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没几天,家长群里的硝烟就已经弥漫开来。
前有杭州家长被要求打扫教室,如今广州又出现了未经家长授权,就私收班费的家委会。
如今,一位孩子父亲站了出来,硬刚家委会,投诉班主任,“硬核”举动引爆全网。
他这么做,就不担心孩子被穿小鞋吗?家委会又真的能代表家长吗?
说起现在的小学教育,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以前孩子上学就是上学,作业自己做,卫生自己搞,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能安心工作。
可现在呢?家长仿佛成了编外教师。
不仅要辅导作业、群里打卡,还要应付各种名目的活动和收费。
而那个号称“沟通桥梁”的家委会,更是让许多家长头疼。
这不,9月1日,广州某小学一年级的家长群里,就打响了一场家长和家委会的“战争”。
当时,班里一位家委会成员,突然在群里发消息,要求每位家长预交300元班费。
通知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很强势了,不是商量,而是“指令性”的通知。
但家长们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事,群里很快就被“收到”刷屏。
这时,廖一帆爸爸(网名Marco)却站了出来,连发质疑。
家委会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经过全体家长投票?凭什么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大家交钱?
廖一帆爸爸表示,自己从未收到过家委会选举通知,这个组织的合法性存疑。
而且即便要收费,也应该征求家长意见,而不是直接下达指令。
面对廖爸爸的质疑,群里马上就有家长站出来打圆场。
有人搬出“为了孩子”的大旗,试图让廖爸爸妥协。
有人强调家委会的付出,说开学初给孩子们搬书的,都是家委会成员。
看着这些劝解,廖爸爸却不为所动,只强调一点:规则和程序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他还犀利指出:现在在谈家长的权利,不要道德绑架!
眼看群里的交锋越来越激烈,另一个家长坐不住了,赶忙出来调解。
在他眼里,家委会只是一群热心家长。至于班费,也基本都用在集体支出上。
比如他另一个孩子班里的“空调费”,就是用班费交的。
廖爸爸看到“空调费”三个字,立马察觉到了不对劲。
要知道,天河区教育局是明令禁止学校违规收取空调费的。
如果学校收取了空调费,那这笔费用如何入账?
如果不入账,那这笔钱谁收了?是学校,还是家委会私吞?
廖爸爸的几个质问接连砸下来,群里顿时炸开了锅。
提到“空调费”的那个家长赶忙解释,家长只是同意开空调,对合不合规并不知情。
此时,又有其他家长出来提醒廖爸爸注意言辞。
但廖爸爸并没有退缩,而是亲自打了计财科的电话查询。
确认了学校向学生收取空调费违规后,话题再次被拉回了家委会和班费上。
廖爸爸强调,自己不是不支持学校工作,只是有几点必须明确:
班主任选家委必须先告知家长,而不是自己私自指定。
家委会可以收取班费,但必须先向家长征询意见,公开支出,而不是上来就通知。
廖爸爸的每一次发言都有理有据,那些试图和稀泥的人再也无话可说。
最终,家委会负责人不得不出面道歉,承认自己没经验,措辞不周。
紧接着,所有的家委会成员都开始请辞。
他们表示,一开始加入家委会,是因为孩子终于上小学了,他们心里高兴就想做点什么。
大家确实不专业,因为各自都有工作,加入家委会也是为爱发电。
现在既然争议这么大,他们还是不担这个责任了,留给更有能力的人。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廖爸爸随后向教育局提交了正式举报,不仅涉及家委会的问题,还包括班主任的失职。
他认为是班主任私自指定家委会成员,才导致了后来的混乱场面。
而且,在群内家长交锋期间,班主任并未站出来主持大局。
也没有同意他的加好友请求,态度傲慢。
除此之外,廖爸爸还提到,班主任疑似区别对待未穿校服的小孩。
自己的孩子,和班里另外一个孩子因没穿校服被孤立,连开学合照都没让参加。
听到廖爸爸要举报,班主任终于露面,想要沟通。
但廖爸爸拒绝了班主任,坚持走法律程序维权。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网友们的观点泾渭分明。
支持廖爸爸的人认为,他是敢于挑战不合理现象的勇士,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家长的合法权益。
他们赞赏他的勇气和清晰的逻辑,认为正是因为太多人选择沉默,才助长了这些“潜规则”。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小。有人认为廖爸爸太过较真,破坏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他们觉得家委会确实做了很多事,不应该因为程序问题就全盘否定。
其实,这件事折射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家委会本应是连接家校的桥梁,代表家长监督学校,维护学生权益。
但在现实中,很多家委会却变了味。
有的成了学校的“传声筒”,专门帮学校收各种名目的费用。
有的成了某些家长巴结老师的工具,通过组织送礼等活动来为自己的孩子谋取特殊照顾。
大多数家长明知不合理,却不敢发声。
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反对会让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公平对待。
当然,也不是所有家委会都是如此,他们也确实承担了不少工作。
例如组织活动、协调事务、传达信息等。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权责边界。
家委会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强制执行;可以代表家长,但必须经过民主程序。
廖爸爸的这次“硬刚”,虽然在形式上可能显得激烈。
但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家长:面对不合理的现象,我们有权利说不。
教育不应该成为家长和学校的角力场,家委会不应该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只有建立透明、民主、规范的运作机制,才能让家委会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只有家长敢于发声、善于维权,才能推动教育环境的改善。
这场因300元班费引发的风波,看似是个案,实则触及了千千万万家长的痛点。你是否也曾在家长群里遇到类似的困扰?面对不合理的要求,你会选择沉默还是发声?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