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不知不觉中把无数压力传递给了孩子。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孩子正默默承受着内心的煎熬。
一位母亲分享她的经历:15岁的儿子确诊抑郁后,天天说:“妈妈,我觉得活着好累……”学也不上了,就连吃饭、上厕所、起床都成了难事。她跟儿子说话,孩子要么不理,要么大发雷霆。
这些抑郁的孩子,内心往往正处于巨大的痛苦中。他们可能会频繁地说“活着没意思”、“我很笨”、“没人喜欢我”等自我否定的话语。那些听起来极端、刺耳的话,更像是他们在黑暗里发出的求救信号。
作为父母,我们的回应可能成为照亮黑暗的第一束光,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下五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千万别对孩子说:
01
“别人都能考90分,你为什么不行?”
这是典型的“比较式激励”。许多父母习惯用比较式语言去教育孩子,看似带着夸赞,一旦用上“别人家”,其实就在拉低孩子的价值感。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发现:当父母过度焦虑就会产生认知塌陷——把“别人家孩子”的1%优点,自动脑补成自家孩子的100%缺陷!
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产生两种心理:一是认为“自己很差劲”,二是产生“我不配被爱”的自卑感。孩子可能会故意让自己变得差劲,以此来和父母较劲。
02
“为什么作业又没写完?”/“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这是 “追问式沟通” 的典型例子。很多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一点小事都要刨根问底。殊不知,当“为什么”成为审判的开场白,孩子的耳朵就会自动关闭。
质问的背后,藏着对孩子的指责与不信任。比如:“为什么作业又没写完?”其实在说“怎么又偷懒?”;“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其实在说“你是不是又偷偷跑出去玩了?”
临床心理学家发现,长期被“为什么”质问的孩子,青春期出现“习惯性撒谎”的概率是普通孩子的2.3倍。因为,谎言能让孩子避免更多的痛苦。
03
“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这是 “愧疚式关系” 的典型表现。有一些父母,擅用“感情牌”来教育孩子:“我们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要不是因为你,我们也不会这么辛苦!”
这些话包含着对孩子浓浓的爱,但在孩子眼中却变成了 “沉重的枷锁” 。当父母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你对得起我吗?”这些话时,就是在给孩子传递出“为了你,我过得不好”的概念,然后让很多孩子被迫承受心里的愧疚感。
有网友分享道:“我妈从我小的时候就说:‘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要不是因为我,她可以过得很幸福’,就因为这样,我从小到大都觉得自己活着就像是我妈的包袱,如果没有我她会过得更好吧。”
04
“你就是太矫情,想开点就好了”
这是 “否定情绪” 的伤害。当孩子表达消极情绪时,家长切忌用“别瞎想”“振作点”这样的话敷衍。
抑郁的孩子常常会说“活着没意思”,这其实是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表现。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时期若无法获得足够的自我认同感,极易陷入迷茫与自我否定。
如果我们简单地否定孩子的情绪,会让他们感到不被理解,从而更加封闭自己,不再向家人、朋友倾诉心事,即使遇到委屈也憋在心里。
05
“你再这样下去,一辈子就毁了!”
这是“灾难化预测” 的伤害。面对孩子的现状,很多父母出于焦虑,会做出消极的预测,希望能够激发孩子的改变。
然而,抑郁症会导致孩子思维变得“消极固化”,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认定“我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父母的这种灾难化预测,只会强化孩子的负面认知,让他们更加确信自己“没有未来”。
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感受到被控制时,大脑会本能地拉起警戒线,哪怕这份控制披着“关心”的外衣。
06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洛萨达比例:人在沟通时,若积极词语与消极词语的比例为3:1,一个人才会处于积极的心态中。以下是一些黄金话术模板,建议家长收藏使用:
当孩子说“我不想活”时:
错误回应:“你太自私了!有没有想过我们?!”
正确回应:“谢谢你告诉我,这句话一定很难说出口吧!我能感觉到你很痛苦。”(不指责,先共情,再接纳孩子情绪)“你愿意和我讲讲,这种‘不想活’的感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将抽象痛苦转化为可处理的具体事件)“要是暂时实在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咱们不妨先一起琢磨琢磨,怎么让今天能稍微舒坦点儿。”(用“今天”替换“以后”、“明天”,减轻心理压力)
当孩子出现自伤行为时:
错误回应:“你疯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别再做这种蠢事了!”
正确回应:“我看到你手臂上有伤口,我先帮你消毒好吗?可能会有点凉。”(先关怀,并非指责)“你好像在承受着很难说出口的痛苦,能跟我说说你的想法吗?”(情绪命名,避免孩子陷入“自我惩罚→羞耻感→再次自伤”的恶性循环)
当孩子整日锁门时:
错误回应:“再不开门就别认我这个妈!”
正确回应:“我在门口放了你爱的热牛奶/奶茶,需要时随时叫我”(非侵入性关怀,激活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必须警惕一些危险信号,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天天说“不想活了”这种话;
连续3天不吃不喝不睡;
突然像“看开了”一样,把自己珍惜的东西送出去;
出现幻觉或妄想;
身体无缘由剧痛;
体重1个月暴瘦20斤;
大小便失禁或拒绝洗澡;
把家人当仇人攻击;
彻底“冻住”的状态。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的,他们的价值不应该通过比较来衡量。让我们用理解和爱,为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获生活的乐趣和希望。
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用爱去倾听,而不是用刀去雕刻。
来源 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果你有兴趣参与支持乡村儿童成长,
或者对乡村教育发展状况好奇,
但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社会,
不知该如何了解和入手。
来这里我们可以一起寻找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