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能用呢,别扔”“这个箱子留着吧,万一有用呢”。
生活中有人能把房间整理的井井有条,东西塞得满满当当又看起来很干净,什么都想着回收利用一下,一切很“生活化”、很完美。
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其实这些平时爱囤东西或者舍不得扔的行为,表面看上去是在省钱,在践行节俭,殊不知里面可能有致癌的风险。
这些物品甚至很常见,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比如家里的木筷子,拆快递的纸箱子,还有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塑料瓶。
那么这些看起来“无害”的东西是怎么变成健康“杀手”的?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视新闻】【济宁新闻网】【科普中国】【环球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日常生活中的隐患
先拿塑料瓶来说,这是一个很多人喜欢重复利用的东西,一般喝完水都舍不得扔。
有人留着装厨房里的调味料,像香油、醋,摆小吃摊的人还会用它放酱料,甚至还有人把它当做临时水杯,也不管热水进去后瓶子变没变形。
但是市面上90%的塑料瓶都是PET材质,不仅装热水时耐高温性差,装调味料也会让瓶子有异味,发黏,如果反复用的话是会放出致癌物质塑化剂的。
循环使用两周的瓶子,瓶口的细菌都能有马桶圈的3倍,高温杀菌在这可不管用,如果把瓶子拿去暴晒,只会让紫外线加速析出塑料瓶里的化学物质。
即使只用来装干燥食物像小米、大豆也不行,时间久了塑料瓶依然会老化,有害物质就会释放出来。
所以用过的塑料瓶最好当可回收垃圾给扔了。
跟塑料瓶一样总是被回收的还有快递纸箱。
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快递积累到特别多再一起拆,然后把拆后的箱子都攒起来,想着哪天在里面可以盛点什么。
其实很多人囤的箱子到最后也没用上,就是说,即使不用,也要在家里放着。
但是这些纸箱子比大家想象的都脏,毕竟这些快递运到终点前经过不少地方,从仓库到运输车再到中间停留的每个驿站,箱子上面不知有多少灰尘。
只有灰尘算干净的了,有的箱子上都有霉点了,黏黏糊糊的,上面会滋生大肠杆菌、腺病毒等多种细菌。
对于这些快递盒,在拆开时前就要减少与它的接触面积,尽量带手套或用剪刀拆。
箱子也别囤在家里太久,及时扔掉。因为原本纸箱粘合处的胶水就含甲醛,一般快递纸箱用的都是回收纸浆,上面也有残留的甲醛。
这种情况下再把纸箱囤积在一个角落只会让甲醛浓度渐渐升高。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二次使用这些物品是物尽其用,其实就是在慢性中毒。
不只这两样东西,如果把目光往别处移一下,就会发现厨房也不是个省心的地方。
厨房里的“杀手”
厨房里的高危物品可不少,首先说说食用油。
如果家里炸鸡翅、炸丸子,很多人都习惯把炸过的油再用来炒菜,但实际上大豆油重复利用两次,有害物质就会直接超标五倍。
油脂会在高温下产生致癌物,还会增加反式脂肪酸,即使换成猪油这种饱和脂肪高的也并不能多用。
这种不仅已经失去营养,还有致癌风险的“回锅油”没有继续用来炒菜的必要,倒是可以用来拌肉馅,和面,或者凉拌菜,这样也没有浪费,还守住了健康。
有人会说每次炸过后过滤不行嘛,但真相就是过滤只能去掉表面的残渣,高温下产生的致癌物不会过滤掉。
除了食用油,存放过久的含油类食品像花生酱、坚果这些也有风险。
因为这些脂肪含量高,如果密封不严或者存放太久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而且有时候味道不变不代表安全,即使变质也不好发现,所以这类食品买回来一定要密封好。
还有一个很少人会注意到的,那就是菜板,很多人家里的菜板一用就好多年,但其实早就生霉菌了。
今年6月,河南一位女士劈开自己用了很多年的菜板子,发现里面是拼接的,内部已经发霉了,上面覆盖一层层的霉菌。
这种黄曲霉素毒性强还致癌,在夏天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滋生,尤其拼接夹层平时也难清洁,它们在这里更容易藏身。
即使是实木的菜板,长期使用也避免不了,想想吧,每次在上面切菜,剁肉,一道道划痕就变成它们的家了。
使用这种菜板必须用小苏打、白醋这些经常刷洗,但使用久的菜板还是及时更换吧,有些人家的菜板闻着都有味、长黑斑了,那肯定出问题了。
这些都是在平时生活中需要细心关注的问题,但有一个物品,危害已经放到明面上,连国家都下令禁止不再生产了,很多人家里却还在用。
国家禁用的东西还在用?
万能插线板更是一个“家里有就赶紧扔”的东西。
2023年12月,武汉江岸区居民楼发生了一起火灾,起火原因就是因为万能圆孔插排把沙发给引燃了,导致两人被困死亡。
同样的灾难不止一起,每年因电气引发的火灾中都有这种插排的影子。
去年上海也发生一起这种老插排突然起火的事故,同样的原因,这种万能圆孔插线板把床铺给点了,不幸造成人员伤亡。
在面对插线板起火时,第一时间一定要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如果没有灭火器,就从家里找点沙土覆盖。
真正减少灾难的方法就是把家里这种老式的插排抓紧时间更换掉。
其实国家在22年就把插座新标准改成了“单向扁五孔”,还要求在插排上设置保护门,而那种“万用圆孔”的插线排早在2015年就被淘汰了。
只是有人觉得老式插线板很好用舍不得换掉,因为它的圆孔很大,能与不同规格的插头匹配。
但很多人忽略了另一点,恰恰因为这种圆孔够大,各种规格的插头进来冲击里面的簧片,很容易让簧片变形损坏。
而且这种插线板的接片与插头接触的面积也变小了,接触片更容易发热,通电的时候容易产生电火花,时间长了真能烧起来。
很多人家里的插排能用就不会换,但是那种插孔发黑,插头进去松松垮垮的已经有很大安全隐患了。
如果有人需要重新购买插线板,一定认准产品上的“3c”标识,今年8月1日起,新国标也已经正式实施,买的时候再看一眼编码“GB 2099.7-2024”的认证信息。
结语
节俭没有错,但如果因为节俭反而伤害了身体,那就得不偿失了,生活中该“断舍离”还是得“断舍离”,这不是浪费,而是及时止损。
所以,从今天开始,看看家里有哪些东西该换了,哪些东西该扔了,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别等小问题酿成大错误。
本文信息来源:【央视新闻】【济宁新闻网】【科普中国】【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