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AI时代就业秘籍:追踪数百万员工后,斯坦福大学发布职业生存指南

0
分享至

引言

由斯坦福大学三位学者发布的研究报告《煤矿中的金丝雀?关于人工智能近期就业效应的六个事实》,首次大规模、高精度地揭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对初入职场的年轻工作者,所产生的早期而显著的冲击。

这份报告无疑是跨国界的未来职场生存指南,当下的大学生、职场新人和中年,撞上的是百年未有之科技大变局。我将为大家做深度解读。6000字,需要16分钟阅读,建议收藏在看之后备忘,找一段充足的时间看。

AI系统在SWE-Bench等基准测试上的表现,从2023年的仅能解决4.4%的问题,跃升至2024年的71.7%。同时,AI在语言理解、学科知识和推理能力上的进步也十分显著。伴随着能力的提升,AI的采用率也在飙升。截至2025年7月,18岁以上美国受访者中,有46%在工作中使用了大型语言模型(LLM)。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核心关切被不断放大:AI是否已经开始取代人力,特别是那些在高度暴露职业(如软件工程、客户服务)中的年轻、入门级员工?尽管辩论激烈,但实证证据却一直滞后于技术发展。

这个研究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利用美国最大的薪资处理公司ADP的海量、高频、个体层面的薪资数据,追踪了数百万名员工直至2025年7月的就业动态,为这场辩论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清晰、最有力的实证依据。

术语解读

读报告之前,我们必须掌握一个术语,AI暴露度!

AI exposure,不是凭空给一个职业打分,而是深入到该职业所包含的数百项具体任务,评估AI对这些微观任务的潜在或实际影响,再将这些微观影响汇总,得出宏观的职业暴露度。

做评估的第一种方法(基于任务自动化潜力的专家评估)侧重于潜力,第二种方法(基于真实AI对话数据的行为分析)侧重于实际应用行为。研究者通过结合这两种方法,得出了更为全面和稳健的结论。

五个区间分别为:

第一区间:AI暴露度最低的20%的职业。

典型职业举例:健康护工(包括护理员、精神病护工和家庭健康护工)、维修技工、仓库管理员、女佣和清洁工。

第二区间:AI暴露度较低的20%的职业。例如卡车司机、送货员装配线上的技术工人、质检员,某些类型的零售店员、餐饮服务员。

第三区间:AI暴露度中等的20%的职业。典型职业举例:一线生产主管。

第四区间:AI暴露度较高的20%的职业。典型职业举例:市场营销和销售经理。

第五区间 :AI暴露度最高的20%的职业。典型职业举例:软件开发人员、客户服务代表、会计师和审计师、行政助理。


事实一:AI暴露度最高的职业中,年轻员工就业显著下滑

自2022年10月以来,软件工程师和客户服务代表这两个职业中22-25岁员工的就业人数出现了急剧下降。到2025年7月,年轻软件开发者的就业人数比2022年底的峰值下降了近20%。相比之下,同一职业中30岁以上的员工,其就业人数则持续增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暴露度职业。在“仓库管理员”中,不同年龄段的就业趋势几乎没有差异。

而最低暴露度的第一等级职业——“健康护工”(包括护理员、精神病护工和家庭健康护工),其年轻员工的就业增长速度甚至快于年长员工。这一对比强烈暗示,就业下滑并非由宏观经济或行业周期等普遍因素驱动,而是与AI暴露度直接相关。

由此得出一个清晰的规律:对于22-25岁的员工,AI暴露度越高的职业,其就业下滑越严重。

大白话再解读:

35岁+的中年人泪流满面,可算等来了职业第二春,老登变老灯


而职场新人,为了长期发展,则需要选择低暴露度职业。

护工要干啥?给老人翻身、擦洗、喂饭、心理疏导。全是体力活+情感活。AI能生成一万篇护理指南,但替代不了你握住老人颤抖的手时,那份真实的温度。这就是“增强”型职业的护城河。我认为,懂心理关怀的护工,她们的薪酬以后会越来越高。

