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姑,百花世界的仙子
在过去,民间盛行迎花姑、祭祀花姑的习俗,这一节日被称为花朝节。每逢花朝节,人们便会前往花神庙,虔诚地祭拜花姑。
花,作为上天赐予人间的至美精灵之一,自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即便那些不谙风花雪月之人,面对百花争艳的盛景,亦会为之动容。东方文化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常以花喻人,借花抒怀。在诗词歌赋与绘画艺术中,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花更是不可或缺的点缀,象征着吉祥、美丽与富贵。而掌管花事的神灵,必然是一位年轻俊美的女子。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为女夷的花神,亦被尊称为魏夫人。相传,女夷掌管着春天的万物生长。《淮南子》记载,当女夷歌声响起,便是万物复苏之际。然而,女夷并非真正的花神,她只是将花的开落视为自身神职的一部分,真正的花神则是另一位名为花姑的女子。
花姑原本是一位普通女子,姓黄,名令微,身份为女道士。由于长期修炼,她在晚年时依然保持着少女般的容颜。花姑一生虔诚地仰慕魏夫人,曾前往魏夫人的居所和庙宇拜谒,并亲自主持了庙宇的翻修工程。此事不久便传至魏夫人耳中。于是,在花姑熟睡之际,魏夫人显灵进入她的梦境,传授她成仙的修炼法门,花姑自此便晋升为花仙。
早在唐朝,便已有关于花仙的传说。在南方某地,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院内设有一座庞大的花园,园中栽满了各式鲜花。每逢春夏之交,花团锦簇,景色迷人。其中,一株杜鹃尤为引人注目,枝繁叶茂,独具灵气。鉴于这株杜鹃年代久远,寺中僧人特意加以保护,用围栏将其围起,以防路人误踩,且鲜少允许他人踏入园中。久而久之,有人常在园内目睹一位姑娘悠然游玩。每当有人试图入园折花,必会遭到那位姑娘的惩戒。此事逐渐传为奇谈,众人皆言那姑娘便是花神。
后来,有一位官员故意刁难寺院的和尚,执意要到寺院中的园子赏花。他对和尚说:“本官忽然兴起,想赏花,你去花园准备一下,明天我要到后花园赏花。”然而,当时已是重阳节,正值花谢之际。和尚听后颇为无奈,一时束手无策,正急得发愁时,忽然有一位姑娘求见,自称:“我是花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话音刚落,人便不见了踪影。和尚心中疑惑,不知是否该信。
次日清晨,官员的下人来请和尚,和尚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去见官员,并引领官员一行人前往花园。踏入花园,众人皆为之震撼,只见满园鲜花竞相开放,艳丽无比。官员见状,心中大惊,明白必有神人相助,吓得无心赏花,匆匆离去,从此不敢再来。此事在民间迅速传开,人们皆知有花神在此地居住,于是常有人前来寺院的花园祭拜花神。
过去,民间一直保持着迎花姑、祭祀花姑的习俗,称为花朝节。每逢花朝节,各园子及种花之地皆热闹非凡,人们还会前往花神庙祭拜花姑。那些以花为生计的人们,更是必拜花姑,有的甚至每日烧香敬拜。由于各地地势和气候差异,花朝节的具体日期也各不相同。北方将农历二月十二日定为花朝节,而南方则要等到三月十五日左右。
在苏州,有两座毗邻而建的花神庙。一座是新建的,另一座则是历史悠久的旧庙。旧花神庙内供奉着花姑,而新花神庙则被称为十二月花神庙。人们深信一年有十二个月,相应地也有十二位花神,新花神庙中果然供奉着十二尊花神像。这些花神的来历颇为显赫,他们分别是:梅花之神柳梦梅、杏花之神杨玉环、桃花之神杨延昭、蔷薇之神张丽华、石榴之神钟馗、荷花之神西施、凤仙之神石崇、桂花之神绿珠、菊花之神陶渊明、芙蓉之神谢素秋、山茶之神白居易和腊梅之神佘太君。人们在祭祀花神的同时,还会举办各种活动,既祈求保佑,又享受赏花的乐趣,实乃一举两得。
尽管现代人可能已鲜有祭祀花神的习俗,但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之际,外出春游赏花仍是人们的首选。若能深入山中欣赏野花,更会别有一番风味。一些颇具修养与性情的人,在赏花之余,也会祭拜一下传说中的花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