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过寿是一件意义深远且充满仪式感的大事。因此自古以来,过寿是有很多讲究的,可并非随心所欲,想过寿就过寿的!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今天,就和大家来唠一唠,尤其是为何说“母在不庆生”呢?
(1)六十始称寿在传统观念里,只有年满60岁才能正式过寿。
不到60岁只能是过生日,不能称之为过寿!
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甲子,象征着一个轮回的完成。
60岁被视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过寿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较短,能活到60岁实属不易,因此60岁之后过寿才显得顺理成章。
若在60岁之前只能算过生日,相信很多人都听说六十大寿,没有说五十大寿的吧!
在老辈人看来,不到六十过寿,这既不符合传统认知,也会让人在心理上产生未老先衰的感觉。
(2)过大寿,不过小寿。
民间有“逢十为大寿,逢五为小寿”的说法,通常人们会更重视大寿。
这是为了避免频繁的过寿,像过去老人就是每十年过一次寿!
频繁过寿不符合传统习惯,一方面,频繁操办寿宴耗费精力和财力;
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大寿的庄重感和特殊意义。
过大寿时,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为寿星送上祝福,这样的庆祝方式更能体现对寿星的敬重,也让过寿这件事更具仪式感。
(3)男过九,女过十。
在过寿年龄的选择上,还有“男过九,女过十”的讲究。
女性一般在整十岁时过寿,而男性则提前一年,在虚岁整十岁的前一年过寿。比如,男性69岁时过70岁的寿辰。
这一习俗源于人们对数字寓意的理解,“九”在汉语中与“久”谐音,代表长长久久,寄托着人们对男性长寿的美好祝愿。同时这个也有古人阴阳平衡理论有关系!(4)特殊年龄不过寿。
有些特殊年龄被认为不适合过寿,如66岁、73岁和84岁,以及90岁以上。
66岁在民间有“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说法,人们认为这个年龄是一道坎,需要特别注意;
73岁和84岁则因为孔子73岁离世,孟子84岁离世,老人们觉得自己难以超越圣人,所以忌讳这两个年龄,选择低调度过。
而9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心理上也会对过寿产生压力,每过一次寿仿佛提醒自己又老了一岁,因此也不宜大操大办过寿。
(5)母在不庆生。
在过去民间有着“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的说法,这里的庆生主要指过寿。
说的是如果父母还健在,那么自己年纪大了也不过寿!
在民间一些老人现在还遵守这个老规矩!从孝道层面来看,在父母眼中,子女无论多大都是孩子,“尊亲在不敢言老”,子女在父母健在时过寿,有失对父母的敬重,也会让父母产生自己已衰老的失落感。
而且,古人云“子生,母难日”,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女人生孩子风险极高,孩子的生日对母亲来说是历经生死磨难的日子。
懂得感恩的子女,不会在母亲的受难日大肆庆祝自己过寿。
这一规矩蕴含着深厚的孝道文化,提醒子女时刻铭记母亲的生育之恩,趁父母健在,多尽孝道,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
民间过寿的这些规矩,虽有些在现代社会看来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是对长辈的敬重、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家庭和谐的美好期许。
好了,关于过寿的一些规矩就聊到这里,当然了也不是所以地方都有这些规矩,以上供大家参考,具体大家还是遵守当地习俗为宜!
毕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家也不要完全照搬,何况在新时代了,大家的很多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