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律师事务所科普为什么离婚案件都变成了经济纠纷?
“都变成了”经济纠纷可能有些绝对,但绝大多数离婚案件的核心争议和审理难点,确实集中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费、债务承担等经济问题上。
一、感情无法被“判决”
感情破裂是标准,而非分割内容。中国法律规定的离婚核心标准是“感情确已破裂”。法院的职责是判断这个标准是否成立,并据此准予或不准予离婚。但感情本身是抽象、主观的,无法被量化、分割或执行。
法律的抓手是财产和子女,法院能做的、必须做的,就是处理离婚带来的具体、可量化的后续问题,即共同财产如何分割?子女由谁直接抚养?抚养费如何支付?共同债务如何清偿? 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经济或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因此,庭审的焦点自然就落在了这些“实”的问题上,而感情成了背景和起因。
二、共同财产的复杂化
财产形式多样化,过去的家庭财产可能主要是存款、家具和房产。现在的家庭财产则复杂得多,如房产:房产可能涉及婚前购买、婚后还贷、父母出资、学区房、多套房产等复杂情况;公司股权/企业投资:一方或双方是创业者或股东,股权如何估值和分割成为巨大难题;虚拟财产:自媒体账号、游戏账号、数字货币等;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期权等。
财产隐匿和转移更容易,在大额资产和复杂金融工具面前,一方隐匿或转移财产的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方便,这使得调查取证、财产申报和审计成为离婚诉讼中的重头戏,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纠纷的色彩。
三、从情感补偿到经济补偿
经济保障是未来生活的基石,对于许多当事人来说,结束婚姻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因此,争取更多的财产份额和抚养费,直接关系到自己和孩子未来的生存质量。此时的诉求已经从“讨一个感情公道”转变为“争一份生活保障”。
四、法官的职责与效率
法官的角色是裁判员,不是心理咨询师。法官的职责是依据法律和证据解决争议,而不是调和感情或评判道德。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厘清财产线索、计算分割比例、确定抚养权归属。
所以,并不是离婚案件“变成了”经济纠纷,而是离婚这一行为,解除了法律上的身份关系,但必须同时解决因该关系解除而产生的经济关系和子女抚养关系。而后者恰恰是法律有能力、也必须处理的“硬核”问题。感情是离婚的 “起因” ,而经济纠纷是离婚必须面对的 “结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