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特根斯坦眼中,自我欺骗、难以认识自己、及由此导致的认知和行动扭曲,是导致人们的努力时常无效的主要原因:
一、没有什么比不欺骗自己更难做到的
维特根斯坦的这句话犀利地揭示了人类认知中最隐蔽和最顽固的陷阱——自我欺骗。
自我欺骗最致命的是 “认知的自我遮蔽”。人们作为 “体验与思考的主体”,不仅难以跳出自身的思维、欲望与语言陷阱,同时也难以认识自己、客观直面真实的自己。例如,人们时常:
1、为自己的行为找合理化借口:例如,将胆怯解释为“谨慎”,将拖延美化为“等待时机”。
2、选择性关注:只关注支持自己预设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或排斥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和信息。
3、逃避令人不安的真相:人们时常因为不敢直面真相的痛苦(如我目前的能力不足、我确实没做好),而故意不去想它、扭曲或压抑它。
4、活在虚幻的自我形象中:相信自己拥有某种其实并不具备的能力或品质(如有能力、勇敢、聪明、善良),并以此为依据行动。
为什么“没有什么比不欺骗自己更难做到的”?,因为:
1、在自我欺骗当中,欺骗者与被欺骗者是同一个人,都是自己。缺乏外部的监督机制,识破自我欺骗需要“我”同时担任警察和罪犯的角色,在逻辑上而言是悖论。
2、没有动机去拆穿:自我欺骗的根源在于真相过于痛苦,潜意识会极力地排斥和压抑它。
3、它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需要持续苛刻的自我审视和觉察。因为我们的欲望、恐惧和虚荣时刻都在寻找机会扭曲现实,以保护脆弱的自我,导致自我欺骗时刻都在上演。
二、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那么任何形式的诚实都无从谈起
维特根斯坦认为,自我欺骗是所有欺骗的根源,对自己“诚实” 是所有 “诚实” 的根基性前提。
若脱离对自我的真实面对,任何对外的 “诚实” 本质上都是虚假的、不完整的,甚至可能是自我欺骗的延伸。
人们深陷自我欺骗的陷阱,时常无意识地“对自己不诚实”,这将会导致自己的 “对外诚实” 沦为 “表演”、 或 “无意识欺骗”。
一个人,若不能诚实地对待自己,那么他将难以诚实和正确地对待他所做的任何事情,他的想法和行动就必然会发生失真和偏差,自然也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什么
维特根斯坦强调:人类的语言和观察能力,只能触及 “可对象化的、外在的事物”,却难以把握 “作为体验主体的自我本质”。
例如,一个人可以看见他拥有金钱、房产、汽车、职业头衔和技能等等,但却难以认识自己,就像眼睛能看见视野中的万物,但唯独看不见它自身一样。
人们只能借助他人和外部的反馈、或自我觉察等方式来间接认识自己,例如:
觉察自己行为、情绪变化、如何对待他人、在各种情境中的反应、通过工作结果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进行验证等。
自己是人生一切问题的根源,人生的首要任务是认识自己。
世界是人们的内心投射,一个人若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那么他就无法正确地认识世界,为自己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引;也就无法发现问题、改进和提升自己。
真正的成长和改变命运的起点是真正地认识自己、觉察并超越束缚自己的错误思维、认知、行为和习惯等自我无意识模式,打破自我枷锁和自我局限。
同时,觉察也是发现自我欺骗、对自己诚实、对自己的行动诚实、为自己的行动提供正确指引的起点。
觉察自己、认识自己,没有终点,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