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主老王最近发现,自家养的一对牡丹鹦鹉突然变得特别忙乎。公鹦鹉一趟趟叼来干草、碎布,往繁殖箱里塞;母鹦鹉整天窝在箱子里,谁伸手靠近都要狠狠啄一口。他一下反应过来,鹦鹉这是快到繁殖期了。对咱们养鹦鹉的朋友来说,能看懂鹦鹉要繁殖的信号特别重要,不仅能为其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还能提高繁殖成功率,而这些征兆主要体现在行为变化与生理特征两方面。
鹦鹉要繁殖的时候,行为上的变化特别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开始搭窝,还变得护地盘。多数鹦鹉品种在繁殖期到来前 1-2 周,会出现明显的筑巢行为:公鹦鹉负责出门找树枝、干草、羽毛这些材料,用嘴叼回来交给母鹦鹉,母鹦鹉再一点点把窝搭好,部分品种的公鹦鹉也会参与巢材的梳理和搭建辅助。同时,鹦鹉的领地意识也会变得超强,尤其是繁殖箱周围,不管是其他鸟靠近,还是人想伸手摸摸,它们会通过频繁鸣叫、张开翅膀、啄击等方式进行防御。此外,已经配对成功的鹦鹉还会特别亲密,互相梳理羽毛、喂食、整天依偎在一起,这些行为既是情感交流的体现,也是繁殖前的重要信号。部分品种如玄凤鹦鹉,公鸟还会通过鸣叫、展示羽冠等方式向母鸟求偶,进一步确认配对关系。
除了行为上的变化,鹦鹉的身体也会悄悄发生改变,特别是母鹦鹉会有更明显的准备。首先是泄殖腔的变化:繁殖期临近时,母鹦鹉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会逐渐脱落,这个部位会变得又红又肿,还软软的,这是鹦鹉在为下蛋做准备了;公鹦鹉的泄殖腔也会微微鼓起来,但没有母鹦鹉变化这么大。其次是饮食偏好的调整:鹦鹉会主动增加蛋白质和钙的摄入,像蛋黄、墨鱼骨、矿物质饲料,吃得要比平时多很多,因为繁殖期鹦鹉需要大量营养。另外,母鹦鹉的肚子会一天天变大,轻轻摸一下能感觉到鼓鼓的,但需注意与肥胖区分,繁殖期肚子变大是均匀的,还会伴随着泄殖腔变化,而肥胖则是整体脂肪堆积。另外,鹦鹉的活动量会出现分化,母鸟因腹部负重活动减少,多待在繁殖箱内,公鸟则更加活跃,频繁外出觅食并守护领地。
总的来说,鹦鹉准备繁殖的时候,行为和身体都会发出信号,搭窝、护窝这些动作,搭配身体和饮食的变化,都是它们准备繁殖的标志。咱们只要看懂这些信号,给鹦鹉提供安静、舒适且营养充足的环境,是助力其顺利繁殖的关键,也能让饲养者更好地观察和参与鹦鹉的繁殖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