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乌克兰战场局势骤然生变。一组权威数据显示,9月10日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无人机与导弹袭击,发射超过400架“沙赫德”自杀式无人机和40余枚战术导弹。这一数字创下了2024年底以来的单日新高。乌克兰方面同样展开反击,向俄本土发射逾100架无人机。
根据乌克兰国防部和波兰国防部的最新通报,事件的最大焦点,是部分俄制无人机集群越境闯入波兰,直接触发北约东翼防空系统最高级别响应。北约在短时间内紧急出动战机拦截,波兰多地机场一度关闭空域,东欧上空局势极度紧张。
沙赫德集群突入波兰,北约防空体系全面启动
当夜,波兰领空雷达多次捕捉到来自乌克兰西部方向的“沙赫德-136”无人机集群。波兰国防部第一时间启动全国防空警报,萨博预警机升空巡逻,爱国者防空导弹阵地进入实战状态,F-16与F-35战机紧急升空拦截。波兰政府随后关闭了包括热舒夫在内的4座机场空域。北约联合指挥部则调集驻欧空军力量,进行高密度的空中巡逻与拦截演练。
据波兰军方公开数据,至少8架俄制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其中数架在靠近乌克兰边境的卢布林省被成功击落。波兰国防部长瓦迪斯瓦夫·科辛亚克-卡米奇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任何对北约成员国主权空域的侵犯都将被视为严重挑衅,波兰防空体系已做好一切准备”。与此同时,北约高级官员在布鲁塞尔公开表示,目前尚未将无人机闯入事件认定为“直接袭击”,但已对东翼空域状况维持最高级别警戒。
东欧上空成为新型混合战场,北约回应陷两难
以往,俄军无人机偶有因导航故障误入波兰,但本次“沙赫德”集群闯入,明显带有测试北约反应的意图。欧洲防务分析师指出,俄罗斯通过大规模低成本无人机集群,频繁“擦边球”式渗透,正系统性考验北约的防空响应极限。
无人机造价仅十余万美元,却频频让波兰和北约不得不动用数千万美元的高端防空武器应对,这种“以小博大”的消耗战术,令欧洲防空体系压力倍增。
更令人警觉的是,波兰此次防空体系虽表现出极高效率,仍有无人机渗透至腹地。事后,波兰政府已下令临时关闭与白俄罗斯的部分边境通道,北约则宣布加强东翼兵力部署。热舒夫机场作为西方援乌物资的集散地,成为俄军重点“试探”目标。路透社援引北约情报官员观点指出,俄罗斯有意通过无人机“灰色地带”行动搅乱西方援助线路,激化欧洲安全矛盾。
乌东前线再度失控,H26公路成为焦点
聚焦乌克兰东部战场,库皮扬斯克方向形势持续恶化。乌克兰国防总参谋部9月10日发布战况简报,确认已从苏梅方向抽调预备队紧急增援库皮扬斯克,但战线依然收缩。俄军多支突击队已推进至斯瓦托夫斯卡娅大街,即H26公路沿线,并对该路段1.5公里实施有效火力控制。
H26公路一直是乌东部地区最重要的后勤补给线,尤其是库皮扬斯克东城区的乌军防线。俄军对该路段的持续压制,直接威胁到乌军弹药与粮食补给,东城区守军面临前所未有的补给危机。
战场消息显示,乌军多次试图组织反击,但因兵力分散、补给受阻,未能有效突破俄军火力封锁。西城区乌军主力被迫退守南日内火车站及市中心医院一带,防线日益吃紧。
在东城区,战事混乱导致乌军内部出现严重误伤。据乌克兰媒体报道,9日晚间,希穆希纳街附近发生一场激烈交火,一支刚刚增援的新兵步兵排因误判被己方火力重创,造成重大伤亡。
乌军守军因高度紧张,将后方增援误认作俄军突击队,反映出战场信息传递严重滞后。专家分析,前线指挥体系混乱,极大削弱了乌军的防御能力。俄军利用夜间渗透战术,频频制造乌军兵力调动与沟通混乱的局面。
俄军无人机战略升级,后勤打击步步升级
俄罗斯对乌军后勤线的打击正在不断升级。根据美国战争研究所和乌克兰军方的最新战报,俄军不仅持续袭击伊久姆至斯拉维扬斯克的M03公路,还首次大规模攻击伊久姆至巴索夫卡的T-2122公路。该路段距离前线达40-50公里,已超出常规自杀无人机射程。
权威分析认为,俄军采用“子母无人机”战术,即由“母机”携带多架自爆无人机,抵达目标上空后空投分散攻击,大幅提升后勤线干扰能力。
乌军因M03公路受损被迫转移补给线至T-2122,但新线路也开始遭遇俄军无人机打击。康斯坦丁诺夫卡地区前线官兵反映,炮弹和补给明显紧张,轮换周期被迫延长,炮火密度持续下降,乌军防御压力不断加大。
冷战式阵营对抗升级,俄伊朝军事合作引关注
9月,俄方与伊朗、朝鲜的军事合作迅速升温。多家国际主流媒体援引联合国安理会报告指出,俄伊在无人机技术、弹药供应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朝鲜则为俄方提供部分火炮与导弹零部件。
西方防务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正试图组建“新型战争机器”,通过技术共享和资源互补,绕开欧美制裁,形成新的区域军事平衡。这一趋势加剧了欧洲安全局势的不确定性,令北约东翼防御压力陡增。
俄乌冲突已进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混合战争阶段。俄军频繁使用廉价无人机群体,对北约防空体系形成持续消耗和压力。北约被迫投入高昂成本,频繁启动高级别防空响应,但难以完全封堵低空小型目标的渗透。波兰热舒夫机场等关键节点的频繁“试探”,更令西方援乌通道安全隐患加剧。
与此同时,北约在防范冲突升级与避免被动应对之间陷入两难。面对俄方的“灰色地带”挑衅,欧美多国政策制定者不断权衡反应强度。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公开呼吁西方采取更强硬措施,“不能让俄罗斯在国际法外行动而毫无代价”,但同时强调需防止局势失控,避免大规模军事升级。
多重悬念与未来展望
当前,东欧天空仍笼罩在无人机威胁之下,未来冲突演变方向难以预判。俄方是否会继续扩大无人机渗透规模,北约是否会调整防空策略,乌克兰是否能稳定后勤补给线,成为影响地区局势的三大关键变量。热舒夫机场、库皮扬斯克与H26公路等战略节点,未来仍将是博弈的高频地带。
国际防务智库普遍认为,欧洲安全格局正因新型混合战争面临再塑,传统防空与后勤体系亟需转型升级。无人机与导弹的“消耗战”,加速了战争形态的非对称与智能化发展。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将在更广泛的地缘格局中持续发酵,成为未来数年国际安全的核心变量。
9月,俄乌冲突升级所引发的无人机危机,不仅令东欧上空风云突变,也深刻影响着全球安全格局的重塑。北约与俄罗斯的较量,已从传统战场转向无人机主导的混合新战线。波兰、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安全大考之中。未来局势如何演变,值得全球持续高度关注。
参考资料:“波兰遭遇前所未有的无人机入侵!”波兰联合北约、荷兰出动“打群架”!欧盟:必须紧急在整个欧盟东侧建“无人机墙”
2025-09-10 20:54·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