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梦阳
来源 | 看电视
旅综、恋综、喜综、音综、食综……截止目前,2025已过大半,期间涌现的综艺节目为市场注入了丰富的层次与温度。
它们已不再仅是娱乐消费品,而逐渐成为映照现实、传递情绪、引发思考的公共文本。
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喜剧之王单口季2》对社会议题的幽默切入,到《心动的信号8》中普通人恋爱困境的细腻呈现。
有《姐姐当家》《是女儿是妈妈2》对女性多元处境的深度捕捉,也有《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以“淡人社交”重构人与人之间的松弛联结。
再到《地球超新鲜》凭借“生人局+跨国叙事”脱颖而出,《一饭封神》《歌手2025》实现对味觉与听觉的感官升维。
综艺正逐步跳出纯娱乐的框架,迈向更具社会意涵和情感厚度的新阶段。
相较于往年,2025综艺市场的关键词愈加清晰:去明星化、弱剧本化、素人上台、中年出圈,面对观众的主观期待,“真实感”和“活人感”是行业逐渐坚定的客观方向。
这一趋势背后,是否预示着综艺价值体系的深层变革?综N代频出、同质化加剧的当下,“长期主义”的务实路径究竟何在?
袪魅与共情真实感
重塑综艺价值尺度
观众对“真实”的需求不断高涨,对过度包装、人设表演、剧本操控越来越反叛: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被记录、被传播的内容?
更多的综艺正主动摒弃以往过度依赖“明星效应”和设定具体任务的传统路径,转向聚焦生活里那些真实可感的故事与情感,致力于塑造更加真实的“人”。
在塑造“活人感”时,更多综艺选择了“被看得见”的他们:八月份在腾讯视频上线的恋综《心动的信号8》嘉宾身份涵盖服装创业者、艾灸学徒、博物馆讲解员等更贴合大众的日常职业。
同时期播出的《我家那闺女2025》中管月直爽调侃自己的闲置物品与杂乱房间,观众不仅没有因为其乱糟糟的屋子而斥责,反而戏称其为“乱室佳人”。
湖南卫视和芒果TV联合制作的《花儿与少年同心季》张晚意用一块香皂洗全身的极简主义……
这些选择背后,是一种创作理念的转向:观众真正共鸣的,并非“完美人设”,而是有血有肉、有纠结、有成长的“真人”。综艺的价值,从“看明星怎么做”回归到“看人如何生活”。
除了人设和嘉宾选择外,更多出圈综艺弱化甚至取消严格的竞技排名、生硬的剧本流程,以更自由的节目过程替代强规则,将镜头对准未经设计的环节和情景,致力于拍摄和传递“被看得见”的故事:
在七月份,食综也颇具亮点。
《一饭封神》虽然设置了16位“大厨”和84位“小厨”同台竞技,但却不仅仅是打造“谁胜谁负”的挑战赛,而是融合真实的叙述,放大了主厨们的故事。
选手宴究生、董嘉琪在节目中提及自己的入行经历,让不少观众看到了“女厨师”的职场奋斗史。
虽然弱化剧本设计感也成为创作的共识。但是,部分综艺对于“去剧本化”的片面理解和执行偏差也是导致节目反响不佳的核心原因之一。
部分制作团队认为减少干预,让嘉宾自由发挥就能产生“真实感”,结果却导致节目环节推进乏力,笑点稀疏尴尬。
真正的“去剧本化”,不是放弃设计,而是将设计重心从“台词层面”转向“结构层面”。
编剧的工作不再是写台词,而是深入研究嘉宾个性、关系脉络,从而引导嘉宾在适合的环节放大个人魅力,而非让其流失在散漫的即兴发挥中。
腾讯视频在今年五月份推出的《五十公里桃花坞》弱化任务冲突,增设“春天里杂货铺”“坏蛋联盟”“咖喱电影节”等环节,营造多种交互机制和人物关系,从而激发更加真实的反应,展现“无压力”状态下的多样化社交日常。
真实感并非偶然所得,它来自于对人性、关系、情境的精细揣摩和结构设计。只有如此,节目才能既有自然发生,又有叙事力量。
2025综艺的另一明显趋势,是对“被看得见”的情感的精微捕捉与呈现。一批节目敢于触碰社会敏感议题,并提供情感支撑。
回溯到第一季度,《一路繁花》在今年一月份聚焦“银发”群体的旅行日常,刘晓庆攀登玉龙雪山的热情肆意、张蔷素颜弹唱的治愈温柔、蔡明挑战密室逃脱的勇气魄力……
不将关注点停留在“逆龄”的噱头上,而是通过镜头传达面对生活和困难时的态度和精神,节目重点展现了她们经历岁月沉淀后的通透、自信和鲜活的生命力。
除了表达“银发”群体的活力与态度,中年女性在面临家庭、事业和感情之间的平衡时,表现出的焦虑、困惑、挣扎也是现下综艺重点关注和呈现的对象。
