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查询一下,我们会发现,老美在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基地,那是真心多啊。
比如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阿联酋阿尔达夫拉空军基地、巴林贾法勒海军基地、沙特苏丹王子空军基地、约旦穆瓦法格萨尔提空军基地、科威特阿里夫詹基地、阿曼图姆莱特空军基地、伊拉克阿萨德空军基地。
算算,中东还有几个阿拉伯国家没有美军基地的?大概只剩下了叙利亚、也门、黎巴嫩和埃及了。
按照部分激进人士的说法,有美国军事基地的国家,都算不上主权国家。那么这些阿拉伯国家,在他们眼里,可都不算主权国家了。那么这次以色列袭击卡塔尔的首都多哈,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卡塔尔的防空力量,都需要美国的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阿拉伯国家普遍和西方关系更接近呢?从历史角度来看,其实阿拉伯国家的确和西方走得更近。
一战后,英法促成了阿拉伯各国独立建国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那绝对也是一大列强啊。他们从不起眼的阿拉伯半岛起家,不断对外开疆拓土,在公元9世纪中期,已经打下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盘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别看现在阿拉伯国家好像总是被以色列欺负,当年人家祖上可是在欧亚非大陆横着走的。什么犹太人、突厥人、库尔德人,那全都是他们的仆从,甚至连西班牙都被阿拉伯人统治了781年之久。
不过经历了蒙古西征,外加突厥人崛起以后,阿拉伯帝国就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从15世纪开始,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逐渐称霸了整个阿拉伯世界。
一直到一战结束,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了阿拉伯世界400多年时间。按照部分人的说法,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信仰相同,又在一起生活了400多年,就应该在同一个国家内部。
偏偏到了近代,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实力不断被削弱,英法逐渐开始渗透到中东。尤其是英国,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在中东找到了不少优良港口。比如说1820年,英国开始殖民巴林和阿联酋,1839年英国占据也门的亚丁港,1882年,英国入侵卡塔尔等。
由于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已经衰败,再加上这些港口地处偏远,所以奥斯曼土耳其和英国并未因此爆发大规模战争。
而且,英国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以及1877年的俄土战争中,都出兵保住了奥斯曼土耳其的江山。所以土耳其人对英国在中东的所作所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打也打不过,还得靠人家活。
到了一战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还是站在了英法的对立面。英法也利用这个机会,果断怂恿中东的阿拉伯贵族们,起兵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放到现在来看,这是纯纯的拱火递刀子行为啊。
1916年到1918年,麦加的谢里夫老侯赛因,带领本族人马起兵,开始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1918年10月,起义军攻占大马士革,结束了奥斯曼土耳其对阿拉伯世界的统治。与此同时,在阿拉伯半岛内志地区,也崛起了另外一个大家族,那就是沙特家族。后来老侯赛因所代表的哈希姆家族和沙特家族,成了瓜分阿拉伯世界的主要力量。
在英法的帮助下,阿拉伯各国陆续建国,不过也因此,当时阿拉伯各国基本都是英法的殖民地。老侯赛因的二儿子阿卜杜拉和三儿子费萨尔,分别是约旦和伊拉克的国王,但都受到英国的节制。老侯赛因本人和大儿子阿里,原本是阿拉伯半岛汉志地区的国王,但却被沙特家族给一锅端了。
叙利亚,则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法国还贴心地根据基督徒和伊教徒的区别,特地将黎巴嫩从叙利亚中划分出来。又在二战中为了稳住土耳其,将哈塔伊省割给了土耳其。
二战后,美苏协助阿拉伯各国摆脱殖民
沙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阿拉伯国家,都是靠着英法的帮助才摆脱土耳其人,在一战后独立建国的。
但是即便建国了,其实他们也基本都是英法的殖民地。毕竟人家帮你独立建国了,你们家都当国王了,不得让渡一些权益给这些列强?
