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昨天有一篇研究很火,跟大家分享。原本一个研究没什么值得我去说的,毕竟现在的研究、论文假的不得了,能看的不过。但偏偏有人借这个文章发挥,大肆否定中医中药,竭尽所能冷嘲热讽。既然如此,我就不能袖手旁观。
 ![]()
整篇研究,大致是说,中药安宫牛黄丸在减少脑梗死脑水肿方面没有作用,跟安慰剂一样。
不明真相的群众,感到困惑。
专业中医黑,集体高潮。
作为一个西医出身、又略懂中医皮毛的博主,我又要出来打打他们的脸。
又是协和医院?
又是说中医中药无效?
协和医院三翻四次这样搞,我都很怀疑他们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过我们不做过多揣测,我们只是就事论事。
今天我要说,北京协和医院这篇研究,说安宫牛黄丸不能减少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等等...简直就是乱七八糟,鸟屎一坨。
(一)高端局的蓄意抹黑
我们且不说这个结果是否可靠,我们单说这个研究吧。我给不明真相的观众大致解读一下边角料。
1,我还是花了几块钱下载论文,看了原文了,否则没资格说话嘛,对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
2,图一一开始就错了,不够严谨,这不是《中国医学杂志》,一般翻译为《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意思一样,但人家杂志就是叫中华。
 ![]()
3,最有意思的来了:
涉及到中医中药的研究,当然需要辨证论治的,这是中医的精华。
这个研究在介绍方法时说请了一个中医医生辨证,辨证完了,认为合适吃安宫牛黄丸的病人才会纳入研究,不合适吃的就直接排除掉了,不纳入研究。原文是这样的:Patients were excluded if they were found not suitable for taking ANP after the dialectical process by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doctor。
 ![]()
通篇论文,涉及到中医辨证的就这么一句话(大家也去看看原文,看看我有没有漏掉),轻轻巧巧一句话,根本没有说什么寒热虚实阴阳表里的辨证过程,这个中医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能用或者不能用,他没说。
这很蹊跷。
为什么蹊跷?
按理来说,这个研究一共纳入了120个病人,随机分配给对照组、试验组各60个,那么这个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就相当重要,对吧?、
作者说了,如果中医辨证觉得不合适的,他是不纳入研究的,直接不要的,即便其他条件符合,那也不要,因为中医辨证说不合适使用。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个排除指标是相当重要的,等于这个中医拥有一票否决权,联合国五常也不过如此,对吧?
问题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中医辨证排除过程,原文竟然只有上面那一句话带过,根本没有详细介绍是如何排除的,又是如何接纳的,仅仅说“如果这个中医辨证觉得不合适就排除掉”,这么关键的一个步骤,竟然不多花笔墨来介绍?反而那些什么年龄、基础病、性别等等介绍了一大堆。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更搞笑的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中医辨证排除过程,我竟然在作者栏里面没能找到这个中医医生,作者栏一共介绍了14个作者,都是什么神经内科的,脑科的,研究人员或者临床人员,硬是没有一个中医科的中医医生。
 ![]()
那我要好奇了,这个传说中的中医医生到底是否存在??
是杜撰的还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为什么他的名字不贴出来?
这么关键的一个步骤,肯定不能让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中医医生干啊,必须得是权威人士啊,那他是谁呢??
他没有露出名字的权利和义务么?
如果连医生的名字都没有,你又如何让人相信这个研究是经过中医的辨证的呢?
如果没有辨证,那为何你的论文又写了经过辨证呢?
如果有辨证排除过程,这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排否决权,为什么会一句话带过呢?
