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江苏再次以6.7万亿元的GDP稳坐“榜眼”,与广东的差距微乎其微,却遥遥领先第三名。“苏大强”不仅经济能打,连一场业余足球联赛——“苏超”,都能火出圈,带动全省景区预订量飙涨305%,这就是江苏的“现象级体质”。
而就在不久前的4月,北京举办的那场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更是悄然上演了一场“江苏秀”,其中二十多款亮相机器人,含“苏”量惊人。
人形机器人,早已不是谈论科幻,它正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数字劳动力的核心载体,更是全球科技竞速的制高点。而江苏,这个制造底色极浓的经济大省,正在这场机器革命中强势卡位,背后更有一整套金融赋能实体的“江苏模式”科技金融在撑腰。
硬核制造,江苏机器人出来了
江苏的底气,首先来自制造业的全链条底蕴。从材料、零部件到整机、集成应用,这里形成了一条完整机器人产业链。截至2025年2月,江苏智能机器人企业已突破5万家,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应用场景数量全部跻身全国第一阵营。
关键领域的突破更加引人注目:谐波减速器国内龙头绿的谐波,产品寿命达1.2万小时,成本比进口低30%–50%,已获特斯拉、Figure AI双重认证,打进Optimus供应链;在机器人“关节—灵巧手”领域,江苏雷利实现突破,推出22自由度灵巧手,持续在该领域加大研发费用;恒立液压,将工业丝杠打造成第二条增长曲线,已小批量出货,预计今年收入近亿。
江苏不是简单“造机器人”,而是在核心部件上打破海外垄断,不同城市在机器人产业布局上呈现出差异化定位,一步步拆解“卡脖子”环节。常州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在机器视觉、智能医疗等方面形成技术优势;无锡则关联了优必选等企业,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进行布局;苏州则通过乐聚机器人“夸父”等项目,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方向发力。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浇灌?
江苏不仅会制造,更会“金融赋能”,而且赋得巧、赋得准。
- l产投基金:敢下重注、会撬杠杆
南京专项母基金直投3000万,撬动国家制造业大基金跟投1个亿,帮助企业完成1.3亿元融资——这才是“四两拨千斤”。苏州吴中区更设立百亿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全力构建具身智能生态圈。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企业从技术到市场,每一步都不差钱。
- l政策先行区:给方向、给场景、给信心
无锡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2027年产业规模破300亿、打造300个典型场景。政策不玩虚的,就是瞄准应用场景和产业集群去打。金融机构也配合推出专项信贷、供应链金融产品,灵活响应企业从研发到扩产的综合需求。
- l拥抱资本市场:放大行业声量、助力企业跃迁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板块指数上涨28.66%,跑赢AI、新能源等多个热门赛道。江苏多家机器人企业凭借技术实力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巨额融资,推进技术迭代和商业落地。
不只造得出,更要用得起
江苏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等多个场景扎下根:人形机器人逐渐介入高危、精密工序,成为智慧工厂的“新工人”;手术辅助、康复护理,机器人正在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陪伴、照护、健康监测,机器人提为年迈长者提供有温度的科技关怀。
江苏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逐渐形成了“制造底蕴 + 核心部件控盘 + 金融精准赋能 + 场景开放赋能”的经济发展形态,是政府引导、金融助力和企业创新三方共筑的生态,未来有望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系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稳定币与RWA专题|研究观察-
-稳定币与RWA专题|活动回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