事实二:整体就业稳健增长,但年轻员工增长停滞

从宏观层面看,美国整体就业市场在后疫情时代依然表现强劲,失业率维持在低位。然而,当按年龄分组观察时,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浮现:自2022年底以来,年轻员工(22-25岁)的整体就业增长陷入停滞,而其他年龄组的就业则持续稳健增长。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I暴露度的差异。研究者将职业分为高暴露度(第四、第五等级)和低暴露度(第一至第三等级)两组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低暴露度职业中,各年龄段的就业增长率(6%-13%)并无明显差异。但在高暴露度职业中,22-25岁员工的就业人数下降了6%,而35-49岁员工的就业人数却增长了9%以上。


这清晰地表明,正是AI高暴露职业中年轻员工的就业下滑,拖累了其整体就业增长,导致了“年轻员工就业增长停滞”这一宏观现象。

事实三:AI的“自动化”应用导致就业下滑,“增强”应用则不然

并非所有AI应用都会导致就业减少。研究的关键洞见在于区分了AI的两种不同作用模式:“自动化”(Automation)和“增强”(Augmentation)。前者指AI直接取代人类完成任务,后者指AI作为工具辅助和提升人类工作效率。

研究者利用Anthropic Economic Index的数据,该指数基于数百万次与Claude AI模型的对话,估算出每个职业相关的对话中,有多少比例属于“自动化”行为(如直接委托AI完成任务),有多少属于“增强”行为(如与AI协作迭代、学习或验证工作)。

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测完全一致:在那些AI主要用于“自动化”的职业中,年轻员工的就业出现了显著下滑。而在那些AI主要用于“增强”人类能力的职业中,年轻员工的就业并未出现下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增长最快。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它表明AI对就业的影响并非其技术本身,而是其应用方式。当AI被用来取代人力时,它就会减少对初级劳动力的需求;当AI被用来赋能人力时,它反而可能创造新的机会。

大白话再解读:

“自动化”职业,就是你把活直接甩给AI,自己当甩手掌柜。比如让AI写代码、生成报告、回邮件。典型职业:软件开发、会计审计、行政助理。在这些岗位,年轻人的就业曲线,清一色向下俯冲。

“增强”职业,是AI给你打辅助,你才是主角。你跟AI一起迭代方案,用它学习新知,让它帮你验证成果。典型职业:注册护士、维修技工、厨师、CEO。在这些领域,年轻人的就业不仅没跌,有些还在涨。

所以,选对赛道,比啥都重要。别再一头扎进“自动化”红海。去那些需要“手感”、需要“人味”、需要“临场发挥”的地方。AI是工具,不是对手。让它替你搬砖,你负责盖楼。


事实四:就业下滑并非由公司或行业冲击导致

一个合理的质疑是,上述就业下滑模式是否由其他因素驱动?例如,是否是科技行业在2022-2023年经历的普遍招聘放缓或利率上升等宏观冲击,恰好影响了雇佣大量年轻、高AI暴露度员工的公司?

为了排除这种可能性,研究者在统计模型中加入了“公司-时间”固定效应(firm-time fixed effects)。这个效应可以吸收掉所有在同一时间点影响公司内所有员工的冲击,无论其职业或AI暴露度如何。

即便在控制了这些公司层面的冲击后,22-25岁员工在最高AI暴露度职业中的相对就业下滑幅度依然高达12个对数点(约等于13%),且统计上高度显著。而对于其他年龄组,这种效应则微乎其微且不显著。

这强有力地证明,观察到的就业趋势是AI暴露度本身驱动的,而非与之相关的其他公司或行业层面的混杂因素。

事实五:劳动力市场调整体现在就业而非薪酬

除了就业岗位数量,研究者也分析了员工的年度基本薪酬(已根据通胀调整)。结果发现,与就业数据的显著分化不同,薪酬数据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与AI暴露度或年龄相关的系统性差异。

