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通信行业迎来两大焦点事件:工信部正式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苹果全新发布的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仅支持中国联通的eSIM业务。作为国内唯一同时获得政策红利与技术先发优势的运营商,中国联通正以“卫星+eSIM”双轮驱动,重塑行业格局,而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的应对策略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政策红利加持:卫星通信牌照落地,联通抢占低轨物联先机
工信部此次向中国联通发放卫星通信牌照,被视为落实《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关键一步。根据政策目标,到2030年我国卫星通信用户需超千万,牌照发放旨在通过“适度竞争”推动服务从行业专用向公众普惠转型。
中国联通迅速回应政策导向,宣布将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等场景应用,并加速低轨卫星物联网布局。其近期发射的“联通星系01-04星”已开启国内低轨物联新篇章,未来计划通过卫星边缘计算、车联网等新业态,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网络。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评价称:“联通的入局将打破电信在卫星领域的垄断,形成技术互补的市场格局。”
技术独占期:iPhone Air中国唯一eSIM合作方
与此同时,苹果秋季发布会推出的iPhone Air为中国联通带来另一重利好。这款全球最轻薄的iPhone首次采用双eSIM设计,并在中国市场仅提供eSIM选项,而苹果官网明确标注“仅支持中国联通”。这意味着,在移动、电信尚未完成eSIM手机业务商用审批前,中国联通将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用户使用iPhone Air的唯一选择。
“eSIM无需物理卡槽的特性与卫星通信的全球覆盖能力高度契合。”通信行业分析师指出,“联通若能借此机会捆绑卫星通信套餐,或将在高端用户市场建立差异化壁垒。”目前,中国联通已在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设备上商用eSIM业务,手机eSIM商用试验也进入倒计时。
对手应对:电信稳扎稳打,移动蓄力后发
面对联通的“双喜临门”,其他两家运营商并未坐视。中国电信相关人士透露,其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相关手续已提交工信部,预计近期获批后将支持iPhone17等机型。在卫星通信领域,电信作为早期获牌运营商,已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等业务,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未来计划拓展“卫星+5G”双千兆服务。
中国移动则采取“技术先行”策略。尽管卫星牌照申请尚未获批,但其在星地融合通信领域已实现多项突破:2024年完成全球首个手机直连高轨卫星语音通话验证,北斗短信业务用户超49万,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攻关持续推进。业内分析认为,移动申请进度滞后或因技术验证周期长、生态整合难度大,但其6G天地一体战略一旦落地,或将对联通形成“降维打击”。
行业展望:2025年或成三大运营商全维度竞争元年
根据规划,中国移动有望在2025年内获得卫星通信牌照,届时三大运营商将形成“高轨语音+低轨数据+北斗短报文”的全维度竞争格局。运营商的秘密平台预测,随着牌照全覆盖,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将进入“技术突破-规模商用-成本下降”的正向循环,市场规模到2028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联通的先发优势是政策与时机共振的结果,但通信行业的竞争终究是生态与技术的比拼。”一位不愿具名的运营商高管表示,“未来三年,谁能率先实现卫星通信与5G/6G的深度融合,谁就能主导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下一代标准。”
此刻,中国联通的“双喜”或许只是序章。在卫星互联网与万物智联的时代浪潮中,三大运营商的博弈正从地面走向太空,而这场竞赛的终局,或将重新定义“连接”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