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市场最近热闹非凡,备案数量同比大增82%,量化策略产品占比更是节节攀升。这让我想起上周在陆家嘴喝咖啡时,隔壁桌几个私募经理眉飞色舞地讨论着他们的新量化模型。而我,只是默默打开手机,看着那些熟悉的橙色柱状图。
一、私募备案火爆背后的玄机
看着这张图,我不禁莞尔。82%的增长,多么漂亮的数字。但你知道吗?这些备案的私募产品中,有45%都是量化策略。为什么?因为机构比谁都清楚,在这个市场里,靠感觉和消息已经行不通了。
记得2007年那会儿,我还在用传统技术指标炒股。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同样的K线形态,在不同的股票上竟然会走出完全相反的走势。那一刻我才明白:市场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图形,而是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手。
二、中国平安的"意外"上涨
就拿中国平安来说,6月份突然启动时,多少人惊呼"意外"?但如果你能看到机构库存数据,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
看到这些橙色柱体了吗?这就是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真实写照。在股价看似平淡无奇的那段时间里,机构们早就开始悄悄布局了。他们就像一群老练的猎人,耐心等待着最佳时机。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三、利好利空都是障眼法
很多人总喜欢纠结于消息面的利好利空。但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在机构眼里,这些消息不过是他们用来影响散户情绪的工具罢了。
好消息出现股价未必涨,坏消息出现股价未必跌。为什么?因为决定股价走势的不是消息本身,而是机构想利用这个消息达到什么目的。他们可能用好消息吸引散户接盘,也可能用坏消息吓出散户的筹码。
四、量化数据才是照妖镜
看看这几张图,是不是觉得很眼熟?股价下跌时机构反而更活跃,这种反常现象在传统分析里根本解释不通。但通过量化数据,我们就能一眼看穿机构的真实意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散户最缺的不是消息,而是甄别消息真伪的能力。我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量化工具提供的数据指标:
- 关注资金活跃度而非单纯的价格涨跌
- 学会识别机构的"反常行为"
- 建立自己的量化观察体系
- 不要被短期波动迷惑
市场永远是对的,当我们觉得市场"不合理"时,往往是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而量化数据恰恰能帮我们补上这块短板。
现在再看开篇提到的私募备案数据,你是不是有了新的理解?为什么量化策略这么受欢迎?因为聪明的资金都知道:在这个市场里,靠感觉和运气已经行不通了。
那些百亿私募们疯狂备案量化产品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比谁都清楚:未来的投资战场一定是数据的战场、算法的战场。
投资这条路我走了很多年,最大的感悟就是:与其猜测市场的走向,不如学会观察市场的真相。而量化数据就是帮助我们看清真相的最佳工具。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