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好多综合性大学都在搞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 ——增设农学院!北大、中大、郑大、河大…… 这些响当当的高校,都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这背后到底是为啥呢?难道是农学突然成了香饽饽?今天,咱就一起来唠唠。
先来说说北大,2014 年启动现代农学院筹建,2017 年正式成立,目的很明确:整合北大综合学科优势,聚焦攻克现代农业前沿难题。不仅如此,北大还和山东省政府联合共建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足见其布局农业的决心。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中山大学也紧跟步伐,2018 年 8 月在深圳校区复办农学院,2024 年 4 月升级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直接瞄准 “智慧农业” 这个交叉领域,开设了智慧农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还拿下了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建了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的动作也不慢,2018 年 1 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签约共建农学院,7 月正式成立,首任院长还是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付广,起点相当高。河南大学则在2020 年恢复重建农学院,依托生物学这个 “双一流” 学科发力,短短两年就把农业科学冲进了 ESI 全球前 1% ,还培育出 24 个作物新品种,推广了 1300 多万亩。更厉害的是,河大还和海南合作建了三亚研究院,打造南繁科研高地。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就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河南大学、郑州大学联手建设的,2022 年完成重组升级;郑州大学还有霍裕平院士领衔的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为育种研究提供硬核支撑。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疑惑:这些名校为啥扎堆搞农学?答案很简单 ——国家战略导向是核心驱动力。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光靠传统农业模式远远不够,必须依赖高端科技和顶尖人才。而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恰恰在于此:学科门类全、科研积淀深,能轻松整合资源,一边在基础研究领域攻坚,一边推动技术转化、提供政策咨询,完美构建 **“政 - 产 - 学 - 研 - 用” 良性生态 **,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不可替代。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农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趋势。现在的农业早不是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老样子了,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新方向,都需要农学与信息技术、生物学等学科深度结合。就像中大的 “智慧农业” 专业,培养的都是懂技术、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正好契合未来农业的发展需求。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名校增设农学院绝非一时兴起,而是顺势而为。随着新农科建设不断推进,这些学院必然会在农业绿色发展、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搞出更多大动作,甚至能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拿出 “中国方案”。咱们饭碗的安全、餐桌上的丰富,都和这些努力息息相关,必须给这些高校点个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