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许多地方,为老服务项目不断丰富,老人们不愁吃不愁穿,却常常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有的长期一个人生活,孤独感越来越深,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终老之痛,莫过于被遗忘。如何提升基层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本期基层圆桌会,我们一起聊聊。
“最大的绝症是无人陪伴”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面临社会角色转变、价值感缺失、孤独感增加的诸多问题。在家庭因素方面,因子女忙于工作或异地生活,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难以满足,由此而来的生活疏离感引发焦虑情绪,值得关注。
雪雁:对老年人来说,最大的“绝症”是生活中无人陪伴,特别是老伴离世、独自生活的老人,形单影只,很难自我排解凄凉与空虚。
笑看风云:老人的精神空虚源于对社会的疏离。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不断下降,一些老人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窄,和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木棉花开:许多老年人会直接面临家庭变故的各种意外,加上自身疾病增加,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南阳渔民:一些老人为了照顾孙子远离家乡,来到子女打拼的城市,他们脱离了自己原有的朋友圈,因为口音、生活习惯等问题,难以融入当地圈子,找不到朋友,感到孤单。
清泉:许多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生活,缺少与人交流的渠道,难以排解心中的孤独。
张藓笙:现代社会节奏快,行动缓慢的老年人就会有“格格不入”的感觉,更加需要社交氛围与心理疏导。
Hero:社区生活中,老人们待在百十平方的“自留地”里,相互之间不熟悉、没感情,孤独感和疏离感凸显。
心想事成:一些高龄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少,心里的孤独感更不容易排解。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现在,许多城市打造养老服务圈,能够基本满足老年人大部分生活需求,但精神层面的服务仍然存在不少短板,满足老年人精神互动、心理支撑类的社会活动偏少。老年人的感情生活被忽视了,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理解,需要心理支持。
kk1988:未来随着城市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增多,加强老人心理健康关怀越来越迫切。
卓:农村的独居老人尤其应当被关注。儿女在外打工,平时得到的亲情依靠较少,更加孤独。要为农村居家养老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保障。
秋风客: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经常因为孤独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低落、参与活动意愿低、食欲缺乏、睡眠障碍等。年纪越大、身体条件越差的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就越值得关注。
壹:我从2022年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工作。我发现很多老人过去也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能为家人撑起一片天,而现在的他们连基本的起居都需要家人或护理员协助,这种落差导致他们的自尊心严重受挫,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是家里的负担,每天像小孩一样给护理员“惹事”,吵吵闹闹的,但其实,他们只是想要觉得“被需要”,所以才会不停"生事”。
静静: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关心当下老年人的情绪状况,就是关心未来的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陷入孤独当中,在基层工作中,除了要关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也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
秦蒙:疏解越老越孤独,需要全社会都动起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物质上养老容易,心理上助老不易。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重点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不过,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基层在满足老年人精神互动、心理支撑方面仍面临一些堵点。
黎明:在物质生活方面,社区干部可以提供很多帮助,但在情感需求上往往只能尽力而为。每个人的诉求不同,需要专业社工给予心理援助。
武威市民勤县大滩镇社区养老公寓杜晓霞:现在基层养老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但是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老人们的确在精神层面要孤寂一些。尤其是家庭变故、身体疾病以及子女长时间未陪伴左右的老人,负面消极情绪更为突出,需要专业力量介入。
甜沫:现在养老机构人手还是比较紧缺,在老人精神层面,有专人去关注或者组织相关心理类型的活动很少。部分服务人员可能会在上门服务的时候,嘘寒问暖或者短暂的陪聊,但是缺乏专门的时间去陪伴和关注老人的精神世界。
让老人心里不再孤单
让老年人乐度晚年,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何确保年长者即使独居,也能获得足够的心理关怀与慰藉,是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必答题。如何通过邻里支持及社区建设,为老年居民构建一个更加温暖的生活环境?许多网友提出了建议。