《姐姐当家》中董璇在面对二婚感情时的妥协、纠结。王琳在依赖儿子的分离焦虑和试图转移注意的社交舞蹈中来回挣扎……
镜头下的“姐姐们”面对这些问题,让观众看到在娱乐圈几经沉浮的她们,即便拥有资源与名气的女性,同样面临现实困境。
素人演员也开始成为情绪叙事的主力。
《喜剧之王单口季2》中,选手“翟佳宁”讽刺黑心商家高超厨艺:“用最烂的肉、最酸的土豆做黄焖鸡,一点腥味酸味没有。”幽默之下,是个体对食品安全的尖锐发问。
空乘人员嘻哈讲她的职场困扰:丝袜不仅不舒适还会在火灾时助燃,紧身的制服不仅不利于服务还会走光。她讲,乘客对她说:“你算什么东西”。
这些内容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是因为它们提供了“情绪镜像”:观众不仅在观看他人,也在观看自己。
「比起刻意制造的矛盾和冲突,观众们更希望在综艺里看到那些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过困扰甚至刺痛的敏感、脆弱的“点”。观看节目时代入他人,自己也有了第二次疗愈的机会。」
当越来越多的综艺敢于将大众在面对职场压迫、人际交往、旅行不便、女性权力等问题时的情绪和态度生动直观地再现,落地的相处模式和节目氛围,让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明星完成任务”而是带有“人味儿”的真实。
真实的综艺,是真人、真故事与真情感的三位一体——它不提供虚假和解,而是陪伴观众共同面对困惑、寻找出路。
内容升维
从情绪触感到价值深耕
真实感是入口,情感共鸣是桥梁,而能否实现价值传递与公共讨论,才决定了一档综艺的最终分量。
《地球超新鲜》中,龚俊在意大利街头见到陕西车牌时脱口而出“中国的”,刘宇宁在长城启动仪式上紧张尴尬时却引来外国游客加入合唱。
这些未经设计的瞬间,反而让“文化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宏大概念变得可感可触。
高效的价值传递,不再依赖字幕和解说,而是通过具体的个体行为自然完成。综艺正在成为国家叙事、文化自信的软性载体,而这要求创作团队不仅懂制作,更要具备文化感知与共情能力。
2025年上半程的综艺在处理代际、性别、生育等争议议题时,正逐渐摒弃“制造冲突-激化情绪-收割流量”的短视路径,转向更冷静、多元、建设性的表达。
“生不生育”要不要生?早生还是晚生?
我的梦想和时间被孩子挤占了怎么办?“年轻人”和“老一代”的观念鸿沟注定不可调和吗?
四月份在芒果TV播出的《老有意思旅行社》给出了答案。
郑孙凤:“现在的社会经济,未必你凭一股傻劲是可以达到的”她说,“现在我会和我的孩子讲,你要不要生小孩,全凭你自己决定。”
两代人的困境未必要“大打出手”,新一代综艺给出了更温和的说法,一味地制造龃龉可能会让综艺具备一时的“卖点”,但长久的力量永远是包容的,有温度的。
面对争议课题时保持冷静的态度,正确引导观众树立辩证的看法,理解不同立场、背景下的意见也让节目更具有理性的光辉。
素人故事正在成为价值深耕的重要工具,公共讨论也有了更多的叙事主体。
《喜剧之王单口季》里,选手“房主任”将农村离婚女性的生存窘境转化为段子——“我听说薛定谔养的猫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原来薛定谔养的是一只离婚的母猫。”不仅让人发笑,更让农村女性的生存现状进入公共视野。
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个体的落后并没有被平衡到,让更多边缘群体、微小个体被看见、被讨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综艺除了搞笑和“鸡汤”,更应该成为“温度计”,丈量社会的温度,让更多人发现未被关注到的“冰岛”。
说到底,综艺是做给人看的,真正有深度的内容始终取自人群,又还给人群。
从综艺中感受真实,找到应对生活难题的智慧和韧性,这才是当代观众渴求的治愈力量。
综艺不再只是娱乐产品,而是社会情绪容器与价值对话场——这要求创作者同时具备文化洞察、社会感知与美学把握的能力。
整装待发
长期主义的务实路径
尽管2025年的综艺新品不断涌现,但仍暴露出同质化、模式固化等问题。旅行综艺扎堆,情感观察类频频陷入相似困境……今后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创新?
