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天再传捷报,由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七运载火箭,将吉利星座05组11颗卫星送入轨道。这是我国实施的第18次海上火箭发射,已累计将115颗卫星送入太空。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位于海阳市的东方航天港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以海上发射为核心竞争力,东方航天港加快打造从火箭制造、发射到卫星应用的航天全产业链。
向海问天,打开航空航天新可能。与传统陆地发射相比,海上发射具有航落区安全性好、发射点位选择灵活、轨道适应性更强等显著优势。凭借突出区位优势,科研人员最终决定从海阳出发,向海问天,进行海上火箭试射。但挑战接踵而至,最棘手的便是打造一个兼具机动性与稳定性的发射平台,克服海面带来的晃动。为了攻克难题,山东成立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把一个大型的驳船改装成了发射平台,建设了一套海上发射地面系统,通过高精度算法对火箭发射姿态进行动态补偿。在接连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后,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七星”方式完成了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
产业化思维加持,海阳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海上发射任务的成功,未让海阳市沉浸于自满,而是敏锐地意识到,发展海上航天产业的先发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这片海天之间汇聚,完全可以带动形成一个大产业。以此为契机,东方航天港开始规划建设,以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为目标,致力于培育我国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千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入围山东省重大项目、省战略性产业集群。6年来,东方航天港快速锻造了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搭建起“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产业发展格局。
链式发展,变产业链为共赢链。东方航天港带来了显著的集群效应,中国长征火箭公司率先建立火箭生产基地,集总装、总测、发射一体,减少了运输成本,提升了发射效率;国内唯一实现火箭贮箱核心部件交付的民营制造企业九天行歌,落地海阳后,生产周期比之前缩短3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一家老牌建筑机械企业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转型升级的机遇,给火箭航天企业生产基础材料。产业链思维,是资源高效重组、区域竞争力跃升的关键引擎,企业跳出一企一业局限,在更广产业生态中寻找机遇;创新链、合作链相互赋能,上下游企业既减少了沟通成本,也对齐了需求,让大家在链上共生、共荣、共舞。
从一次发射到一条产业链,海阳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山东省雄厚的产业基础与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山东全省逐渐形成“三核引领、多点支撑、开放合作”的航天产业格局;正如李德仁院士所评价的一样,(海上航空航天)“落在山东是很好的,因为这里的条件好,也有政府支持,它就意味着可以做更新的,把中国从航天大国变成一个航天强国”。
以创新为引擎,以产业链破局,东方航天港不仅在一次次问天之旅中触摸星辰大海,更在持续开拓自身发展的“新蓝海”。它不仅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航天通向更远深空的蓝色起点。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东方航天港将延续从零到一的创新传奇,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更加澎湃的蓝色动能,也给更多行业以启迪。(文/陈自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