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家、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查理・柯克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柯克是保守派非营利性组织“美国转折点” 的联合创始人,也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支持者阵营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据报道,在枪击案发生前几分钟,柯克还在 X 平台发文:“我们。真的。回来了”。他此次演讲是为“伟大的美国回归之旅” 揭幕。
然而,回归的宣告言犹在耳,一颗子弹却终结了这一切。
枪击发生后,当地警方与联邦调查局(FBI)迅速介入,封锁了整个校园。
行动不可谓不迅速,他们很快就拘留了一名嫌疑人。
然而,仅仅几个小时后,这名嫌疑人就因“缺乏直接证据”而被释放。
被枪击身亡前,查理·柯克正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
之后,尽管投入了大量警力进行追捕,但真正的刺客却如同人间蒸发。
调查陷入了令人不安的僵局,凶手至今仍在逃。
这个结果,无疑让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更浓的阴谋色彩。
一个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精准狙杀一个顶级政治网红的刺客,其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动机?
是出于个人政治仇恨的“独狼”式袭击,还是代表了某个极端组织?
甚至,是否存在着更深层次的、无法言说的政治阴谋?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抓到凶手本身,更能在美国社会内部制造持续的恐惧与猜疑。
而特朗普的反应,恰恰印证了这种恐惧。
他连发三条推文,将柯克称为“伟大的,甚至是传奇的”人物,并动用总统权力,下令全美国旗降半旗致哀。
这种待遇,对于一个非官方身份的政治活动家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但特朗普的悲痛,绝非仅仅是因为失去一位朋友。
查理·柯克的分量,远比外界想象的要重得多。
柯克是保守派非营利性组织 “美国转折点” 的联合创始人,他将该组织塑造成了全美最大的青年保守力量,使得 “保守派在引导政治话语上远胜一筹”。
2019 年,柯克还创立了为共和党竞选的政治机构 “转折点行动”。
该组织筹集了数千万美元,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会并举办现场活动,其投票运作已成为共和党全国竞选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2024年的总统大选中,仅在亚利桑那州,“美国转折点”就动员了超过12.5万名选民为特朗普投票。
并且,在全美18到29岁的选民群体中,2024 年特朗普在该群体的支持差距从 2020 年的 24 个百分点缩小至 11 个百分点。
而柯克,在这场青年争夺战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是关键推动者之一。
因此,在许多支持者眼中,柯克成为了“MAGA”运动的第一位真正的“烈士”。
他的死,不是一桩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一次政治上的献祭。
这颗子弹精准打击的,不仅是柯克个人,更是整个保守派运动的士气和对未来的信心。
如果连柯克都能在讲台上被公然射杀,那么还有谁是安全的?
柯克一直都是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最坚定的捍卫者之一。
柯克经常在公开场合反对更严格的控枪政策,他曾表示“很不幸,每年被枪杀死一些人是值得的,这样我们才能有(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枪支拯救生命”。
此外,柯克以能言善辩著称,喜欢在大学校园与思想左倾的年轻人进行辩论,他经常利用在全美高校巡回演讲的机会,邀请与会者现场辩论。
然而,命运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
据多份现场报道,就在枪响前不久,柯克正在与台下观众讨论或辩论与美国枪支暴力相关的话题。
这一次,刺客的子弹没有给他留下任何辩论的余地。
这位枪支文化的拥护者,最终以一种极端“求仁得仁”的方式,成了枪支泛滥的一个祭品。
事件发生后,保守派阵营的反应,完美印证了美国枪支议题上的无解循环。
几乎没有人将矛头指向枪支本身,他们的逻辑一如既往:问题不在于枪,而在于人。
卫生部长小肯尼迪在评论另一起教堂枪击案时就曾说过,美国一直有枪,但自从美国成为 “世界上用药最过度的国家” 后,才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他认为这不是美国枪支的问题,而是美国人精神出了问题。
这种论调,在柯克死后再次被搬了出来。
奥勒姆市中心公园,人们参加青年活动家查理·柯克守夜活动并祈祷
可正如当初有民众在教堂枪击案后悲愤地喊出:“不要说什么思念和祈祷,那些孩子当时正在祈祷。”
如今,同样的逻辑困境再次上演。一个宣扬拥枪的公众人物死于枪击,却依然无法撼动拥枪派的根本信念。
柯克的死,成了一出彻头彻尾的黑色幽默。
柯克的遇刺,标志着美国社会内部对立的严重升级,从言语冲突恶化到了物理暴力层面。
当立场取代对话,当说服变得无力,暴力就成了最直接的“辩论方式”。
事实上,暴力化的趋势早有数据支撑。
芝加哥大学在2024年6月披露的一份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两党支持者开始认为,通过暴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是合理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民调发现,呼吁禁枪的民主党支持者,比时刻将拥枪权挂在嘴边的共和党支持者,表现出更强的、使用暴力达成政治目的的倾向。
这个发现,颠覆了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也让柯克的死显得更加复杂。
就在他到访犹他谷大学之前,一份要求校方取消其活动的请愿书,就已经征集了近千个签名,批评者指责他在传播“分裂与极端”的思想。
在言语的战场上,他早已是“众矢之的”。
而那颗致命的子弹,不过是将这种仇恨从线上搬到了线下,从虚拟变成了现实。
从讲台上的唇枪舌剑,到远处的致命一击。
这不仅仅是物理距离,更是美国从“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我用子弹让你闭嘴”的危险滑坡。
为柯克降下的半旗,哀悼的不仅是一个人和一个政治运动的未来,更是一个曾经信奉对话与妥协的共和国理想的逝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