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雪风 供图|小叶 编辑|马桶
小叶很忙,这是他成为新晋扛楼工的第一年。
一块红砖扛上二楼,挣两毛;一袋沙子扛上三楼,挣一块五……数不清的建材堆成小山,靠人力一层层送上去,每一份力气都明码标价,这就是扛楼工的日常。
抖音上,他赤裸上身,对镜头喊出一声“猛干”——“今天挣了XXX元”,然后转身投入灰尘弥漫的楼梯间。自从今年2月开始记录“扛楼”日常起,他短短半年就收获了70多万粉丝,单条视频获赞最高达248万。
流量涌来,名声裹挟着多方议论和自我约束的压力,但镜头外,这位“00后”扛楼工依然一次次弯腰、搬运、攀登,他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试图扛起属于自己的命运。
下午六点,天色渐暗。长沙县一栋毛坯复式楼里,小叶和几名同伴开始了当天的工作:2400块红砖,每块重约2.5公斤;80包沙,每包25公斤,还有数不清的水泥和其他建材,需要从二楼搬到五楼楼顶。
小叶一边和工友说笑,手里的动作却从未减慢。他将红砖依次垒好,拿粗绳缚紧,砖块之间垫上软垫。随后他斜身蹲下,深吸一口气,顿时爆发出与清瘦身形不符的力量,一把将四十五块砖扛上肩。
五十二级狭窄的台阶被小叶依次踩稳,他努力调控呼吸节奏,空气中粉尘弥漫。垒起的砖块因为重量,两端压弯下来,这让每一次在楼梯转角平台转身,都有点艰难。
当抵达楼顶时,他解脱似地卸下砖块,长长吸入一口凉爽的空气,随着呼吸渐缓,他转身开始下一趟搬运。
夜色渐浓,毛坯房内没有任何照明设施。小叶让大家点亮手机,沿着楼梯间布置。楼道大门也被推开,感应灯吝啬的光线传来,每隔一分钟,灯光熄灭,就有人喊上一嗓子,或跺一下脚——声音就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
“人生看似有很多选择,其实并没有。”坐在楼顶,小叶望着远处渐次亮起的灯火说道。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资源……他觉得扛楼是能力范围内,自己最能赚钱的活法。
2024年9月,小叶即将步入大专实习期,浏览那些与金融专业相关的校招信息,他发现银行、证券、贷款公司开出的月薪资大多在1500到3000元之间。
凭什么读书十几年,最终只值月薪三千?这问题不断叩击着他,荒诞与愤怒的情绪在心中无声蔓延。
迷茫与失望之时,一则“扛楼日挣一千块”的视频映入他的演练。视频中一位日挣四位数、靠体力谋生的博主,提供了一个生存样本——不依赖文凭,仅凭汗水与体力,也能获得可观的回报,小叶心动了,决定跟上。
他开始给抖音上所有能找到的扛楼博主发私信,私信大多石沉大海,唯有一位武汉的博主回了消息。对方像是要试他的决心,只说:“今晚就过来。”
小叶问能否明天出发,对方冷冷回绝:“不行,明天就不用来了。”
小叶当晚就买下了站票,从长沙奔赴武汉——一个他完全陌生的“战场”。次日清晨,一夜未合眼的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派了一单活,总价三百多元。
这“三百多元”的“小活”,却让从未干过重体力活的小叶几乎虚脱。两小时后工作结束,他和一位工友拍照向老板汇报后,当天劳务费随即到账,看着显示余额的数字跳动,所有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小叶形容那是一种极致的“爽快”——源自于艰辛劳作与迅速回报间的强烈对比,也来自对活计收入的可预见性,更重要的是,比起压抑的办公室和望不到头的流水线,这种活能坚持下去。他要做的,不过是前往一个工地,干活,休息,再赶赴下一个,如此循环。
扛楼一段时间后,小叶将抖音账号的毕业院校改为“北京大学”,“我骗他们的,就是想让他们不要觉得读了很多书就厉害,除非是富二代,不然‘孔乙己的长衫’对你没用!”他戏谑地笑了笑,校园内或许能维持同一起跑线的假象,可步入社会,差距就立刻显现,还不如承认差距,主动“撕毁长衫”。
用汗水求生存,重新定义“学历”“价值”和“成功”的意义,小叶觉得并不羞耻:“挣钱很难的,我一天挣几百块,但能要半条命!”