丽枫:可多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保持耐心,给予心理关爱和情绪安抚。也可鼓励老人在安全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外出社交,或者组织社交活动,让老年人参与进来,尤其是组织一老一少的社交活动,减缓老人的孤独感。
H:志愿者定期入户走访,陪老人拉家常,建立深厚感情,让老人心里不孤单。
北天: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要加强老龄心理健康人才培养,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水平。
一些网友希望,社区能探索搭建更多服务于老年人的沟通、交往、活动平台。
阿甘:社区需打造能充分容纳老年活动的场所,不做表面功夫,实打实为方便老年人提供服务。
文熙:为老年人打造多样的公共社交场所,举办丰富的社区活动,小区内设立活动室,方便老年人休闲社交。
123:打造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开设兴趣课程。
青松:社区可以举办戏曲进社区、进村活动,汇集老人听戏聊天,结交新朋友。
Hero:推动老年大学阵地向小区延伸,设置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课程,方便他们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他们忙起来,体验重返“职场”之乐,消解孤独感和疏离感。举办小区文艺晚会、组织志愿服务、召开邻里座谈会,把大家从家里请出来,打破沟通“茧房”,为大家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拉家常,消解孤独感。
四叶草:社区设立老年活动日,组织参加集体活动,开设互动课堂,拓宽老年人社交面,使他们能够找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同时也方便老年人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培育新爱好、新技能。
江其鹏:邀请社区老人参加老年大学、艺术手工小组、文艺表演等活动。定期为社区的老人组织节日庆祝、生日聚会等,为在家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壹:为了不让老人们与时代脱轨,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康复娱乐游戏,通过智慧化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养老,让他们安度晚年。
润禾:很多老人喜欢小朋友,可以让社区对接小学和幼儿园,安排小学生参加敬老志愿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聊天,做手工送给老人,一方面增加老人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小朋友的敬老爱老意识。
昕灿:社区可以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降低老人在生活中的疏离感。一是建立“长者社交中心”。社区可以改造闲置空间,创建专为老人设计的休闲社交场所。配备老花镜、放大镜、舒适座椅和怀旧元素,让老人有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二是推行“代际学习项目”。组织青少年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视频通话等数字工具,同时邀请长者向年轻人传授传统手艺、生活智慧。三是建立“邻里守护圈”制度。以楼栋为单位,组建由邻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的关爱网络。每周固定拜访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鼓励老人之间结成“好友互助搭子”,互相提醒服药、一起参加活动。
发挥社会价值是人的重要精神追求,一些网友建议,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发挥余热,丰富日常生活。
云雀:要让老人感受到被需要,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哪怕是简单的指挥交通、监督卫生,也很有意义。
SUN:设置一些公益岗位,如交通疏导、秩序维护等,吸引有意愿的老年人参加。
隐形的翅膀:让老人成为社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发挥余热。只有被需要,才能生发成就感,避免孤独。
18:通过书记大走访、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关心老人,组织老年人开展兴趣活动,实现老有所乐,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充当“楼院长”,实现老有所为。
小花花:成立老年宣讲团或者居民议事会,让老年人在议事协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既“管了闲事”,又能满足老年人“被需要”的情感需求。
谈谈说
“心理享老 ” 和 “ 物质养老 ” 同样重要。 2024 中国老龄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中国老龄发展报告 2024——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蓝皮书显示,我国 23.76% 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受,其中 4.75% 的老年人 “ 经常感到孤独 ” 。应该认识到,老人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人的孤独感造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家庭、身体不便及社会融入度低等原因。关注老年群体性孤独,养老服务资源除了硬件投入,更应向老人内心深处多关照一些。相关部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共同合力,优化软件养老服务,通过入户探访、陪伴交流、组织活动,主动走进老人内心,让老人从孤独 中逐步走出来。( 半月谈评论员 白丽萍 )
你还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
你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线索
可通过邮箱投稿
bytjcyzh@163.com
我们等你来谈~
来源:半月谈
策划:徐宁 秦黛新
半月谈记者:白丽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