力。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建设成本高昂,网络利用率低,用户使用量少;另一方面是林区和草原管理严格,建设通信设施的审批手续复杂,甚至还遇到很多阻碍。
为此,“宽带林草”提出了多种技术路径并行的解决方案,倡导“合理选择光纤、微波、卫星等传输方式”,积极优化移动和固定网络覆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5G技术特点,“灵活采用中频和低频5G基站”,以便促进物联网应用。同时,《通知》要求各地林草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森工集团、国有林场等单位减免林区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等费用”,打通“宽带林草”建设全流程。
因此,“宽带林草”的建设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覆盖,代表着数字中国战略在生态领域的延伸。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到2027年,“宽带林草”将成为一条无形的绿色数字纽带,连接起城市与乡野、人类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绘就出一幅数字技术与自然生态深度融合的壮丽画卷。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9月10日*
第17期 总975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