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剧照
影视市场的“悬疑风”越刮越猛。
从“新东北文学”、紫金陈的小说,到辛爽的剧集、“陈思诚式电影”,再到《密室大逃脱》综艺、线下剧本杀游戏,悬疑元素几乎无处不在。
甚至在其他非悬疑类叙事文本中,悬疑元素也成为增强故事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悬疑类型在影视市场的日益火爆,得益于观众对文化产品沉浸感需求的不断提升。
而作为内容生产者,格外需要谨慎思考——
在满足当下观众愈发强烈的参与诉求和解谜快感同时,如何真正靠考究的叙事文本、出色的人物塑造、精巧的结构设计等,带观众走进全新的故事体验,而不是套路化叙事、情绪主导、情感失真的“爆款赢家”。
“话题性”和“现实性”
YIQIYINGCHUANG
务实地说,决定一部作品能否出圈,仅有内容质量并不够,还要有梗,能制造话题,能激起观众讨论情绪。
从这个角度看,兼具“话题性”和“现实性”,引发观众广泛共鸣,是悬疑类型创作中的一大难点。
擅于平衡作者表达和商业效率的创作者,往往能将故事谜题嵌套进有戏剧性反转,同时符合现实逻辑的社会议题框架中。
比如,《隐秘的角落》里,有关“鸡娃”和童话的反面;
《沉默的真相》里,有关司法正义和理想主义的博弈;
又或是《漫长的季节》以悬疑作外壳,但真正扎根观众内心的,是故事里对时代变革下个体命运的真实描摹,和对复杂人性的深刻刻画。
从“猎奇”走向“真实生活”
YIQIYINGCHUANG
一个现实处境是,受限于创作尺度要求,国产悬疑尤其犯罪类型,只能在高压下踩钢丝跳舞。这也导致创作者包括观众普遍认为,规则在制约创作自由。
但《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这类作品其实给出了不一样的创作解法——把追问的镜头从“罪案本身”转向“罪案之外”,把问题抛给观众。
比如,朱朝阳是“坏小孩”,但推着他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又是什么?是他强势的母亲、失格的父亲,是他身后那个压抑、充满背叛和谎言的成人世界。
《隐秘的角落》剧照
故事本身不展示犯罪的奇观性、手段的复杂性,不深入讨论一个原本可以身心健康的孩子,如何在原生家庭的扭曲、成人世界的自私和冷漠共同催化下,一步步黑化。
也不着力呈现“他做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变成这样”。
而朱朝阳到底是不是“坏孩子”,真正“坏”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观众心里有自己的答案。这些思考也会迫使他们反思自己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包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再比如《沉默的真相》。
猎奇导向的犯罪叙事往往追求视觉和心理上的强刺激,案件往往脱离普通人的生活,价值导向也会着力刻画正面伟岸的英雄形象,穷凶极恶的罪犯最后总会绳之以法。
江阳的悲剧不是某个或某些“恶人”造成的,更是整个系统性的麻木、失语导致的。
江阳的理想主义和自我牺牲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故事,是对系统性不公的追问和控诉。
故事追问的是:当一个普通人想要揭露真相,却面对一个庞大的、腐烂的、盘根错节的系统时,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悬疑类型的创作突围
YIQIYINGCHUANG
如果不能淋漓尽致展现“恶”的暴力与奇观,就去深刻剖析“恶”的成因和后果。
如果不能直接批判具体问题和对象,就通过塑造一个贴近真实的、让观众信服的人物,一个令人窒息的环境和系统,让观众从中感受到无力感,从而完成更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故事结局或许在正义与邪恶之间、在法律上尘埃落定。但在人性和社会层面,给观众留下更开阔的讨论空间,用反思代替答案。
这种创作突围,也并非是应对审查的迂回策略,而是超越类型片范畴的、更具人性温度、人文思考的真实共情。
从创作角度总结,创作者做到兼顾个人表达和商业效率,最终实现破圈传播,不外乎这两点原因:
其一,熟练运用悬疑叙事技巧,让故事在高度戏剧化的设定中保持内在逻辑的可信与情感真实性,满足了类型观众对悬念和节奏的需求;
其二,用扎根于社会现实肌理的情节转折“钩住”观众注意力同时,也“钩住”他们内心对现实、对人性的更深层思考。
《沉默的真相》剧照
反之,如果创作仅停留在“钩子”层面,沉迷于制造悬念和谜题,比如离奇命案、开局即高能、反转再反转等等让观众沉浸式上头的操作。
或者为了迅速引发讨论,把“性别议题”、“情感PUA”、“原生家庭”等标签式话题机械嵌入剧情,粗暴地戳碰观众情绪点,作品很容易沦为一场空洞的“情绪自洽”和“智力游戏”,最终也会让真实故事失真,让观众疲惫离场。
真正能让观众共情、共鸣的,始终是源自生活、映照每个人内心真实困境和情感挣扎的真实故事。
如何在不消解类型娱乐性的前提下,让现实的质感和力量自然流淌,既不让创作沦为脱离艺术真实性的“投机”,也没有生硬地说教和苦难展示。
从叙事技巧角度思考,创作者需要克制对“奇观式故事”的追逐,去探索造成环境、语言、行为背后更深层社会因素,让悬念在真实土壤中自然生长。
比如如何把小说/真实事件改编成悬疑剧本?如何让你故事里的人物真实?人物动机合理可信?如何有效架构故事、设置悬念、驱动情节发展……
这些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不断学习、练习中打磨精进。
基于以上创作问题,我们请来了拥有多年一线创作经验的编剧、导演龚健承老师,策划这门《编剧必学:悬疑类型片创作指南》课程。他将从实战角度出发,带你一步步拆解悬疑类型片的叙事密码。
龚老师为课程设计了系统的教学安排,从悬疑类型定义、特征、基本元素入手,通过案例分析,从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悬念铺设,直至类型融合、主题深度开掘,逐步建立自己的写作意识和方法。
比如如何通过对“信息”的精密操纵——向观众透露什么信息、何时透露、以何种方式透露——构建出极具戏剧张力的故事世界?
如何挖掘真实故事、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怎么一步一步处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语言、技法,搭建结构,让剧本有坚实的骨骼?
龚健承老师编剧作品《也平凡》海报
同时,如果以更直观、更高效的方式快速提升创作水平,建立作品意识、创作观,以及方法论,“边学边练”动手实操是关键。
课程设置了大量实操练习,帮助你摆脱凭空编故事的困境,通过创作实践学会在戏剧性和真实感之间找到平衡,写出既有看点又有厚度的悬疑剧本。
当下悬疑类型无疑已成为国产电影票房利器,剧集的流量密码。只是在如何处理艺术表达和商业效率间,创作端还需要一些锋利的探索,是挑战也是机遇。
无论你是职业编剧,还是对悬疑题材充满兴趣的创作爱好者,相信你在上完课后,都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启发。
下面是详细学习安排。希望你来和老师、同行一起学习和实操,在老师助力下最终创作出观众爱看、层层反转同时也能不断引发观众思考和广泛讨论的合格作品。报名方式在最后↓
作者 | Yu
排版 | 竹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