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艾草的清香与菖蒲的绿意装点起江南的街巷,端午的脚步便近了。而在这浓郁的节令氛围中,最让人魂牵梦萦的,莫过于那一只只来自嘉兴的肉粽。解开墨绿色的箬叶,露出油润饱满的糯米,糯米深处,藏着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一口咬下,米香、肉香、粽叶香、酱香交织在一起,咸鲜软糯,回味悠长。嘉兴肉粽,早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中国人舌尖上最经典的端午印记之一。
![]()
一脉相承的粽香传奇
嘉兴粽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粽子多为竹筒装米,称为“筒粽”。而真正将肉粽发扬光大,并形成独特风味的,当属近代的嘉兴。清末民初,嘉兴的粽子摊点遍布街头巷尾,其中以“五芳斋”、“真真老老”等品牌最为著名,它们的创始人凭借着对食材的挑剔和制作的匠心,将嘉兴肉粽的名声传播开来。
相传,早期的嘉兴肉粽,馅料简单,仅是糯米包裹着几块五花肉。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者们不断改良配方,加入酱油、料酒、香料等调味,使得粽子的风味愈发浓郁。尤其是在选料和包扎工艺上的精益求精,让嘉兴肉粽逐渐形成了“糯而不糊,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油而不腻”的特点,盛名远播。如今,嘉兴已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粽子之乡”,嘉兴肉粽更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承载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精工细作的“粽”要步骤
一只地道的嘉兴肉粽,从选材到煮熟,要经过十余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匠心。
选米:这是基础。制作粽子的糯米,以当年出产的上等白糯米(又称“长糯米”)为佳。这种糯米颗粒饱满、黏性适中,煮熟后能保持米粒分明,口感软糯而不烂。陈米则因黏性下降,口感较差,一般不用。米在使用前需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浸泡。浸泡的时间至关重要,夏季气温高,浸泡3-4小时即可;冬季则需6-8小时,直至米粒吸足水分,用手指能轻易掐断。浸泡好的米捞出沥干,可加入少许食用纯碱拌匀(传统做法,现代有些简化),据说能让粽子更软糯,色泽更光亮。
选肉与腌制:这是肉粽的灵魂。选用的猪肉以新鲜猪后腿肉或五花肉为佳,前者瘦肉多,后者肥瘦相间,各有风味,但传统上五花肉更受欢迎,因为肥肉在蒸煮过程中会融化出油,使糯米浸润肉香,口感更丰腴。将肉切成2-3厘米见方的肉块,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酱油(老抽上色,生抽提鲜)、白糖、料酒(或黄酒)、少许盐、葱结、姜片以及八角、桂皮等香料,搅拌均匀,腌制数小时(最好隔夜),让肉块充分吸收调料的风味。腌制是关键步骤,直接影响肉粽的咸鲜度和香味。
粽叶的处理:粽叶是粽子的“外衣”,也是香味的重要来源。嘉兴肉粽传统上使用的是新鲜的箬叶(又称“芦苇叶”或“粽箬”),叶片宽大柔韧,自带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气。粽叶在使用前需仔细挑选,去除枯黄、有破损的叶片。然后放入沸水中煮烫片刻(或用热水浸泡),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使其变得柔软有弹性,便于包裹且不易破裂。
包裹成型:这是最考验手艺的环节,俗称“包粽子”。取两张(或三张,视粽叶大小而定)处理好的粽叶,一叶压一叶,叶面略向内卷曲,形成一个圆锥形的“漏斗”状。注意底部要闭合,不能有缝隙,以免漏米。然后加入少量糯米,用筷子将其压实,在糯米中间挖一个小坑,放入1-2块腌制好的五花肉(如果喜欢,还可以加入一颗去壳的咸蛋黄、板栗仁或干香菇等),再覆盖上一层糯米,将肉块完全包裹住,用筷子轻轻插几下,使糯米紧实。接着,将粽叶多余的部分向漏斗口方向折叠,包裹住糯米,形成一个四面体(枕头粽)或三角形的粽子。最后,用棉线(或草绳)将粽子捆扎结实,捆扎时力度要适中,太紧则粽子煮不透,太松则容易散架。熟练的师傅包出的粽子,形状规整,棱角分明,捆扎松紧适度。
煮制:这是风味的“升华”。将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铁锅或专用的粽子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水量要没过所有粽子。用重物(如干净的石块)压住粽子,防止煮的过程中粽子浮起导致受热不均或散架。先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煮。煮制的时间很长,一般需要2-3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粽子的大小和数量。中途如水减少,需添加沸水。煮粽子的过程中不能开盖查看,以免温度下降影响成熟度和口感。“千滚不如一焖”,煮熟后最好不要立即捞出,而是让粽子在锅中继续焖1-2小时,这样能让粽子更加入味,糯米也更加软糯。
咸鲜香糯的味蕾盛宴
嘉兴肉粽的魅力,在于其层次丰富、和谐统一的口感与风味。
观其形:煮熟的嘉兴肉粽,形态饱满规整,多为四角形或枕头形,粽叶包裹紧密,色泽墨绿。解开棕绳,剥开箬叶,一股混合着粽叶清香、糯米醇香和肉香的热气扑面而来。
察其色:露出的糯米油亮晶莹,呈现出诱人的浅褐色(来自肉汁和酱油的浸润),米粒之间粘连适度,却又粒粒分明。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镶嵌其中,肥肉部分已被熬煮得晶莹剔透,几乎融化在糯米之中,瘦肉部分则色泽红亮,酥烂入味。
品其味:入口先是箬叶的清香,接着是糯米的软糯与微弹,咸鲜的滋味在口中弥漫。然后是五花肉的鲜美,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肉汁的丰腴与酱油的醇厚完美地渗透到每一粒糯米中。细细咀嚼,米香、肉香、酱香、粽叶香层层递进,咸甜适中,油润可口。整只粽子吃下来,口感丰富,回味悠长,却毫无腻感,让人意犹未尽。
除了经典的鲜肉粽,嘉兴肉粽还有许多变种,如蛋黄鲜肉粽(加入咸蛋黄,增添咸香)、板栗鲜肉粽(加入板栗,增加香甜粉糯的口感)、排骨粽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端午时节的团圆滋味
嘉兴肉粽,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情感的寄托。
每逢端午,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嘉兴肉粽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美味,成为无数家庭的首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工合作,有的淘米,有的腌肉,有的包粽,说说笑笑间,亲情在粽香中流淌。孩子们则眼巴巴地盼着粽子快点煮熟,那等待的过程,也是节日乐趣的一部分。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一只来自家乡的嘉兴肉粽,更是能瞬间勾起对家的思念。那熟悉的味道,是童年的记忆,是妈妈的手艺,是故乡的温情。它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慰藉。
如今,嘉兴肉粽早已打破了节日的限制,成为一种便捷美味的日常食品,出现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出现在匆忙上班族的早餐桌上。无论是热食还是冷食(冷食口感更有嚼劲,但热食风味更佳),它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人们的味蕾。
这便是嘉兴肉粽,一只小小的粽子,包裹着的不仅是糯米与鲜肉,更是嘉兴人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美味的极致追求。它以其咸鲜香糯的独特风味,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成为了亿万国人舌尖上最温暖的端午印记。在每一个粽叶飘香的时节,它都提醒着我们,那些关于传统、关于家、关于团圆的美好情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