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绿色样板
福建厦门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基础,实施环境准入集成改革,有效解决企业准入难、审批时间长、项目落地慢等问题。截至目前,已有超2900个项目受益,为企业累计节约审批时限8.7万个工作日,节省论证费用超亿元。
一、创新分区管控体系,构建精细化保护格局
厦门生态治理样本——筼筜湖
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主动晾晒环境准入条件,为企业解决项目准入要求不透明、不具体等问题。一是深入实施多规合一。将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整体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各类规划,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空间共管、业务共商协同机制,有效疏通“规划打架、互为前置”等影响企业项目落地的堵点。二是精准实施准入清单。将全域划分为134个环境管控单元,根据每个管控单元的资源禀赋和生态要求,发布差异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此基础上出台管控单元管理清单,进一步细化实施“一单元一策略”,指导企业照单准入。三是细化行业准入要求。印发实施准入清单实施细则,明确123个重点发展行业、177个一般行业、64个其他行业的准入导引,科学指引企业进驻主导行业匹配的管控单元。
二、创新智慧应用平台,提升数字化管理效能
厦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
建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发挥数据资源优势,构建助企惠企审批服务新范式。一是管控图层智能叠加。将国土空间、产业布局、市政设施、生态环境等239个要素图层和107713条生态环境准入条件整体融入厦门市全域空间,一张图实现跨图层分析、多要素识别、全行业匹配,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智慧内核。二是智研速判引导落地。开发应用准入研判等功能,企业可自主开展准入研判和选址导引,输入行业代码和选址坐标自动形成准入意见,2025年以来已指导超过500个项目优化布局或调整工艺。三是数据共享智慧赋能。运用大语言模型,提供AI智能问答、研判、审批、监管等服务,推动建设项目从环境准入、审批落地到排污监管的全链条智慧化,实现10秒内回复企业咨询、5分钟内为企业生成生态环境准入意见,并可生成环评批复辅助审批。建立超期预警机制并关联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进一步减少现场执法频次,做到无事不扰。
三、创新环境准入机制,形成协同化改革合力
厦门市环境准入集成改革审批流程图
深入推进环境准入各项制度集成改革,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助力企业提升效益。一是环评审批“一诺千金”。扩大告知承诺制适用范围,目前已涵盖全市66类报告表。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作出承诺后即来即办,批复立等可取。单个项目平均可为企业节约3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加速省市重点项目落地。二是区域评估“一本共享”。出台市级区域综合评估(环境影响)地方标准,翔安南部新城等11个片区开展区域综合评估(环境影响),覆盖国土面积超80平方公里,统一评估、成果共享,相应减少项目环评审批,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变企业单体评价为片区整体评价。三是排污许可“一证统管”。系统集成排污权交易等5项制度融合改革,横向打通环评与入河、入海排污口3项审批业务,纵向打通环评、排污权、排污许可3个事项,通过排污许可证承载环境管理要求。单个项目全流程可为企业节省70个工作日以上,节约费用最高达80万元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