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上海将按照“消费者报名、公证摇号、中签领取资格”的方式开展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原则上每两周开展一轮报名。第一轮报名时间为9月20日至22日,后续每轮报名时间和相关安排在“上海商务”微信公众号上另行公布。
上述措施,主要还是为了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补贴公平性,同时,从历史经验看,这种类似抢“彩票”的模式,可能对于市场活跃度还有提升作用!
今天我们简单来分析下其中的变化:
2024 年以旧换新带动消费突破 100 亿元,参与人数超 357 万人次,2025 年上海又将补贴范围从 8 类家电扩展至 12 类,并引入能效分级补贴(一级能效额外补贴 5%),财政压力显著增加。
此时,通过摇号机制,可将补贴发放节奏与财政预算动态匹配,避免资金超支。而且这个措施,不是上海首创的,全国各地都有,比如深圳宝安区通过汽车摇号补贴精准控制 4550 个名额,最高补贴 3 万元,既刺激消费又确保财政可持续,当然多少还是凭点运气。
而此前的直补模式易导致需求集中释放,摇号则是通过 “阶段性开奖 + 持续参与” 机制,将消费刺激周期从短期脉冲延长至中长期持续(说实话国补+地补已经第三期了,富如上海这种在9月地方债发行前,可能都已经面临财政吃紧的局面)。
此外,直补可能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群体错失机会,而摇号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透明,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包括 12% 通过线下登记参与的老年群体)均有平等机会。此前,上海消费券摇号模式使黄牛倒卖率下降 97%,类似机制应用于家电补贴,可避免资源错配,真正惠及广大中低收入家庭。
而从经济学模型来看,直补改摇号,对于财政效率的作用肯定是明显的,因为其是总量倒排:
摇号可以通过筛选真实消费需求,提高补贴资金的实际转化率。过去,上海消费券摇号模式是采用每 1 元补贴带动 3 倍消费的模型,而这个经验,家电领域同样适用:消费者为提升中签概率,可能提前研究产品、对比价格,形成 “预期 - 参与 - 消费” 的完整闭环。2024 年上海家电以旧换新中,博世、西门子等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 20% 以上,印证了政策对消费的撬动作用。
同时,2025 年上海对一级能效家电额外补贴 5%,除了带动经济,还降低了能源消耗,直接推动高能效产品渗透率提升。
而摇号政策与强制回收要求联动,也促进了旧家电规范化产业。上海 2025 年政策明确要求旧家电需通过正规渠道回收,推动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发展(模仿日本)。当下,京东拍拍在上海的旧家电回收量已经同比增长 45%,拆解后的金属、塑料等材料再利用率达 95%,形成 “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的闭环链条,并带动了庞大的线下就业人群!
最重要的是,摇号通过动态调节机制,可以定向优化资源配置,2025 年上海根据商圈核销数据,对冷门区域追加社区餐饮券,这一经验可复制到家电领域,比如,针对郊区家电消费需求较低的情况,定向增加摇号名额或提高补贴比例,实现区域消费均衡发展。同时,政策延续性增强和允许重复享受补贴,也有助于培养消费者长期参与习惯。
最后,我们要明白,现在的每一分补贴都是向未来借的国债,上海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摇号模式可精准控制资金发放节奏,避免财政透支。而这样的问题,不止上海,全国各地都是,未来随着债务规模的持续净增长,或许我们会看到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区域联合试点 “摇号积分跨城互认”,允许在沪工作的江浙居民凭本地摇号记录参与上海补贴,扩大政策辐射范围,同时缓解上海本地需求饱和压力。
总而言之,上海家电以旧换新 “摇号制” 的本质,是通过市场化手段重构政策工具,在财政约束、消费公平与产业升级之间寻求最优解。
这一政策既延续了以旧换新刺激消费、促进循环经济的传统功能,更是希望通过“摇号”机制设计激活长期经济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