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份9.9元的骑手套餐,多加勺菜!”“师傅,快剪+洗头安排上,半小时后还要跑单!”清晨的灵石路上,快递员踩着晨光换电;午间的沿街商铺里,外卖骑手捧着热饭补充能量;午后的理发店里,风尘仆仆的“小哥”对着镜子整理新发型……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都源于今年3月大宁路街道灵石活力综合网格亮相的“解忧小铺”。
半年时光,这个由大宁路街道灵石活力综合网格打造、由沿街商铺+党群服务点位+楼宇园区组成的“解忧小铺”,不仅成了新就业群体歇脚喘气的“暖心港湾”,沿街商户抱团取暖的“成长伙伴”,更用“精准服务”解开了街区治理的“千千结”,交出了一份党建引领基层共治的鲜活答卷。
一解新就业群体“生活烦恼”,打造“5分钟小哥生活圈”
“跑了一上午,喉咙干得冒烟,就想找口冰水解解渴!”
今年盛夏,快递员王师傅在街区一家“解忧小铺”就餐时的一句念叨,很快有了回应——几天后,中通、顺丰等配送站点门口,多了几台爱心企业和党组织捐赠的爱心冰柜设备,里面矿泉水、盐汽水、雪糕塞得满满当当,成了街头最清凉的“补给站”。
这份“即时解忧”的贴心,
藏在“解忧小铺”打造的
“5分钟小哥生活圈”里。
在灵石路沿线500米范围内,沿街商铺、新心驿站、楼宇园区拧成一股绳,织就了一张覆盖“医食驻行”的服务网:辖区内的快递员、外卖员1分钟能在换电服务站完成电池更换;9.9元就能在黄山菜饭店吃上“素鸡+狮子头+卤蛋+菜饭”的足量套餐;陌上花开理发店9.9元的快剪还包含洗头服务;乐牙口腔“暖新药箱”的碘伏、创可贴可随时免费取用。
服务暖了心,
“小哥”也成了街区的“自家人”。
不少快递员、外卖员主动加入街道“宁安联盟”,从“被照顾者”变成了“守护者”。前阵子台风过境,狂风暴雨中,美团沪宁站点的骑手自发组成“搬运队”,骑着电动车转运施工人员、配送热餐。“以前觉得自己是‘外来客’,现在这里就是我们的家!”骑手小段擦着脸上的雨水,笑得格外真诚。
二解周边商铺“经营难题”,善意换来双向奔赴
“‘小哥’挣辛苦钱,咱能帮就帮一把。”
“解忧小铺”的温暖,从来不只是单向付出。在黄山菜饭店,老板娘裴琳琳推出“暖新套餐”,将原价10元到15元的套餐,以9.9元、12元的价格提供给“小哥”,每份让利2—3元,还特意把供应时间定在13:30—14:30。
这份善意,
悄悄换来了“双向奔赴”。
套餐上线半年,不仅“小哥们”口口相传“味道好、管饱、性价比高”,不少居民听说后也特意来打卡,店里客流比以前明显增多了。
“我们给‘小哥’实惠,‘小哥’给我们带人气,这账算得值!”裴琳琳前不久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想跟着党组织,为大家多做点事”。
陌上花开理发店的店长陈东海,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温暖。原价60元的理发,面向“小哥”只要9.9元,还额外加了洗头服务。
“‘小哥’说光剪不行,跑单得形象好点,那咱就好事做到底!”
店长坦言,这个价格几乎不赚钱,但他的师傅——全国劳模殷仁俊常教他“要回馈社区”。他还为附近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孤寡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如今,每周都有十几个“小哥”来剪发,“价格便宜、手艺好”的口碑越传越广,店铺的社区认可度也水涨船高。
“看着大家满意的样子,比赚多少钱都开心!”陈东海眼里满是笑意。
久月东北麻辣烫店老板孙乐满的店铺,还有个特殊身份——“解忧小铺”的“街情气象站”,店里墙上贴着街区党支部书记的联心卡、党群活动通知,桌上放着意见征集本。每天打烊后,孙乐满都会仔细翻看本子,把商户、“小哥”提的诉求一条条记下来,当天转给街区书记。
“就像给街区装了个‘听诊器’,大家有啥心事、难事,都能有人听、有人管。”
此前多家商铺反映“电瓶车充电难”,诉求通过“气象站”上报后,街道很快就在沿线分批安装了40余个充电插口,彻底解决商户的“充电焦虑”。
三解社区治理“跨界难题”,凝聚合力打破“单打独斗”
“我们无法做到24小时都在街面上,‘解忧小铺’能够充分发挥商铺的在地优势,让党组织的服务联系贯通至最后一米,让‘街面上’的需求能够第一时间被看到,声音能够第一时间被听见。在问题的解决中,街区共同体意识也愈发强烈。”街区书记师昭慧的这番话,正是“解忧小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核心逻辑。
灵石活力街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商铺290家,过去,街区治理常因“各干各的像盘散沙”陷入困境,如今在“解忧小铺”串联下,商户、居民、职能部门拧成一股绳,面对“街面上、流动中”的覆盖薄弱点,抱团应对“跨区域、跨部门、跨群体”的“三跨”问题。
以灵石路餐饮业为例,因集聚了大量餐饮业,经年累月的油污排放造成管道堵塞,引发商户、居民家中返水,物业虽定期疏通但效果不佳。师昭慧约请了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联动市场、管理办、城管、城运实地走访,并通过多次专题会议邀请居民区、物业、商铺、油脂收运第三方代表共商共议,最终确定由物业出资邀请专业机构定期疏通,网格和油脂第三方建立季度预警机制,对排污异常的商户,由职能部门上门指导整改,从源头上化解了此类问题。
这背后,其实是“解忧小铺”搭建的高效响应机制:诉求收集后,按难易程度通过街委会、网格工作例会等渠道讨论,简单问题当场协调,复杂问题合力攻坚,让街区不再“单打独斗”。
如今,“解忧小铺”的“网格合伙人”逐步壮大。隔壁餐馆噪音扰民,商户与物业及时调解;小店客流不足,街区牵头办“便民市集”;台风天需安置施工人员,党支部书记在网格群里一吆喝,安置点、热餐、转运车辆迅速到位……这些场景,正是街区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也让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走向“众人拾柴”。
“‘解忧小铺’最大的价值,是让党组织的服务走到大家身边,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街区的一分子。”师昭慧表示,未来,“解忧小铺”将把商铺和商铺链接起来,把街区和其他区域链接起来,把街区治理和网格治理链接起来,让治理要素在互补互促中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推动完整的城市基层党建底图生长出善治之花。
近期,在大宁路街道工作的新媒体人“小鸣同学”也来探店了,一起来看看↓↓↓
记者:彭旭卉
编辑:陈攻
美编:王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