小叶的户口本上只有两个人:自己和90岁的爷爷。
小叶的全名叫叶龙康,2004年出生在郴州的一个小县城。17岁那年母亲离开了这个家,一年后他的父亲也离世了。
因为家境,小叶从小就被亲戚看不起,在他过早建立的生存逻辑里,钱是解决多数问题的工具,也是换取尊严的砝码,他对此毫不避讳:“1块钱,客户能把差评改好评;10块钱,外卖小哥冒雨也给你送;100块,我能帮你把冰箱扛上楼。”
他不愿回到那个压抑、贫瘠的小县城,却也无法割舍对爷爷的牵挂。过年回家,爷孙俩常对着一大桌菜,相望无言。听爷爷念叨屋子有点漏水,他就在心里记下,今年要回去把房顶的瓦换一遍。
老人在电话中照例会问:“在外面怎么样?赚到钱没?”
他也照例回答“挺好的”,然后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决口不提“扛楼”的事。
“扛楼”将小叶的生活切割成两种状态:等待电话,奔赴现场。老板的指令随时会来,无论白天黑夜,他都必须从望城区的住处出发,在规定时间内赶到任何一个指定工地,这是行业的规矩,他称之为“执行力”——拒绝一次,就等于失去之后所有的机会,因为你“不靠谱”。
身体是小叶唯一的本钱,也是最先被消耗的。扛楼时他无暇顾及吃饭,频繁的劳作也让他的体重从最初的70公斤降到了现在的55公斤。
最危险的一次,是他扛着200斤的红砖上楼,脚下一滑摔倒在地,顿时整个人被砖头埋了进去。同伴们把小叶拉出来时,看到他后背一片血肉模糊。
“就是这,”他用手指了指,古铜色的背部布满脏污和细密的汗珠,但疤痕几乎消失无踪,那次危险过后,他先擦干血迹,休息了一会便继续工作。年轻就是资本,干十二个小时,睡一觉就能继续,扛楼也没什么“门道”,与重力对抗的方式仅有一种:蛮力。
尽管收入和汗水成正比,但身体的疲惫最终转化为精神的倦怠。“自从开始扛水泥沙子之后,我最讨厌的职业就是这个!”他坦言,大学时自己喜欢的健身和乒乓球,到如今都成了遥远的记忆。休息时他只想睡觉,或者玩会手游,曾经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爱好,正被水泥与沙石一点点磨掉。
但小叶还是感激那段在武汉的日子。他跟着那位曾回复私信的武汉博主,干最苦最累的活。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伴接到了大单:七天内处理掉400方土。土堆有两米多高,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他为此创下了一天行走七万多步、连续工作二十个小时的记录,累到虚脱之后,他拿到了一万多元工资。
然而,他和那位博主的关系还是破裂了。2025年初的一天,小叶连夜驱车从老家赶回武汉,因为太过疲惫,他错过了早上6点的上工安排电话,而是昏睡到了9点,当他匆忙赶到工地时,那位博主当着众人的面,只冷冷地说了一个字:“滚!”
“我后槽牙都咬碎了,滚就滚。”小叶说道,虽然这位博主带他入行,却也压榨他,扛楼时他用爬楼机,小叶就生扛,处理土方的活也是他介绍的。
后来小叶看到那位博主发布了一个教人如何干活的视频,他认为那些话仿佛是说给自己听的,这让他感觉那段关系里除了压榨,或许还有些说不清的东西。
但这次决裂,还是让小叶下定决心单干。他用攒下的钱付了车子的首付,开车到长沙,叫来最铁的发小和同学,组建了自己的扛楼小队。
来到长沙后,小叶和同伴们面临一个问题:怎么接活?
或许是遵循了金融行业的习惯,小叶开始自己跑业务,穿梭在长沙的大街小巷,走入各大建材市场或沙石场,一天发200多张名片。“长沙几个区都跑遍了,只希望老板们快来找我,”他苦笑着,发名片的效果并不好,他很快想到了互联网和抖音。
今年2月10日,小叶的第一个视频《大学毕业挑战加入搬运这个行业》上线,视频由同伴拍摄、自己剪辑。镜头里的他还没有如今“猛干”这样的标志性口号,视频中记录的,只是一位腼腆大男孩,以艰辛为底色的工作碎片。
小叶说,最初发视频的目的很纯粹,自己才入行,年纪小,也不够结实,接活时老板们总会质疑:“你行吗?”
