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面9月3日的晚上,广西贵港港北区庆丰镇第一初级中学的七年级新生卢某某,在学校坠楼身亡。
官方通报显示,经过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详细调查,已排除刑事案件和校园欺凌情形。
公安机关也在9月6日将调查情况当面告知了家属。
即便如此,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留给我们的除了悲痛,更是深深的思考。
1
当悲剧发生,我们该如何面对
看着新闻中简短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孩子父母那撕心裂肺的痛。
刚上初中的年纪,本该是充满好奇和希望的开始,却以这样令人心碎的方式结束。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在孩子最后的时刻,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情绪让一个花季少年选择放弃生命?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斯·W·格林的名著《爆炸的孩子》。
书中一开篇就指出:
"孩子表现好时,一切都好;但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们却常常责备他们,而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缺乏必要的技能来应对困难。"
2
孩子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
格林博士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孩子如果做得到,就一定会做好。当他们做不好时,是因为缺少某种能力,而不是故意为之。
这让我陷入沉思:那个坠亡的孩子,是否正因为缺少应对某种情绪或困境的能力,才走上了绝路?
作为成年人,我们是否太过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教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表达痛苦?
记得我儿子刚上初中时,也曾经历过一段艰难时期。
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一切都让他不知所措。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和责备,好在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转而轻声问他:"能不能告诉妈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
那一刻,我看到儿子眼眶红了。
3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爆炸的孩子》中强调:我们需要成为孩子情绪的侦探,而不是法官。
这意味着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对错。
现实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家务,忽略了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
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突然的沉默,一句"没什么"背后的千言万语,都可能被我们忽略。
格林博士提出的"合作解决问题法"让我受益匪浅。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问题时,不应该立即提出解决方案,而是应该邀请孩子一起探讨:
"我注意到你最近好像有些不开心,能和我聊聊吗?我们一起想办法。"
4
构建安全网,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学校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观察和关心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
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与老师保持畅通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家长,最怕老师发信息,觉得老师已发信息准没好事儿,不是孩子昨天的作业没做完,就是孩子在学校又惹了什么事儿……
之前,忽然看到老师打来的电话,我也会突然觉得紧张起来,心里开始打鼓。
从现在开始,我会积极地与老师沟通,不会再潜意识地选择逃避。
也许,多一点关注就能避免一场悲剧;多一句问候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5
生命的启示
卢某某小朋友的离去,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在痛心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小事做起:
· 每天抽出15分钟,专心听孩子说话。
· 不过度关注成绩,多问孩子"今天开心吗?"
· 注意孩子的睡眠和饮食变化,这些往往是情绪问题的外在表现。
· 与老师保持定期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爆炸的孩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希望成功,没有孩子选择失败。"
当我们理解这一点,就能以更加包容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些所谓的问题行为。
生命无法重来,但我们可以从悲剧中学习如何更好地爱和理解我们的孩子。
愿卢某某安息,愿他的家人最终能够找到平静。
愿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那盏温暖的灯。
❤️【点赞】+【推荐】一下
【分享】给你身边的家长
让我们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增添一份力!
点击下方公众号
关注小卿
【往期好书推荐】
【备注说明】
本文观点部分启发自罗斯·W·格林《爆炸的孩子》
新闻信息来源:新京报《初一新生在学校坠亡,广西贵港:排除刑案和校园欺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