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美国国旗又一次半垂,风中飘荡的不是尊严,而是血色讽刺。一个31岁的年轻人,两个孩子的父亲,特朗普“MAGA”运动的铁杆旗手查理·柯克,在犹他州大学的舞台上,还在分发红帽子,还在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突然,子弹从人群外划破空气,直中他的颈部。脖子一歪,鲜血喷涌,人群尖叫逃散,混乱一片。他的生命被当场掐断,像关掉一支麦克风一样干脆。
这不是意外,这是赤裸裸的谋杀。美国社会一次次在枪口下爆裂,连哀悼的姿势都成了流水线动作。特朗普怒了,他连发推文,悲怆地称柯克为“伟大的、传奇的朋友”,下令全国降半旗,以示纪念。可笑的是,仅仅一周前,美国刚刚为教堂里被枪杀的孩子们降过半旗。今天是柯克,明天是谁?国旗上下摆动得越来越频繁,倒像是一种荒诞的日常仪式。美国人会唱国歌,会默哀,会祈祷,但就是不会改变。
柯克的死震动共和党。特朗普的儿子泪目喊兄弟,商务部长说他功不可没,卫生部长称他是“言论自由斗士”,被子弹封口。民主党也赶紧谴责,奥巴马、拜登都说“祈祷”。可在共和党人看来,这不就是民主党长期营造的敌意土壤导致的吗?祈祷?空洞的像塑料花,插在一座没有人清理的坟前。现实是,柯克的血刚刚干涸,仇恨已经在下一轮子弹里上膛。
讽刺的是柯克本人坚决反对禁枪。他的偶像特朗普更是拥枪派的头号政治符号。如今他倒在枪口之下,这是自我逻辑的反噬吗?但美国政治生态早就烂到了骨子里。政客们更擅长找替罪羊:不是枪的问题,是“精神健康”;不是制度的错,是“祈祷不够”。有人说,美国自由的真义,就是“自由拥有剥夺别人自由的工具”。想禁枪?天方夜谭。连受害者的幽灵都会摇头。
更荒唐的是,柯克不仅是特朗普的喉舌,还是以色列的座上宾。内塔尼亚胡第一时间发文哀悼,说他是“以色列的朋友”,还邀请过他去访问。只是,这趟旅行永远成不了行。一个美国年轻人死于枪口,却让以色列总理抢先喊痛。美国政客们则忙着甩锅、拉票、打口水仗。美国国内的枪声,与美国在国际上的铁血逻辑,竟然惊人一致:敌人在哪,就往哪开火,哪怕踩烂别人的红线。只不过,这次,子弹从外部战场转向了内部剧场。
从某种意义上,柯克成了MAGA运动的第一个“烈士”。特朗普自己暗杀未遂,他的铁粉却一枪毙命。这不仅是个人的死亡,更是政治的警告。舞台上的聚光灯,下一秒可能就照向特朗普本人,或者另一个摇旗呐喊的支持者。美国正走向一种恐怖的内循环:仇恨催生枪声,枪声制造烈士,烈士又被政治化,继续加深仇恨。每一颗子弹都在提醒:美国已经不再是用辩论解决分歧的国度,而是靠火药做裁判的战场。
有人感叹,美国是一个善于哀悼、不善改变的国家。国旗一次次降下,国殇一次次重复,但枪口依旧抬起。谁会是下一个查理·柯克?谁会在舞台上、教堂里、校园中成为新烈士?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半旗不会停,美国的子弹不会停,美国人虚伪的祈祷更不会停。一个曾经自诩自由灯塔的国家,正在血与火的循环里,把自己照成了笑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