在高暴露度职业中,无论是年轻员工还是年长员工,其薪酬增长趋势都与低暴露度职业中的同行大致相似。这可能有几种解释。

首先,根据Autor和Thompson(2025)的理论,取代“非专家”任务的技术会减少就业但提高工资,而取代“专家”任务的技术则可能产生相反效果。AI的影响可能同时包含了这两种效应,导致工资的净变化不大。

其次,更可能的原因是“工资粘性”(Wage Stickiness)。在短期内,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减少招聘或裁员来应对技术冲击,而非立即降低现有员工的工资,因为降薪会严重打击士气并引发人才流失。

大白话再解读:

降薪会打击士气,但不招人,卷起来,市场供需关系就是生产关系,你不爱干,有的是人。所以,你不是输在能力,而是输在入场券被AI撕了。

事实六:研究结果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

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作者进行了一系列严谨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其核心发现:

排除科技行业:有人可能认为,就业下滑仅仅是科技行业周期性调整的结果。然而,当研究者将“计算机职业”(SOC代码以15-1开头)或整个“信息产业”(NAICS代码51)的公司从样本中剔除后,年轻员工在剩余高AI暴露职业中的就业下滑趋势依然清晰可见。这表明影响是跨行业的。

排除远程工作影响:另一个担忧是,就业下滑可能与远程工作或外包有关。研究者根据Dingel和Neiman(2020)的分类,分别分析了“可远程工作”和“不可远程工作”的职业。结果发现,在两类职业中,高AI暴露度都与年轻员工的就业增长放缓相关。特别是在“不可远程工作”的职业(如银行柜员、旅行代理)中也观察到类似趋势,这有力地反驳了“外包”是主要驱动因素的假说。

教育质量变化:有观点认为,疫情期间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年轻毕业生技能不足,从而影响了其就业。研究者按职业中大学毕业生比例高低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学历职业中,虽然整体就业在下降,但AI暴露度带来的分化效应较弱。而在低学历职业中,高AI暴露度职业的就业在下降,低暴露度职业在增长,且这种分化效应持续到40岁左右的员工群体。这表明,教育质量下降无法完全解释核心发现,反而暗示对于非大学毕业生而言,工作经验在抵御AI冲击方面的缓冲作用更小。

性别差异: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员工进行分析,发现核心结论没有差异,表明性别因素并非驱动因素。

数据样本:无论是使用平衡面板数据(公司样本固定),还是使用完整的、包含新进入和退出公司的样本,结果都保持一致。

对比CPS数据:研究者将ADP数据与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当前人口调查”(CPS)数据进行对比。CPS虽然是官方数据,但其样本量小、波动性大,难以精确捕捉特定年龄-职业群体的细微变化。相比之下,ADP数据提供了更清晰、更稳定的趋势图景,凸显了其在研究此类新兴问题上的巨大优势。

职业指南

论文到此结束,但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职业指南:选择AI暴露度低的行业!

那些不容易被AI替代的职业,其核心特征与斯坦福报告揭示的全球趋势高度一致:它们往往需要复杂的人际互动、实体操作、情感关怀或基于经验的创造性决策,而非简单的信息处理或程序化任务。

具体来说,以下几类职业在中国市场也展现出较强的“抗AI性”:

第一类:需要深度人际互动和情感连接的职业。 例如,注册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高端家政服务人员(如育婴师、老年护理员)等。这些工作要求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个性化关怀,这是当前AI难以复制的 。人力资源,特别是涉及招聘和猎头的工作,需要说服和建立人际关系,也较难被完全替代 。

例如,AI可以帮助护士快速查阅海量医学文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或协助制定护理计划,但核心的临床判断、情感关怀和复杂决策仍需由人类护士完成。

第二类:依赖实体操作和现场应变的技工类职业。 例如,高级维修技工、电工、管道工、厨师、焊工等。这些岗位需要在复杂的物理环境中动手操作,处理各种非标准化的突发状况,AI和机器人目前在灵活性和适应性上仍有很大局限 。