沙特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他们原本在英国的资助下,在阿拉伯半岛开疆拓土,差点完成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但关键时刻,英国人觉得沙特如果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会严重损害他们在卡塔尔、巴林、阿联酋、也门、阿曼等地的权益。
而沙特当时也不敢得罪英国,所以双方在1927年签订了《吉达条约》。这份条约,确立了沙特摆脱英国殖民,获得独立主权,作为交换,沙特放弃统一阿拉伯半岛。也就是说,以上几个小国家,其实都是通过这份条约,才得以生存下来的。否则什么阿联酋、卡塔尔、巴林这些小国家,全都是沙特的一部分。
二战以后,英法这类老牌殖民列强,被打了个稀巴烂。美苏成了最新崛起的世界列强。那么他们当然要改变一下势力范围的划分,尤其是中东地区。毕竟这里遍布石油,岂能由这些退居二线的列强当家作主?
所以在美苏两大霸主,尤其是美国的支持下,一系列阿拉伯小国家,纷纷开始发动了独立运动,打算摆脱英法的殖民。
比如说叙利亚,就在1946年摆脱法国殖民,取得了独立。约旦也在1946年取得独立主权。伊拉克则在1958年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哈希姆王朝,建立共和国,从而取得了独立主权。科威特独立于1961年,卡塔尔、阿联酋和巴林独立于1971年。
由于独立过程中,美国没少帮忙,所以这些国家在获得独立主权以后,很快便和美国达成了一系列战略合作。也因此,这一时期,美元和石油牢牢绑定在了一起,成了国际硬通货。
现代,阿拉伯各国普遍和西方走得更近
苏联其实在中东也有过不少布局,但规模不够,力度也不够,最终导致他们在这里的影响力自然也不够。
1948年的时候,苏联扶持过以色列独立建国,在以色列的立国之战中,苏联提供了大量武器。但是以色列在1952年,最终还是放弃了苏联模式,选择了美国模式。
此后苏联又开始大力扶持埃及,不仅支持他们建设70多个工业项目,帮助他们发展钢铁、机械、电力、冶金、石化和造船等行业,而且还大力支持埃及的军事发展,用来对付以色列。
结果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一败涂地,苏联提供的战机,还没开战就被以色列提前给炸了。此后苏联要求埃及必须要出租一个地中海港口给苏联,否则就不会继续支持。最终导致双方在1970年以后也分道扬镳,埃及赶走了所有苏联专家,开始与以色列和解,并且与美国合作。
1970年后,放弃埃及的苏联,又转向投资了叙利亚。叙利亚这边可就兴奋了,这是一次国运昌盛的机会,所以老阿萨德果断抓住了机会,主动将塔尔图斯港献给了苏联。苏联自此在地中海总算有了一个军事基地。当然了,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土耳其挡着,苏联的铁路还不能通向此地。
1979年以后,伊朗和老美闹掰了,苏联原本以为有机会和伊朗深度接触一波。结果人家不仅不买美国的账,也不买苏联的账。人家要建设的是美苏之外的世界第三股力量。为啥?因为伊朗历史上也是被俄国欺负怕了的,你不记仇,那是你伟大,但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你一样伟大。
所以说,相对于美国在中东的布局,苏联在中东的确势单力薄了很多。再加上英法早年手把手帮助阿拉伯人独立建国,苏联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自然比不上美西方。
阿以矛盾,逐渐转变成了伊以矛盾
由于和西方走得很近,所以不少阿拉伯国家,其实已经放下了对以色列的芥蒂,承认了以色列在中东的存在。
比如说埃及、约旦、阿联酋、巴林等中东阿拉伯国家,其实都和以色列建交了。即便没有建交的,诸如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也因为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关系不错,所以也默认了以色列的存在。
所以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早就已经成了过去式。现在以色列真正的对手,其实就是伊朗。伊拉克民兵组织、黎南武装、也门胡塞武装、加沙哈马斯还有此前的叙利亚阿萨德集团,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伊朗的支持。
伊朗之所以如此讨厌以色列,倒不是他们和以色列有什么仇恨,主要是为了竖一杆大旗。他们觉得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已经无法扛起伊教复兴的大旗了,应该由什叶派为主的伊朗来扛大旗。
大旗不是你想扛就能扛的,你得干实事啊!过去阿拉伯国家搞不定的以色列,你是不是要想办法搞定?否则你怎么在伊教世界当扛把子?中东乱想的底层逻辑基本就是这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