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
——今天的编辑 余飞
没人可以拒绝一碗炒饭——
街头,猛火爆炒,屏气凝神的师傅,人锅合一,然后传来一阵似有若无的焦香,混着蔬菜的芬芳,那一平米活色生香。
成都街头不乏炒饭,每一口锅背后都站了一个没有光的英雄,看似轻车熟路的炒饭,想要一饭封神,其实深藏功夫。
米饭的饱满立体、火候的掌握、颠锅的手艺,越简单越复杂。
每个人都应该用剩饭炒过,但永远少了那一抹灵魂锅气,必须得是那一口油光铮亮的铁锅,才能生出不可复制的风味。
江湖炒饭
江湖二字,有一种大展拳脚的感觉,不拘小节的炒饭,味道霸气。
这一家炒饭小摊,隐匿在伊泰天骄路口的一众烧烤之间,但是一点都不虚,轰隆的火苗倏地窜起,锅勺碰撞出响亮的声音。一碗简单的炒饭,有一种五星级后厨的氛围,路过的人都要看一眼。
俯身把脑壳伸进去,老板甩过来一个不锈钢小碗,“自己捡”。
沿用了学校门口的炒饭模式,一排蔬菜自己夹,清爽的三丝泡在水里,格外就是豆干、白菜,考收纳手艺,能者多吃。
单锅小炒,用小碗依次排队,但是动作麻利,每一碗都是黄金三分钟。
倒油煎蛋,滋滋作响,然后炒菜,把蔬菜的水分煸干,香气飘出。
因为点的是肉丝,老板说肉丝放在保温箱,“这个天气不敢放在外面”,看了一眼是切好的鲜肉,还是挺干净卫生的。
这一家从头到尾都是猛火大炒,丝毫没有要歇气的意思,米饭在热锅里被唤醒,从一蹶不振变成了一锅乱蹦的爆米花。
之夸张,站到面前看,米饭都可能蹦到你身上,弹力非常强。
也取决于老板的功夫,不是靠铲,而是靠颠锅,核心的爆发力强,每一颗米都是均匀受热,从软绵绵变得立体饱满,从奶白色变成金黄酱色,然后突然在高潮中关火,戛然而止。
这个时候锅气到达顶峰,一碗江湖炒饭在烟雾缭绕中出锅。
这一家是为数不多炒饭里,用盘子装的,垫一张纸,然后把饭铺在上面,没有像盒子一样把米饭困住,而是在盘子里呼吸。
一勺醋辣椒一勺海带丝,很过瘾,有一种在吃大盘鸡的爽快。
老板跟父亲两个人打配合,一个炒饭一个收桌子,生意没有断过,几乎都是周围的熟客,骑着共享单车来打包带走。
炒饭不油,很入味,吃得到精心策划的火候的味道,把鲜气放大,有一点微辣,细碎的、脆的蔬菜,让口感变得有层次。
重点是量大感人,一份顶饱,最后几口都是端起盘子往嘴里赶。
无名炒饭
这一家属于是李家沱的鬼饮食,在浅水半岛门口,住在附近的@莉丝 重磅力荐,颁奖词是路边的米其林,一爱就是几年。
顺着指示走过去,确实有一家炒饭,但是没有招牌,不敢相认。
问老板,“浅水半岛就我们一家摆摊卖炒饭,一问都晓得”,言语之中带着一点骄傲,没有招牌但是根本不缺辨识度。
@莉丝 能遇上这一家纯属偶然,有一次吃串串,顺手捎了一碗主食,纵使味觉被前者占据,依然被炒饭的香辣惊醒。
单锅小炒,十元一份,加肉另算,扫了一眼桌面上的格局,光是下饭小菜都有六种,酸菜、糖蒜、笋丝,饭绝对会被扫光。
因为第一次光顾,没有经验,加了鸡蛋火腿、土豆丝,准备整一点猪头肉,结果被一个外卖小哥打断,“东西不要加太多,杂了反而不好吃”,操着一口东北话,端着碗粥过来。
他说他一个月到头,都在这里解决晚饭,从炒面吃到炒饭。
