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这样一首歌向英雄致敬,向英雄之城致敬,我何其有幸。”9月9日,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宋倩演唱的原创歌曲《何其有幸》发布,单曲及MV在央视频、学习强国、QQ音乐等平台陆续上线。这是大剧院艺术中心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的首个艺术成果,以音乐“穿透”历史与当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词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杨启舫几易其稿,最终选择以当代上海青年的视角落笔,用朴实而雅致的语言串联起城市的时空记忆。“河岸边旧街巷斑驳的弄堂”“霓虹闪着光玉兰香”,歌词中,苏州河的温润、老弄堂的烟火与新时代的繁华交相辉映,既唤起对上海红色历史的回望,也传递出对当下生活的感恩。“我们不想喊口号,而是想让听众在熟悉的城市意象里,自然共情‘生逢盛世’的珍贵。”杨启舫说。
中国歌剧舞剧院驻院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杨一博介绍,《何其有幸》主歌部分从中低音区平缓切入,如与人娓娓交谈,营造出漫步老街、触摸时光的质感;副歌旋律虽有上扬,却刻意控制音程跨度,避免炫技式表达。“‘何其有幸’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藏在心里的真情实感。”在配器上,他邀请国际首席爱乐乐团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赵坤宇联袂演绎,以弦乐群为底色,小提琴的细腻与大提琴的厚重交织成历史长河,小号与圆号奏出点睛之笔。
对宋倩而言,这首歌的演绎是一次“放下技巧、回归本心”的挑战。“刚开始录主歌时,总不自觉地带着歌剧舞台的表达习惯,杨老师提醒我‘忘记女主角身份,就像普通人诉说幸福感’。”录完音第二天,途经长安街,宋倩看到为阅兵备战的子弟兵时,潸然泪下。“那一刻才真正懂了,歌声里的感动,源于对‘和平来之不易’的切身体会。”
MV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题写的“何其有幸”四字格外醒目。“书法是无声的音乐,运笔的急缓、墨色的浓淡,恰似旋律的起伏。”丁申阳说,行书的端正大气与流畅生动,与歌曲气质完美契合,“用书法呼应旋律,是不同艺术形式对先烈的共同致敬。”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颂华说,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优秀艺术家搭建创作平台。“《何其有幸》兼顾了主题深度、艺术品质与情感温度,证明了我们支持原创、鼓励创新的方向是对的。”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说,院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从经典大戏到原创作品,从艺术沙龙到全球招聘,我们要让更多青年艺术家有舞台、有作为。”
《何其有幸》已在各平台陆续上线。正如主创团队所言,这首歌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城市为锚点、以人心为落点,让听众在4分钟的旋律里,读懂“今日幸福皆因先烈负重”的深意,让红色记忆在歌声中代代相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