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2036年告急?还有12年的倒计时,钟声已经响起,你做好准备了吗?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背景下,养老危机显然已经扑面而来。
这个话题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涉及人口结构、制度设计、财政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稳定性的敏感且重大的社会议题。所以今天我们再次带领大家做一次久违的深度思考,尝试一口气让大家看懂养老金的前世今生。
前情提要:养老是我们这代人即将面对的一个深刻且复杂的话题。我们今天能给大家呈现的,终究不过是这个话题当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养老问题其实没有终极答案,只有持续的演化和博弈。所以仅以此文,希望引发你对于未来的工作、储蓄、家庭生活甚至生命周期多一点点深度的思考和了解。
我们首先先对前文的第一句话“养老金2036年即将告急”进行一番批判和审视。这句话是前段时间很多主流平台热议讨论的焦点,这一说法主要源自2019年中国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至2050》。
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的时候,我们整个养老金累计可能会被耗尽归零。部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就简化为了“2036养老告急”这样的表述方式,但这种表述的前提条件不够严谨,也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预测报告发布于2019年,且是建立在政策不变、人口趋势不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变以及科技创新不变等诸多假设因素的基础之上的。
第一,它并非必然结果;
第二,它也并非真理般的存在。
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在政策上大力调整和发力,在很多科技维度实现了巨大的创新突破,在经济发展方向上也进行了快速调整,我们当下的处境、立场、观点可能早已与2019年发生了天壤之别,正所谓“山中才一日,地上已千年”。
但是,尽管这种表述方式不够严谨,这个话题的背后却折射出当下大众的焦虑,这种焦虑是真实存在的。大家当下焦虑的核心问题其实不过两个:第一个,我们的养老金未来到底还够不够用,会不会出现支付困难;第二个,听说养老金以后要交税了,这对于养老收入来说,减少的部分不过杯水车薪。
我们今天就来解析一下为什么社会会出现这样的焦虑情绪。首先,构成大众焦虑的第一点是,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确实正在经历着深刻的人口结构巨变,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少子化、老龄化的社会。截止到2023年,中国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9亿人,平均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是老年人。
简单来说,就是未来排队领钱的长者队伍在日益壮大,可是交钱的年轻人力量却在日益减少,现收现付的这种方式,是否还能够承受得了这泰山之重?
第二个核心原因是区域失衡的问题。广东、江浙等地区有大量年轻人涌入,养老金的池子越来越充盈,钱包也是鼓鼓的;而东北地区人才和人口在不断流出,当大部分北方的年轻人都选择南下逐梦的时候,留在家乡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谁又能够来支撑这片土地上的“夕阳红”呢?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只会越来越显著。
第三个问题是当下制度设计和历史包袱的问题。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职工无需个人缴费;改革之后,老年人和当时中年人的养老金由新的制度承担,当时就形成了万亿的隐形债务。
以上就是当下大家产生养老金焦虑的三个核心因素。但天未塌,海未枯,养老金的问题其实远没有到火烧眉毛的绝境。要知道,最初2019年预测2035年养老金会告急,是建立在我们不做任何措施和努力的基础之上的。
而实际上,在2019年到2025年这6年时间里,我们在政策、科技等方面的实力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就算这6年毫无作为,养老金告急也是2035年才会发生的事情,接下来我们至少还有10年宝贵的缓冲期,足够国家“开药治病”,虽非根治,但却可以为长久发展赢得喘息之机。
比如我们现在其实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第一,延迟退休。从2025年1月起,我们已经逐步能看到,原本60岁退休的男性已延迟到63岁,原本50岁或者55岁退休的女性也已延迟到55岁或者58岁。这一过程直接将养老金告急的时间又推迟了。据权威专家郑教授最近披露,延迟退休落地之后,我们的养老金告急可能会延迟到2044年。
而且大家要知道,随着生命医学的快速发展,人类平均寿命势必不断延长,而与寿命延长形成正比关系的,是我们在职场中的职业生涯以及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间和周期也必然会被延长。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养老金的问题,人类整体工作时长的延长,都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方向和趋势。
第二,落地全新的个人养老金计划,为大家铸造起第二道防线。举个例子,你可以去银行开一个专属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往里面存一笔钱,上限是1.2万元。这笔钱存进去之后有“甜头”,立刻就能抵税,20年下来,甚至抵的税钱能抵得上将来一辆电动车的首付。
此外,这个账户里的钱可以进行自主投资,国债、存款、基金、保险样样都可以,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政策的温室里默默生长,积累复利。
说到这里,开头提到的“养老金要交税”也就真相大白了。这个“交税”并非我们每个月实际领取的退休金要交税,而是个人养老金账户里,你投资理财的增值部分取出来的时候,要按照3%计税。
这样的政策,本质上其实是一个政府盖章认证的“时光储蓄罐”,让普通人为自己攒一份养老的底气和从容,帮你应对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流逝。养老的本质,其实不就是今天的克制,换明天的从容吗?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国家统筹解决区域失衡,包括国家提出的关于银发经济的系统战略性措施,以及三孩政策的落地、托育服务体系的升级等一系列解决养老金问题的方案已经在路上了。
养老金危机并非中国独有,欧美、日本比我们更早进入入不敷出的阶段,意大利甚至已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67岁。他们面对更为严重的老龄化时的应对方式,也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前车之鉴,让我们有机会吸取前人的经验。而我们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国有资产调动能力较强。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提醒每个普通人重视个人养老金的储蓄,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重要的或许不是去预测2035还是2036年这个数字会归零,而是理解这场危机的本质,它是一个由精算数字、人口曲线、制度博弈所构成的庞大混合系统。如果我们真的想深入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制度的继续发力,也需要个体的精明——集体的精明,改变不了个体的“愚蠢”。
“少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千年流淌在我们这个民族血脉中最朴素的愿望。但养老没有奇迹,只有早种下的树、早挖的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夕阳再美,也要有备而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