旅综《地球超新鲜》的嘉宾在经历过初次见面时的“你说我做”的指令性游戏后,逐渐熟络起来,少了生人局的搞笑整蛊,后期节目如何打出新意和爆点也值得观察。
虽然有不少观众认为旅行综艺只要嘉宾搞笑有梗,风景拍的唯美好看,环节设定不尴尬,也就足够看得下去了,但旅行综艺的同质化危机却不得不警惕。
如何融入新元素?
以下的几档旅综或许给我们提供了可行化的样本。《旅行2+N》以两位固定嘉宾为核心,每期搭配N位不同的飞行嘉宾,以旅行小队的集结形式对某一城市探索解密。
区别于纯娱乐化的旅综,节目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成可以参与的任务:嘉宾需要完成类似“泉州木偶戏学习”“潮汕牛肉丸制作”等文化实操,将“赏”和“动”结合起来,让观众在体验解密带来的新鲜和新奇之余,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度。
再有,《向山海出发3》定位为生态之旅,主打“野生”风格的户外探险体验,以“敬畏山海,回归自然初心”的精神深入高原雪山、云端秘境等地记录本土野生动物生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曾拍摄到罕见的三雪豹同框画面,引发广泛的关注。
“见山见海,见自己”的口号更是触达了年轻观众向往“自由”的内心渴望。“替我自由”的话题也为节目赚了一波热度和关注。
这些节目提示:类型创新并非抛弃原有框架,而是在内容深度、文化厚度与形式体验上做增量。旅行综艺不一定非要“穷游”“虐星”,也可以成为知识型、文化型内容产品。
当前情感观察类综艺的一大瓶颈,是“观察团”功能的僵化。当观众已能自主解析嘉宾行为心理时,观察者若仍停留于“点破现象-输出金句”,则显得无力。
《姐姐当家》里王琳因为和儿子的问题出现两分钟的“时间静止”时,许多网友直接了当地在弹幕上道出了,这是源于她儿时原生家庭和被情感忽视的“后遗症”。
不用观察团点破,当下的观众早已经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当董璇遭遇丈夫提出的“二胎”建议时,即使观察团看出了其中的压迫,甚至倪子君一语中的地说出“男人说顺其自然就是想要”时,女性遭遇的“生育不自由”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只是停留在观察综艺的“观察”层面。
女性困境不能只是成为微博热搜上的#董璇二胎#等话题,女性是一种处境,而不是被符号化的议题,更不该成为观察类综艺的噱头。
《喜单2》中,嘻哈对空姐所遭受的歧视、骚扰等问题大大开麦,反映了空姐的真实处境,同时还让不少的航空公司推出新规,对空乘人员的服装要求进行调整。
空姐们不必再被强行要求穿着裙子,向我们展现出内容介入现实的可能。
展望第三、四季度,下半年的作品在延续“真实感”和“价值感”的基础上,各大平台也将拓展出更多更新颖的类型和叙事。
一批新作陆续上映,在题材进行多元试探的基础上,我们也期待新作品与当代观众进行更深的情绪联结、展现更多的人文关照。
由浙江卫视和爱奇艺共同推出的《天声一对》自9月6日起每周六在浙江卫视和爱奇艺同步播出,作品以音乐舞台竞演与生活真人秀双线模式,展现兼具艺术表达和情感共鸣的新型综艺。
优酷出品并独家播出的《快乐趣吹风》以“盲盒任务+热血冒险”为核心,围绕“异国热血冒险真人秀”火热录制中。
此外,旅综方面,作为热门综N代的代表,腾讯视频的《现在就出发3》,在核心七人回归的基础上,有望在今年十月份携手更多新面孔,进行西藏雪山徒步、新疆草原赛马等活动,以“金木水火土”为核心概念进行自然与文化的双重探索。
除了音综、旅综等常见类型外,各大平台和制作方也积极探索新的更具挑战和吸引力的综艺题材。
由打火机工作室制作,爱奇艺出品的科幻推理题材的《宇宙闪烁请注意》,预计于2025的年底与观众见面,节目创新性地将天文知识和悬疑叙事相结合。
在娱乐的同时,向观众进行知识输出,是“智性类”综艺的一次大胆创新。
可以看出,2025下半年的综艺市场继续“真实”与“人”的主轴,在形式和内容维度上也积极强调形式创新和情感厚度。
无论是慢综艺的“去任务化”、文化类的“轻量化传播”,还是竞技节目的“轻输赢重表达”,制作方愈发注重内容的功能性——是否提供情绪价值?能否引发社会关注?是否推动文化对话?
长期主义的理解边际不断被拓宽,它不在于制造一时的爆款,而在于是否持续地、真诚地回应人心和时代。
主编:罗姣姣
文:苏梦阳
排版:苏梦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