请北京协和医院的这篇文章的作者出来帮大家答疑解惑嘛,解释解释,让我们学习学习。
另外,拜托各位中医黑大V小V们,不要一看到人家说中医中药无效就集体高潮,先把原文看了,搞清楚怎么回事,否则很丢脸。
再另外,其实说安宫牛黄丸有效的论文也一大堆,为什么你们看不到呢?安宫牛黄丸是否有效我们暂且不论吧,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这篇论文会插入“已经经过中医辨证”这句话吧,这就得从去年开始说起。
(2)广东省中医院,始作俑者
我内心是很尊重广东省中医院的,2003年非典期间,他们是英雄。
但英雄归英雄,几十年过去了,变化大了去了。
去年我这篇文章,讲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这件丢脸事情的始末,大家可以看看。
大致是说,这个作者的师傅是国家名老中医,用这个中风醒脑液治疗脑出血病人20多年了,临床实践表明效果不错,算是得意之笔吧。但这个老中医的弟子,也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某个教授,名字我就不点了,他们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这个药原来是没有效果的。没效果就没效果呗,他们医院和学校还高调称:里程碑,重磅研究......因为发表在柳叶刀了。
这个研究,虽然名头很响,什么多中心,大样本,随即,双盲,但其实是一个失败的研究,一开始这个研究就设计失败。因为他们用这个药治疗脑出血病人时根本没有分型,没有辨证论治,不管不顾的,只要你是脑出血,就用这个药,这就纯粹的西医思维,纯粹的废医验药的思维,这个思维小日本用了几十年时间证明已经是错误的了,但他们还是这样做,这是严重违反客观实际的。
这个研究被人笑了很久,我也笑他们,因为我不用他给我发工资,我可以实话实说,实事求是。但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家的研究终于发在《柳叶刀》了,长脸了。
人们笑他,是因为这个研究不涉及中医辨证就随便给病人用这个中药,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是严重违反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极其需要的,举个例子,1954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当时中医判断是热为主,湿为辅,重用了白虎汤、安宫牛黄丸等药物,当年34个病人全部治愈(而当时西医治疗死亡率30%-50%),大家欢呼雀跃。但到了1947年,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时,大家又习惯性把白虎汤用上去,发现效果不好了,中医不灵了,西医开始嘲笑中医,说前年是偶然的,效果不能复制。这时候,牛逼的中医去了北京(可见当时北京的中医水平一般),进行辨证论治,说北京最近雨多,病人是湿大于热了,跟石家庄不一样,不能先用白虎汤,应该先祛湿.....调整了治疗,然后效果又立竿见影了。
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这就是最高端的个体化治疗,治疗跟着形式变,跟着环境变,跟着变量而变,而不是一成不变,纯粹的西医思维其实是顽固的、不灵活的,认为这个病就用这个药,不会转弯,我旗帜鲜明批判这点。
以上便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去年广东省中医院这篇研究一丁点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都没有,直接上药,让人大跌眼镜。
相对来说,今年北京协和医院这篇研究,有很大进步了,因为他说了,经过一个中医医生辨证了,辨证觉得不合适使用安宫牛黄丸的就排除,不能入组....
可惜的是,这个所谓的辨证过程很可能是假的,是杜撰的,是无中生有,完全是为了应付大众而塞入文章的一句话,因为他没有详细的辨证过程,也没有列举这个中医医生的名字,这是丧失了对人家中医的基本尊重么?还是根本上就是杜撰出来的?只有协和医院的作者自己才知道。
(3)安宫牛黄丸有没有效果?
安宫牛黄丸是个历史名药了,来历我就不接受了,简单说一句,这个药用对了绝对是好东西。比如上述我举例子,说1954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当时很多重症病人,高热昏迷谵妄等,这种情况就合适使用安宫牛黄丸,而且那时候的牛黄是天然的,麝香也是天然的,犀牛角也真的是犀牛角而不是水牛角,所以这个药物效果更好。
简单来说,安宫牛黄丸是个治疗重病的猛药,药物本身寒凉,按中医理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来看,它只适合用于热证,而不是寒证,用反了是会出人命的。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安宫牛黄丸当做一个可以不辨证就用的药物。
另外,安宫牛黄丸现在滥用太严重,各种药店,各种活动,都在推安宫牛黄丸,说它是保健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体,这都是大错特错的。
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我们不讨论安宫牛黄丸到底有没有效果,我只讨论协和医院这篇论文的价值在哪里,真实性又有多少?哈哈,欢迎协和医院反驳,论据砸过来。如果我骂错了,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但在这之前,要让老百姓看到,谁是真正做学问的,谁又是在故意误导群众、抹黑中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