老板倒是不爱开腔,严肃认真,每一锅都尽量做到心中有数,打蛋不捣碎,而后放入蔬菜、卤肉,香味夹着锅气侵入鼻腔。
看起来简单的一碗饭,在老板的手中发光发热发亮,酱色喜人。
因为加料过多,一盒饭变成了两盒,小哥继续点评,“你这一顿下去,你得长二十斤”,说完便在小雨中开着小车扬长而去。
虽然很罪恶,但确实香,会胖但架不住好吃,猪头肉变得软糯,千丝万缕的油气穿插在米粒之间,一饭没有封神但也接近。
每天晚上7点半左右出摊,本来是开到凌晨2点,但有时候炒着炒着又来客,“有钱干嘛不赚,有时候,回家捯饬捯饬就凌晨4点钟了”,干脆就白天睡觉,晚点再起床备菜。
天热的时候,老板娘会煮绿豆汤,配上炒饭,解腻舒畅散热。
锦江区最好吃的炒饭
第一家炒饭在小区金润华府门口,招牌大红醒目,“锦江区最好吃”。
往日若是碰到王婆卖瓜的情况,直接转身离开,但这一次鼻子不争气,一股热烈的香气扑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炸开。
转头,一个穿着横格纹的大哥,操着一口普通话,“要吃什么”。
干净是第一印象,每一种蔬菜都分门别类,切丝装在盒子里,颜色逐渐变深,干净清爽自然,有一点潦草但非常整洁。
跟外头的路边小摊画风完全不一样,干湿分离,明厨亮灶。
荤菜是襁褓里的婴儿被盖起来,隔绝灰尘与口水,有牛肉、肉丝、猪肝、郡肝、卤肉,依然打整得舒服,眉清目秀。
牛肉率先售罄,问大哥哪个卖得好,“都好,我都会卖完”。
看见肉丝见底,于是买了最后一张门票,蔬菜不用自己捡,大哥会根据每一种荤菜自己搭配,你放一百个心去坐下。
煎蛋、炒肉、蔬菜过油、倒扣一勺米饭,每一轮的佐料都不一样。
凑到跟前一看,装佐料的不锈钢都明亮,没有任何的锈迹污垢,应该是每天都在洗,大哥吼一声,喊隔壁的超市拿包盐。
铁锅在火苗上飞舞,动用肱二来颠锅,每一颗米饭都是井水不犯河水,油光铮亮,穿插着五颜六色的蔬菜,赏心悦目。
没有追求味道的深邃,佐料下手不重,反而是让食材本身发力。
不仅不油,而且几乎每一口都有料,土豆是意料之中,韭黄是点睛之笔,一点若隐若现的小米辣,在下一口到来之前消失。
确实不是浪得虚名,新鲜生动,肉量不少,米粒饱满,锅气很足。
虽然小贵,但大哥是个讲究人,勺子不是用的黑色软勺,纸巾是维达,榨菜都是在眼前拆包,不是来路不明的萝卜干。
下午六点摆摊,但是五点半就排起队了,大哥说要吃牛肉早点来。
问能不能打电话先帮忙炒,“道理是可以,但实际是不行”,下一秒开始说服一队人马,能否炒成一锅,“这样快”。
后来的每一个人,他都苦口婆心的招呼,“要等二十分钟哦”。
之前在想一碗炒饭能好吃到哪里去,但在黑灯瞎火的路灯下确实吃到了含金量,久违的学生时代的味道,却尤为家常。
看到有老人、孕妇都在打包,割舍不了那一口不垃圾的垃圾食品。
流动小摊
不固定时间出摊
不必专门去
住在附近可以浅尝一下
评论区告诉我
哪里还有好吃的街头炒饭
今日编辑 | 余飞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普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