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45岁,2周前过量饮酒后,出现了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的症状,伴有后背酸痛,1周前自觉小便颜色加深,大便发黄,之后症状逐渐加重,并且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故来就诊。
医生查体,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精神欠佳,皮肤、巩膜黄染,左上腹存在压痛。血常规结果提示轻度贫血,肝肾功能检查提示总胆红素明显升高,腹部B超提示胰头占位,大小约3.5×3cm。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相应的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胰腺腺癌,于是建议患者入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并治疗,患者表示同意。
患者入院后继续完善相关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可见CEA、Ca199明显升高,胰腺核磁平扫结果提示胰头占位,大小约3.47×3.12cm,恶性可能大,胰头附近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穿刺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胰腺腺癌。
⚠️ 医生提醒: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饮酒、慢性胰腺感染、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较差。早期时,胰腺癌的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被误诊为胃病、胆囊炎等其他疾病。
因此,当身体出现持续腹痛、皮肤黄染、体重骤降等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以排查胰腺癌的可能性。
在众多恶性肿瘤中,胰腺癌因其极高的致死率和极低的早期诊断率,被医学界称为“癌中之王”。
据统计,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而即便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仅为6个月至1年左右。
01
胰腺癌为何发现即晚期?
01
胰腺的特殊位置
胰腺位于人体腹腔深处,横卧于胃后方、脊柱前方,与胆管、十二指肠、脾脏等重要器官相邻。
由于其位置隐蔽,早期肿瘤往往不会压迫周围神经或器官,因此难以引起明显症状。
02
症状不典型
胰腺癌早期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
极易被误认为是胃病、胆囊炎或压力过大,从而延误诊断。
03
癌细胞生长迅速、转移早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极高,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且容易侵犯周围血管(如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和淋巴结。
研究显示,胰腺癌从早期到晚期仅需6-12个月,很多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不到3个月就已发生肝转移、肺转移。
021
这5个“危险信号”
千万别忽视!
01
持续腹痛:夜间加重,止痛药无效
胰腺癌引起的腹痛,不是偶尔疼一下,而是持续的、越来越重的疼,大多在上腹部,像有东西顶着、绞着。
还会往腰背部放射,尤其是弯腰、躺下时,疼得更厉害,坐起来、前倾身体时,疼能稍微缓解。
一开始是隐隐的钝痛,后来会变成刺痛、绞痛,晚上疼得更明显,吃止痛药也不管用。
《中国胰腺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数据显示,约60%-70%的胰腺癌患者首发症状就是持续腹痛,其中80%的人会出现腰背部放射痛。很多人会误以为是“胃炎”“腰肌劳损”,耽误了检查。
02
黄疸:皮肤眼睛发黄,尿液如浓茶
黄疸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发黄(巩膜黄染)、皮肤发黄,像橘子皮、柠檬色,连手心、脚心也会变黄。
还会伴有尿色加深,像浓茶、酱油色,大便颜色变浅,像陶土、灰白色。黄疸越重,说明肿瘤压迫胆管越严重,病情也越晚。
《临床肿瘤学杂志》提到,约60%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黄疸,其中80%是因为胰腺头部肿瘤压迫胆管导致的,出现黄疸时,肿瘤往往已经侵犯周围器官,属于中晚期。
很多人会把黄疸当成“肝炎”“胆囊炎”,去肝病科、消化科查,结果没找到原因。其实只要做个腹部超声,看看胆管有没有扩张、胰腺有没有肿瘤,就能初步判断,别再耽误时间。
03
体重骤降:1个月瘦10斤,肌肉萎缩明显
胰腺癌引起的体重下降,是“不明原因”的骤降,没刻意减肥、没少吃,体重却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患者会感到乏力、虚弱,肌肉萎缩明显,衣服变得宽松。
比如1个月掉10斤以上,2-3个月掉20斤,还会伴有浑身乏力、没胃口、吃不下饭,哪怕是平时爱吃的东西,也没兴趣,吃一点就觉得饱胀。
《胰腺癌诊疗规范》数据显示,约90%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体重骤降,其中70%的人在确诊前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这是胰腺癌区别于其他癌症的重要信号。
04
血糖异常:突然得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加重
胰腺癌引起的血糖异常,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前血糖正常,突然出现糖尿病,而且用降糖药、胰岛素效果不好,血糖波动很大;
二是以前有糖尿病,血糖突然变得难以控制,明明药量没减,血糖却反复升高,甚至出现低血糖。
血糖异常的原因是胰腺功能受损。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帮助身体降低血糖,肿瘤破坏胰岛后,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就会升高,引发“胰腺癌相关糖尿病”。
有时候肿瘤还会刺激胰岛,让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学杂志》研究发现,约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前1-2年,会出现血糖异常,其中20%是新发糖尿病,而且这类糖尿病用常规降糖方法效果差,血糖很难稳定。
05
消化系统紊乱:腹胀、腹泻、脂肪泻
胰腺癌引起的消化系统紊乱,主要表现为没胃口、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尤其是吃了油腻食物后,腹泻更严重,大便油腻、发亮,像油花一样浮在水面(脂肪泻),还会伴有口臭、消化不良。
消化系统紊乱的原因是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胰腺能分泌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帮助消化脂肪、蛋白质,肿瘤破坏胰腺后,这些酶分泌减少,吃的脂肪无法消化,就会出现脂肪泻、腹胀、恶心。
《消化病学杂志》提到,约50%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紊乱,其中40%的人会出现脂肪泻,这种腹泻用止泻药没用,只有改善胰腺功能或控制肿瘤,才能缓解。
03
胰腺癌筛查
别做普通体检,选对这2种检查
普通体检中的腹部超声,很难发现早期胰腺肿瘤(容易被胃肠气体遮挡),想要有效筛查胰腺癌,建议做以下2种检查:
01
腹部增强CT
是筛查胰腺癌的“首选方法”,能清晰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肿瘤、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血管,哪怕是1厘米左右的早期肿瘤,也能大概率发现。
02
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
CA19-9是胰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参考值是0-37U/ml。
如果CA19-9超过正常值,尤其是超过100U/ml,需要警惕胰腺癌。
但要注意,约5%的人天生不分泌CA19-9,这类人即使患胰腺癌,CA19-9也可能正常,所以需要结合增强CT一起看。
04
这4类人是胰腺癌“高危人群”
哪怕没症状也要筛查
胰腺癌不是“随机发病”,以下4类人风险比普通人高5-10倍,哪怕没有上述症状,也建议筛查:
01
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中有胰腺癌患者,自己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8倍。
如果家族中有2个以上胰腺癌患者,建议40岁后每年做腹部增强CT。
02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突发糖尿病)
突发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信号,而长期糖尿病患者(超过5年),胰腺长期受高血糖刺激,也会增加癌变风险。
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腹部超声,每年查一次增强CT。
03
慢性胰腺炎患者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炎症长期刺激胰腺,会导致胰腺组织增生、癌变。
这类患者建议每3-6个月查一次腹部增强CT和肿瘤标志物CA19-9。
04
长期吸烟、喝酒、吃高脂食物的人
吸烟会让胰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喝酒会引发胰腺炎症,高脂饮食会增加胰腺负担。
这三类习惯叠加,患胰腺癌的风险会飙升,建议50岁后每年做一次筛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