AI可以提供菜谱创意、优化烹饪流程,或给出焊接参数建议,但最终的“手感”、火候掌控和艺术性创作是AI难以复制的。

第三类:需要高度创造力和战略决策的管理类职业。 例如,企业首席执行官、高级策略规划师、创意总监等。这些职位需要基于不完全信息和复杂环境做出判断,承担风险,并激发团队,其核心是人类的领导力和远见,而非数据处理能力 。技术研发管理岗位,由于需要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也较难被完全替代 。

AI可以提供市场分析、竞争对手情报和财务预测,辅助CEO进行战略规划,但领导力、愿景设定和重大危机决策无法被自动化。

第四类:强调个性化和艺术性的创意职业。 例如,艺术家、设计师(尤其是用户体验、产品设计)、作家、导演等。虽然AI可以辅助生成内容,但原创性的构思、独特的审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依然是人类的专属领域 。

在这些职业中,AI并非取代人类,而是作为强大的协作者和工具,帮助人类提升工作效率、激发创造力或验证工作成果。人与AI之间是深度协作的关系。AI主要用于“增强”人类能力。

总而言之,判断一个职业是否容易被AI替代,关键在于看它主要依赖的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

AI模型的训练过程使其擅长处理和生成“显性知识”,即那些可以被编码、记录和传授的“书本知识”,而这正是正规教育的核心内容。相反,AI在捕捉和复制“隐性知识”——那些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积累的、难以言传的“诀窍”和直觉——方面则相对乏力。

职场老油条们靠的是“隐性知识”,是那些没法写进教科书的职场潜规则、人情世故、临场应变。AI再牛,也学不会怎么哄甲方爸爸开心,怎么在会议上把锅甩得不着痕迹。所以,经验成了最好的防弹衣。

在中国,任何需要“手感”、“人情味”、“临场发挥”和“十年磨一剑”的经验积累的工作,都更有可能成为AI时代的“安全区” 。相反,那些流程化、标准化、主要在电脑前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则面临更大的被自动化风险。

后记:AI幻觉要解决,职场幻觉更紧迫

职场新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追求“稳定”。以为进大厂、考编制就万事大吉。斯坦福的数据告诉你,在AI时代,“稳定”是最危险的幻觉。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你的能力,必须能跟着技术迭代。

美国大学生,正在从计算机科学等AI暴露度高的专业,流向那些AI难以自动化、更侧重于“增强”人类能力或需要大量“隐性知识”和人际互动的领域。那中国大学生呢?

别再问“学什么专业好找工作”了。要问“我的工作,AI能不能干”。如果能,赶紧跑。如果不能,恭喜你,你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未来十年,属于那些能和AI共舞的人,而不是被AI碾过的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AI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失业,而是你的技能,变得毫无议价能力。别做被优化的螺丝钉,要做掌控工具的造物主。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属于人机协作的艺术家。

后台回复【斯坦福】,获取原文《Canaries in the Coal Mine? Six Facts about the Recent Employment Effec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起讨论和研究。

不刷短视频,读我的公众号长文还读完了?您真是一股清流!如果觉得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在看、关注。如果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或者后台留言讨论。

我是刀哥,大厂工作过几年,现在是出海创业者,深入研究AI工具和AI编程。关注我,了解更多AI知识!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黑人留学生住女生宿舍后续:校方回应,发帖女生道歉,网友炸锅

黑人留学生住女生宿舍后续:校方回应,发帖女生道歉,网友炸锅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6 22:52:24
罗永浩突然收手,西贝更危险了

罗永浩突然收手,西贝更危险了

清唱
2025-09-16 17:03:37
钱再多也没用!游本昌和妻子住进养老院,还在因父子关系耿耿于怀

钱再多也没用!游本昌和妻子住进养老院,还在因父子关系耿耿于怀

阿纂看事
2025-09-10 16:01:40
丢脸丢到全国了!西贝合伙人樊大卫喊话罗永浩:你没资格批评西贝

丢脸丢到全国了!西贝合伙人樊大卫喊话罗永浩:你没资格批评西贝

青青子衿
2025-09-16 16:37:53
慌了!人民币汇率要到6.7!

慌了!人民币汇率要到6.7!

