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近表态,随着全球地缘格局剧烈变化,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欧盟需要关注包括太空采矿在内的新型采矿技术,甚至建议从月球开始探索。
报告指出,锂、铜、镍和稀土等金属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行业至关重要,但欧盟几乎不生产这些资源。
数据显示,欧盟所需的稀土几乎全部依赖东方进口。
欧盟担心,未来能源供应国可能像石油输出国组织那样联合起来,通过控制价格和供应,威胁欧盟的战略自主权和清洁能源转型。
因此,报告建议欧盟考虑太空采矿,尤其是月球资源开发,以应对潜在风险。
月球和小行星上富含稀土、铝、钛、锰等金属,甚至还有黄金和铂金等贵金属。
目前,美国和日本已开始探索太空采矿,卢森堡甚至定位为欧洲的太空采矿中心,计划利用机器人开采月球和小行星。
欧盟预估,2018年至2045年间,太空资源的价值可能高达1700亿欧元。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工业规模的太空采矿目前仍遥不可及,开采和运输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
专家认为,实现小行星采矿可能需要数十年,且现有技术是否可行仍是未知数。
英国媒体今年3月的报道也指出,人类距离大规模太空采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盟的焦虑源于能源转型带来的巨大需求。
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锂需求也将激增,欧盟预计到2030年锂需求将是2020年的12倍,到2050年达21倍。
但欧盟本土锂产量为零。
此外,欧盟在矿产资源开发上面临诸多障碍。
由于土地面积小、人口密集,环保要求严格,即使发现资源,也很难顺利开发矿山。
居民普遍反对在居住地附近建矿。
同时,欧盟在原材料供应链和精炼能力方面也落后于东方。
东方目前控制着全球40%的铜、60%的锂、70%的钴和近100%的石墨精炼产能。
为减少对东方依赖,西方国家正建立替代供应链。
美国最近给本土稀土企业花了1.5亿美元,明摆着要和东方在稀土供应上掰手腕。
现在从战斗机到电动车都离不开这些"工业维生素",而全球90%的稀土加工都握在东方手里,这让美国坐立不安。
美国这么着急不是没道理——他们唯一的稀土矿挖出来后还得运到东方加工。
为了摆脱依赖,美国今年7月专门批了5亿美元发展稀土产业,这次贷款就是计划的第一步。
稀土这东西太关键了:战斗机雷达、电动车电机、风力发电机都少不了它。
美国现在两手抓,一边扶持本土企业搞全产业链,一边拉着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想搞个"稀土小圈子"。
不过想赢没那么容易。
美国稀土生产成本比东方贵一半多,技术也落后一大截。
更头疼的是,他们现在完全不会加工7种重要的重稀土,而这些正是造高性能磁铁的核心材料。
这些动作正在搅动全球稀土市场。
美国定的保护价比市场价高得多,可能导致市场分两块:高科技用贵的美国货,民用领域还是用东方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