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
由国家民委组织,以“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由2024年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集体代表,以及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模范代表后人,所组成的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近日在北京、河北参观学习,并受邀观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 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是个什么团?
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项优良传统和制度性安排。1950年国庆前夕,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名义,邀请边疆地区各族群众代表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1950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邀请159名各族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共同观看国庆阅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70多年来,累计有63个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系列活动,并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
▲ 悬挂于国家民委机关主楼一层大厅的画作《民族大家庭》。
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视、对基层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通过内容丰富的参观学习活动,各族代表深切感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受到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五个认同”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参观团成员通过活动中的深入交流,讲述民族地区的历史性变迁与跨越式发展,展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关系新气象、新面貌,进一步加深了解、凝聚共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持守正创新,系统总结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宝贵经验、积极成效,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进一步提高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实践效能,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坚守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的选拔标准。70多年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组织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参观团成员的选拔条件,突出面向基层一线、面向先进典型,确保参观团成员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选拔标准主要包括政治标准和业绩标准两方面。政治标准是选拔成员的首要标准。要求成员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在学深悟透力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业绩标准是选拔成员的重要标准。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准则,以在实践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为参考,把各行各业模范代表尤其是基层模范代表吸纳进来,将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打造成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模范团队。
▲ 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在河北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参观。
优化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组织安排。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深化参观团成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和感悟,激发参观团成员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地要组织入选参观团的成员代表开展理论培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参观团组织者要从政治教育、文化体验、发展认知等方面设计参观路线、丰富考察内容,引导参观团成员学习先进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要重视研讨、分享与总结环节,积极营造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鼓励各族成员结合地区发展和个人实际,畅谈体会、交流经验、分享成果。通过深入研讨汇聚智慧,共同探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路径和创新举措;通过真诚分享增进理解,进一步增强参观团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系统总结提炼经验,将参观学习的宝贵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 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重温入党誓词。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地要充分发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模范作用。围绕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每年的主题,组织参观团成员到基层宣讲,传达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与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分享参观学习的所见所思所学所想。要引导参观团成员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践行者,把参观学习中的思想认识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具体行动,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营造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氛围。展现良好形象,珍惜作为模范代表的荣誉,展现好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诚形象,展现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拼搏进取的昂扬形象,展现好各族人民一家亲的团结形象。各地要依托参观团成员的先进事迹,讲好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 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敬献花、缅怀先烈。
加强数智教育和成果转化。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更好发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提供了技术载体。要与时俱进,用好新兴技术,做好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口述史料、影像史料、档案史料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对这些史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资源数据库。依据数据库,开发全国性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智慧参访云平台”等数字化教育平台,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为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提供鲜活素材,为总结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经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提供史料支撑。
(作者系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李翠 海宁
制作 |封煜靖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分享”好习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