深度报
2025-09-16 22:51:21
轰动一时的“臭氧层空洞”,正在自己悄悄长好,原因竟然是这个

轰动一时的“臭氧层空洞”,正在自己悄悄长好,原因竟然是这个

科普中国
2025-09-16 18:21:31
笑麻了!罗永浩说西贝贾国龙没有好朋友,果不其然朋友圈被 爆了

笑麻了!罗永浩说西贝贾国龙没有好朋友,果不其然朋友圈被 爆了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5 11:27:33
4-4!2-1!欧冠狂欢夜:皇马逆转 尤文多特8球对轰 英超2胜

4-4!2-1!欧冠狂欢夜:皇马逆转 尤文多特8球对轰 英超2胜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9-17 05:01:09
社评:马德里会谈对中美经贸合作的启示

社评:马德里会谈对中美经贸合作的启示

环球网资讯
2025-09-16 23:53:12
导弹落在中国使馆800米外,中方罕见发大火,以色列要摊上大事了

导弹落在中国使馆800米外,中方罕见发大火,以色列要摊上大事了

南权先生
2025-09-16 14:40:04
俄方亲口表态,北约已经实际参战,普京不再忍耐,谈判按下暂停键

俄方亲口表态,北约已经实际参战,普京不再忍耐,谈判按下暂停键

文雅笔墨
2025-09-17 10:27:25
怎么看韩国海警李宰硕离世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怎么看韩国海警李宰硕离世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新民周刊
2025-09-17 09:06:33
上海天气马上大转折!下午大到暴雨携凉风来袭!还有新台风正在酝酿

上海天气马上大转折!下午大到暴雨携凉风来袭!还有新台风正在酝酿

新民晚报
2025-09-17 09:35:01
中东大变局!已有40国响应,组建超400万大军,美以麻烦大了

中东大变局!已有40国响应,组建超400万大军,美以麻烦大了

兵国大事
2025-09-16 16:45:02
前塞尔维亚国脚米洛瓦诺维奇在元老赛中心脏骤停离世,年仅41岁

前塞尔维亚国脚米洛瓦诺维奇在元老赛中心脏骤停离世,年仅41岁

直播吧
2025-09-17 09:04:20
尹念红当选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尹念红当选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20:04:18
时隔25年回归!葡媒:本菲卡与穆帅谈判进展顺利,有望周末上任

时隔25年回归!葡媒:本菲卡与穆帅谈判进展顺利,有望周末上任

直播吧
2025-09-17 09:15:33
10年6000万咨询费!“制造大冤种”的华与华,到底什么来头?

10年6000万咨询费!“制造大冤种”的华与华,到底什么来头?

金融八卦女
2025-09-16 13:41:04
扇孙女的恶奶奶自尝苦果:儿媳回娘家,儿子底细被扒,工作也黄了

扇孙女的恶奶奶自尝苦果:儿媳回娘家,儿子底细被扒,工作也黄了

子芫伴你成长
2025-09-16 17:25:02
女乘客坐火车卧铺打伞遮隐私引发热议,网友建议卧铺区增设床帘,12306客服回应

女乘客坐火车卧铺打伞遮隐私引发热议,网友建议卧铺区增设床帘,12306客服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09:49:08
2025-09-17 13:04:49
刀哥聊AI
刀哥聊AI
深度评测AI工具、AI大模型,资深大厂架构师,出海智能硬件创业者
46文章数 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英伟达RTX6000D遇冷,中国大厂不买账

头条要闻

雷军公开小米17Pro最新设计:全新背屏设计可控制汽车

头条要闻

雷军公开小米17Pro最新设计:全新背屏设计可控制汽车

体育要闻

什么小火龙?申京已经是MVP水平!

娱乐要闻

官媒发文证实,李乃文再破天花板

财经要闻

曝匹克大幅降薪 员工还要进行"三观培训"

汽车要闻

唐DM-i智驾版175KM长续航版上市售价17.9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房产
健康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功能兼备 温暖白色城堡

教育要闻

大批院校26研招信息新鲜出炉!涉及调整/停招/新增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军事要闻

歼-20战机首次进行静态展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