“这时我就把视频拿出来给他们看,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解释。”小叶迫切想证明自己,我能扛。
但他绝没想到,这种记录形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流量,短短半年他的粉丝就突破了70万,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业务量翻一番,夏季是装修高峰期,一个月大大小小的单子加起来有一百多单;甚至有装修公司的老板,为了亲眼看看这个“网红”,特意指定他来搬运材料。
抖音账号背景是迪迦奥特曼,代表“希望”和“光”
“都是运气加持,”小叶笑了笑,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火。
每次发布视频,评论区都会涌入大量关注,有人建议小叶在工作时要戴好护腰,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真能扛两百斤沙子,也有人羡慕那年轻紧致的肌肉线条,而更多则是在问:还要人吗?
这个问题在小叶火了的日子里,充斥着评论区和私信,选择这行或许是出于无奈,但随着影响力加深,现在他能对一些事情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拒绝。
“私信里很多人的家境比我还复杂,我想让他们来,但又不希望他们受罪,没必要!”
小叶认同大家对他故事的解读:一个“00后不怕吃苦”的励志样本,但也为这种“励志”划定了边界,他希望传播的是一种“不怕输,跌倒了再来”的精神,而不是为“扛楼”这份工作摇旗呐喊。
声名鹊起的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最直接的议论首先来自同行。在一个搬运工的微信群里,充斥着对他的负面评价,比如指责他报价过低,扰乱市场。
小叶感到无奈,他详细解释了行业的计价标准,坚称自己的报价完全遵循市场行情:红砖一毛钱一块一层,沙子五毛钱一袋一层,水泥一块五一袋一层。
“这个市场蛋糕就这么大,我又是新入行的,”他说道,“多一个人就要多分出来一份。”因此这种指责来源于焦虑和嫉妒,小叶觉得自己越被攻击,就越说明和互联网、视频结合的路子走对了。
小叶反感追星,但成为网红后心态有了变化,他觉得自己激励了很多人,所以展示的形象要更加正面,“比如不能说脏话”,这是不太舒服的约束。
他拒绝了MCN公司的签约请求,也不愿与为了蹭流量的网红合作,特别是女性网红,因为“扛楼跟女孩子没关系”。
小叶养的布偶猫,名字叫“奶豆”
“摆拍”“博同情”的质疑也从未停止。小叶并不将自己视为被流量剥削的受害者,虽然这确实是一场交易,也必定会有猎奇心态的关注者,但他很清楚,扛楼只是实现人生跨越的跳板,因此面对镜头他要展现最好的一面,决不说累,或者让别人看到被红砖压垮的样子。
“我觉得不是在演,而是给自己激励,因为太累了,”他摇摇头,“其实无所谓,他们说我演就演吧。”末了他又补充道:“我每个月能挣一万多,要是这让一些人心里不舒服,我又何必理会呢?”
小叶的“猛干”,有一条非常清晰的终点线:攒够五十到六十万,作为创业基金。
他厌倦了与建材和疲惫打交道的日子,也认识到自己可能“火不过”三年,在完成基本积累后,要尽快转到别的赛道。
“比如搞账号孵化公司,要么做信息中介,不过未来趋势可能又变成AI了。”他不停说着互联网词汇,鬓角的汗珠流淌,把信息技术和实体店相结合来运营也是他的规划,但具体做什么还无法确定。
小叶喜欢长沙的烟火气,也觉得长沙人也比较“真性情”。他想在这里安家落户,那一栋栋扛过楼的小区,或许就潜藏着未来的新家,接着就把爷爷接过来一起生活。
当目标达成后,小叶决定彻底离开这个行业,那些积累的客户和资源也将转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小叶爱扛楼”这个账号或许会改名,但扛楼的视频会保存下来,作为人生的一段“存档”,他希望当有一天自己结婚生子了,可以给孩子看,然后骄傲的说:“看你老爸之前奋斗的时候——还以为你老爸不能吃苦是吧?”
作者——雪风
寻找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湘味美食大礼包来啦!
全是文和友家的王炸爆款:
爆摇龙虾尾:
一口一个,懒人福音爽到爆!
爆汁豆卷:
咬开直接爆浆,香哭同事……
素牛板筋:
香辣脆爽,大包装吃过瘾!
还有更多隐藏宝藏小吃,
等你来解锁!
在家吃遍地道湘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